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在杀了姜皇后之后,担心东伯侯姜桓楚造反,于是便将东南西北四大诸侯都招到朝歌,想要一起杀死。
在杀了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之后,费仲尤浑为北伯侯崇侯虎求情,众多大臣为姬昌求情,所以纣王便放了他们二人。
纣王虽然饶了姬昌一命,但他始终对姬昌不放心。
作为纣王心腹的费仲尤浑急纣王之所急,便去试探姬昌,希望能抓到姬昌的把柄。
这一去,还真被他们抓到了把柄。
姬昌醉酒后卖弄自己伏羲八卦,说费仲尤浑死于冰冻,还说纣王要失去江山,最后还会自焚而死。
说费仲尤浑死于非命就算了,但姬昌说纣王死于自焚。
这就让纣王恼怒,要杀了姬昌,但又是大臣们求情,最后把他囚禁于羑里城。
不得不说,姬昌在朝歌的人脉关系是真好,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死的时候,朝歌七王都没为他们求情。
但是姬昌两次要被杀,朝中大臣还有七王都是拼命护着他。
古时候已经显示出人脉的重要性,能保命。
姬昌被囚羑里城,这一囚就是七年。
伯邑考为了救姬昌来到了朝歌。
可丰神俊朗英俊无比一表人才的伯邑考一下就被妲己看上了。
几次三番,妲己想要和伯邑考成就好事,但伯邑考宁死不从。
最后的结果,伯邑考被妲己杀死,而且他的身体被剁成肉酱做成肉饼送给姬昌食用。
封神演义里,纣王和妲己都曾说过,圣人不食子肉。
而姬昌,也素来以圣人标榜自己。
当然,姬昌的圣人并不是修为上的圣人,而是像那种道德模范一般的圣人。
既然姬昌素来以道德模范的圣人来标榜自己,他为何还要吃了伯邑考的肉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活命?
封神演义原文描述:姬伯闲暇无事,闷抚瑶琴一曲,猛然琴中大弦忽有杀声,西伯惊曰:“此杀声主何怪事!”忙止琴声,慌取金钱占一课,便知分晓。姬伯不觉流泪曰:“我儿不听父言,遭此碎身之祸!今日如不食子肉,难逃杀身之祸;如食子肉,其心何忍!使我心如刀绞,不敢悲啼。如泄此机,我身亦自难保。”姬伯只得含悲忍泪,不敢出声。
原文描述姬昌之所以吃了伯邑考的肉是为了活命。
他的意思很明白,既然伯邑考都已经死了被做成了肉饼,他如果不吃,最终结果也是被杀。
但装作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伯邑考的肉,那他便能活下来。
既然如此,反正伯邑考已经死了,那姬昌还不如吃了伯邑考的肉。
不过,在小刘看来,一向以道德模范标榜自己的姬昌,难道吃了伯邑考的肉仅仅是为了活命?
当然,活命只是一部分,但他并不是简单的怕死而为了活命。
小刘一直说过,姬昌早有反心,从他标榜圣人,获取民心,收买朝歌大臣,壮大西岐,寻访大贤,这些一系列的举动来看,这妥妥的是在积蓄力量。
姬昌是一个很爱惜自己名声的人,而且达到了圣人的地步,这才有了姬昌为圣人的说法,可见他对名声的爱护。
既然姬昌这么爱惜自己的名声,那么,他算卦算的准,宁死不食子肉,这不是更加增大了他的名声吗?
这么一来,他虽死犹荣。
可姬昌倒是想死来成全自己的名声,可他不能死。
因为姬昌心中有执念,他想取商朝而代之。
所以,姬昌不能死,只有忍痛吃下了伯邑考的肉。
此时天下的形式,伯邑考死亡,西岐不稳,姬昌必须先活下来稳定西岐军民的心。
而姜桓楚和鄂崇禹死后,他们的儿子,威望不足以与姬昌相比,而北伯侯崇侯虎又做了许多恶事。
假如商朝灭亡,根本无人能与姬昌抗衡,只能他来做这个人间之主。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姬昌纵然是背负食子的骂名,也绝对不能被杀。
他只要能活下来,便能让西岐拥有八百年的江山。一个骂名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千秋万世,值了。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