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个名臣荟萃的朝代,但是在我心中一直觉得是这三个人就是大明三颗最为璀璨的明珠,第一个便是开山立派,影响世界的王守仁;第二个是力挽狂澜,忧国忧民的于谦;第三个是变法革新,中兴明朝的张居正。
虽然经过时间的变迁,他们并没有因此隐没,反而更加光芒四射,耀眼无比。前面两位,我都已经写过了,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变法革新的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 ,江陵人。
嘉靖四年,张白圭出生在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的一位秀才的家里,从小便聪颖过人,是个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参加童试,深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做了补府学生,还被他改名为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当时的内阁斗争十分激烈,先是严嵩斗倒了正直的夏言,在朝中培植势力,祸害天下。而他的恩师徐阶却一直隐忍不发,张居正十分生气,曾当面骂他不作为。徐阶终于等到时机,扳倒了严嵩,并将严党连根拔起。后来,徐阶又被高拱斗倒,高拱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宝座。
对于内阁斗争,张居正一直是冷眼观察,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深恶痛绝,他一心想要变法革新,却苦于没有机会。虽然当时张居正也入了内阁,但是当时的首辅乃是高拱,此人眼光极高,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张居正。张居正是个聪明人,知道在高拱面前只有端茶送水的份,根本没机会谈人生谈理想。
要想在“猛人”面前做“猛人”,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等到这个“猛人”退休或是去世,还有一个就是扳倒他。当时高拱年纪不大,政治生命还很长,而且精力非常旺盛,时常加班到深夜而第二天还是神采奕奕,很显然,前面的这条路是行不通了,因此只能选择后面这条路。
张居正为了扳倒高拱,与大太监冯保结成了联盟,并且也取得了万历的生母李太后的支持,终于扳倒了高拱,走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大臣。
当时万历的年纪尚小,朝中的大权自然就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中,张居正决定展开手脚,对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万历新政”。
在政治上,张居正大力推行“考成法”,明确职责,改革吏治。他先以内阁控制六科,再以六科分别控制六部。对于朝廷中下旨督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再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核,看下面政府到底落实得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称职者直接就地免职,对工作优秀者提拔重要。这样一来,就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当地政府拖拉不作为现象。
考成法的推行,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不仅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提高中央集权,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张居正大力推行考成法,整饬吏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
在经济上,张居正下令实行一条鞭法。中国封建王朝的赋役一直项目繁多,而且程序复杂,而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因此,—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张居正大力推行一条鞭法,从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不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而且了堵住了制度上的漏洞,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胥吏的舞弊。如此一来,使农民有较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在军事上,张居正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优秀将领,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能力,使蒙古骑兵再也不敢来犯。他还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使边疆在经济上保持稳定和发展。他还封俺答(北方蒙古首领)为顺义王,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立茶马互市,保持贸易往来,造福边境百姓。
经过张居正的不懈努力,大明王朝渐渐又上了发展轨道,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好久不长,一心扑在改革事业上的张居正终于病倒了,在1582年6月20日的那天,张居正病逝,神宗黯然神伤,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当政变法革新的十年,面对着孤儿寡母,神宗的大权自然全部落在了张居正手中,这也是张居正变法革新的所需要。张居正独握大权,效忠国事,但是在神宗的心里却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因此,在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便有言官开始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职,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万历还要对张居正进行开棺鞭尸。当时的百姓,还有一部分朝中官员念叨张居正的好,在舆论的压力下,万历不得不中止进一步的迫害。
一个变法革新,有功于社稷的功臣,却被抄家,还差点被开棺戮尸,让人痛惜。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