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国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便是其中之一。这些文化瑰宝能够丰富我们的认识,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是独属于中华文明的无价之宝。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诗词文化解读的小故事,主角是我们熟悉的国学大师蒙曼。
历史系才女
蒙曼出生于河北省,父母都是教师,这就使得蒙曼从小就有了一个教师梦。为了这个目标,蒙曼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的中学,在高考时同样发挥出色,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非常喜欢历史,想要在历史方面深造,于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北大历史系进修。
在博士期间,蒙曼跟随著名的历史大拿,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为她之后的发展铺垫了许多。蒙曼的成绩依旧很优异,在一众同学间非常出色,毕业前夕,蒙曼也考虑过自己以后的道路,她不想放弃历史,也很喜欢当老师的感觉,所以她就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回到曾经的母校当了老师,主讲历史。
蒙曼在工作期间也表现的很好,她顺利地将自己的梦想和现实结合在了移除,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在担任老师期间,她的课程每次都被学生挤满,学生们都很喜欢蒙曼讲课的氛围和她讲授的技巧,蒙曼自身也非常优秀,成功当选人大代表,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这份影响力很快就发挥作用,为她带来了更大利益。百家讲坛的编导需要一位足够分量和讲授技巧的人来填充内容,有人向他推荐了蒙曼,编导为了确保工作,主动去接触蒙曼,去往她工作的地方观察。而蒙曼毫不露怯,抓住了这次机会,在编导面前发挥出色,几天后就接到了录制节目的通知。
蒙曼在几年的工作生涯中锻炼出了出色的台风,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的发挥十分完美,对着不同阶层的人员侃侃而谈,畅谈历史的美妙,这对蒙曼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然,蒙曼完美的完成了人物,当第一档节目播出之后,蒙曼这个才女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她的影响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依靠着百家讲坛这个平台,蒙曼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全部表现了出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人们都在谈论这个优秀的才女,谈论她所讲述的历史人物,为那段历史而痴狂。蒙曼这个名字不断出现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并在不断的向外蔓延。
打回原形
到了自媒体时代,在各种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蒙曼人设逐渐变成了“教授”明星,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受到世人的关注。蒙曼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本身具有的才华足以支撑她更向上一步,但是这位不卑不亢的才女也不是完人,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本是正常现象,但是狂热的粉丝丝毫不顾,他们这种非黑即白的态度影响到了蒙曼。
这位自带书香气息的女子性格温婉,文静秀气,本无意营销自己,并不想被世人吹捧,可惜在当时的媒体环境下还是把她推上了神坛,让她左右为难。蒙曼众多演讲中几乎没有差错,但是这个学识渊博的女教授却在一件小事上翻了车,因为一首唐诗而受到唾弃。
诗词文化在我国流传已久,短短的诗句中蕴含着诗人的感情和心血,由于年代久远,古今文化方面的差别与认知的不同,导致诗词在如今式微,一些人根本不关注诗词,诗词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好的解决办法一直没有出现。
近些年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出现了,网络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诗词重新映入大众的眼帘。传播工具的扩展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加宽,再加上精神追求的渴望,人们更愿意进行精神提升,这就使得蒙曼和诗词文化随着网络出了圈。
在专家学者的推敲研磨中,这些古代的诗词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些诗词本来就非常优美,十分值得传唱,再经过专业的学者进行讲解,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可是传承文化经典本应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度的营销破坏了这一切,蒙曼就是受害者。
蒙曼被人嘲讽的源头是在诗词大会中解读错了《悯农》,这才使得她被全网贬低。具体就是蒙曼在述说《悯农》时,谈论当时是“播种季”。这句话让一些网友兴奋异常,发动力量围攻蒙曼,夏天怎么可能会是播种季?
这首诗实际上讲的是农民在田间锄草的辛苦,农业活动的艰难,劝导人们珍惜粮食。而蒙曼在解读中说错了夏天的播种季,这种低级错误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能蒙曼一时口误,或者之前没有仔细做过资料,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有心人的默许下,蒙曼的错误开始被无限放大。
蒙曼一开始就被猛烈的谩骂和质疑打蒙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后来她公开道歉,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一些人根本不关注事实如何,他们只相信自己想看到的。蒙曼面对谩骂也非常有平常心,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让所有人喜欢,那就做最真实的自我,不受名声的拖累。
蒙曼能这样想很难得,因为她之前被无良媒体追捧得过高,将她放在了一个高位,蒙曼已经不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不能有任何错误的圣人,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希望众人可以对蒙曼多些包容和理解,没必要抓着一些小错不放,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