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反间计坑死袁崇焕的太监到底是谁?这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中反间计坑死袁崇焕的太监到底是谁?这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袁崇焕被皇太极用反间计坑死是袁崇焕之之死最广为流传的说法,这个故事问题不少,到底是哪两个太监中间传话忽悠了崇祯就有好几种说法,成了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明末清初的《明季北略》是这样说的:“都中又喧言崇焕导虏入犯,上甚切齿。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计,佯为袁遣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遣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此言周延儒亲语余者,延儒久与虏比,虏每输情,故知其言不诬”,并没有说明到底是哪两个太监。

同样成书于明末清初的《春明梦余录》则说“崇祯二年十一月,以司礼监太监沈良住提督九门及皇城门,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因此中了后金反间计,杀袁崇焕,也没有说这两个公公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春明梦余录》的作者孙承泽也是横跨明清两朝的弄潮儿,但他是崇祯四年才中进士,对于崇祯二年、三年的事情也是道听途说。

下面我们看一下满清自己的官方史料,《满文老档》的描述是:“天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遣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执袁都堂,磔之”,这里给出的太监姓杨,具体职位不详。《清太宗实录》的描述更为详细:“戊申,上闻袁崇焕、祖大寿复聚散兵,营于城东南隅,竖立栅木,因令我兵列阵,逼之而营。上与诸贝勒率轻骑往视进攻之处,云:“路隘且险,若伤我军士,虽胜不足多也。此不过败残之余耳,何足以劳我军?”遂还营。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违(达?)海监守之。至是还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庚戌,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

满清的资料看起来很详细,但也有不少问题,首先还是没说明到底是哪两个太监,这两个太监在哪些部门工作。这个问题很关键,明朝太监上万人,有资格和崇祯对话的太监也就是几十个,重量级的太监被俘也是很轰动的。崇祯三年,八旗军是俘虏了一些太监,时间是在“十一月……十七日,大军起行,距北京城约二十里,至明帝收马堡驻营”,那里是明朝皇室的御马所在地,有一些太监看管,八旗军将其俘虏,并在“二十二日,遣归降之王太监赍议和书致明帝”。

北京城外养马的地方对于太监来说可不是好单位,魏忠贤九千岁没发迹前可是在那里蹉跎了好多年。崇祯年间明朝最掌权的太监部门还是司礼监,司礼监的大太监们掌握了提督京营的大权,比如崇祯二年曹化淳曹公公就得到了提督京营的权力,也兼职充当御马监掌印太监,事发时“司礼监太监沈良住提督九门及皇城门,以司礼监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这些大太监才是能随时见到崇祯的人,但八旗军真的很难抓到他们。八旗军抓到的太监品级不高,皇太极等人也不能保证这些人就一定可以把反间计的信息带到,因此实录里那些细致的描述就非常可疑了。

其次,满清的史料就是给人以这个计策很短时间见效的印象。可实际上袁崇焕是在“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癸亥”才被杀,距离反间计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这就是说明至少清太宗和满文老档不是实时记录的资料,否则记录人何以知晓八个月多月后袁崇焕的刑罚。要知道明朝因为北京被敌人冲击、处死大臣的事件并不少,可不一定都是“磔之”,此前的倒霉大佬是被斩首、传首九边,袁崇焕同时期倒霉的兵部尚书们自杀的也不少。

如果真的是八旗军抓到了重量级的明朝太监,清朝官方和民间的资料上都不会连该公公的姓名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如果是一般的太监,八旗军没必要演复杂的反间戏码,他们只需要向城中散播简单的流言就行,传播者会为他们补充足够的细节。满清史书上的种种矛盾其实就是为了散播一个事实,那就是崇祯是弱智,是昏君,明朝活该灭亡。

#崇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鲍承先,崇祯,明朝,袁崇焕,资料,历史,反间计,司礼监,一大,提督,消息资讯,杨太监,崇祯,袁崇焕,太监,高鸿中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鲍承先,崇祯,明朝,袁崇焕,资料,历史,反间计,司礼监,一大,提督,消息资讯,杨太监,崇祯,袁崇焕,太监,高鸿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鲍承先,崇祯,明朝,袁崇焕,资料,历史,反间计,司礼监,一大,提督,消息资讯,杨太监,崇祯,袁崇焕,太监,高鸿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