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突然离世。朱元璋把朱标的支持者蓝玉剥皮实草,灭三族,并牵连一万五千多人。蓝玉临死前大喊:“詹徽就是我的党羽”。皇太孙朱允炆顿时起身,对侍卫说:“拿下詹徽”。
洪武二十五年,视察陕西回来后的太子朱标,突然因风寒病逝,年仅37岁。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肝肠寸断。不仅仅是因为朱元璋是朱标的父亲,更重要的是自从朱标出生那刻起,就给了朱元璋莫大的慰藉,而朱元璋也把朱标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消息传来,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余,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
不料,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在朱标身上付诸了一辈子的心血,前功尽弃。朱标死后,朱元璋想了很久,曾有意传位给四子朱棣,但刘三吾以历史夺嫡的种种惨状,再三劝阻朱元璋立长,最后朱元璋听从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
但问题来了,朱标身为太子,自从成年后就一直帮朱元璋处理朝政直到自己去世,他有丰富的执政经验,而且在朝中有威信,诸多功臣、战将都信服朱标,那些不信服朱标的,早就被朱元璋给清理了。
但信服朱标的大臣,却不见得信服朱允炆,而且朱允炆年幼,毫无执政经验。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保住皇位,只好在暮年再次拿起屠刀,清理那些有可能阻碍朱允炆的大臣、将领们。
而太子朱标的铁杆粉丝蓝玉,首当其冲,是被清理的第一个。蓝玉是常遇春妻子的弟弟,而常遇春的女儿是朱标的妃子,所以常遇春是朱标的岳父,蓝玉则是太子妃的舅父。由于这层关系,蓝玉极力维护朱标的储君地位,也时刻警惕着朱棣等藩王对朱标的觊觎。
由于蓝玉和朱标关系亲近,所以朱元璋对蓝玉向来比较宽纵,朱元璋明知蓝玉骄横跋扈,甚至回师途中,炮轰喜峰关,而且还和元妃有染,目无法纪,打骂御史,但朱元璋一直忍着他,因为蓝玉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一把剑,一把对付蒙古骑兵和震慑觊觎朱标储君之位的剑。
有蓝玉在,朱标登基后,其他藩王也不敢搞“靖难”,可以确保朱标皇位的稳固。但朱标死后,蓝玉也就成了累赘。不仅是累赘,朱元璋还担心蓝玉会威胁朱允炆的皇权,毕竟蓝玉功高骄纵,来日朱允炆是驾驭不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就像制造“胡惟庸案”一样,又制造出一个“蓝玉案”,将有可能威胁朱允炆的大臣、将领一起清除。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声称蓝玉和诸多功臣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查到不查,直接把蓝玉和诸多功臣下狱审讯,结果蓝玉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一同被诛杀。
其中蓝玉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将蓝玉等人列为为《逆臣录》。
在被牵连诛杀的文臣中有一人叫詹徽,此人被牵连的理由令人咋舌。詹徽是朱元璋的宠臣,他在洪武十五年考中秀才后,以火箭般的速度升迁,洪武十七年升任督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洪武二十三年兼任吏部尚书;洪武二十五年,加衔太子少保。
詹徽火速升迁的秘诀,明史评价说:“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治事,为帝所奖任。”朱元璋就喜欢这样的人,但他还有一个特点“然性险刻,好窥上旨,终及于祸”。
太子朱标死的突然而又离奇,据明代大臣王鏊的记载,有次詹徽和朱标一起录重囚,朱标倾向从轻处置,詹徽迎合朱元璋执意要从重处置,为此产生矛盾,去找朱元璋。朱元璋说詹徽的做法是对的,朱标说应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大怒说:“‘俟汝有天下为之!”
朱标惊惧,竟投河自杀,虽被救起,但因此得了风寒,一病不起。临死前对儿子朱允炆说:“我之死,徽为之也,无忘我仇!”
蓝玉被抓后,朱元璋令朱允炆和詹徽共同审理,蓝玉不服,詹徽斥责他:“速说实话,不要白白牵连旁人。”红人碰到悍将,骄横惯了的蓝玉怎肯服软,便大喊:“詹徽就是我的党羽”。皇太孙朱允炆一听,见机会来了,马上下令拿下詹徽,随后同蓝玉一同被诛。
詹徽本以为自己是帝王跟前的红人,骄横的不得了,却不知伴君如伴虎,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蓝玉和詹徽,两人有相通之处,都曾是皇帝的红人,也都恃宠而娇,不知明哲保身,大智若愚的智慧,最终落个惨死的结局。看似巧合,实则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