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初年,张献忠在家乡拉起了一支农民队伍,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相对李自成来说,张献忠读过书、受过军事训练,带兵打仗很勇猛,加上脑瓜子很灵活,因此很快就成了起义军的主要首领之一,手底下慢慢聚集了几万人马。
到了崇祯十三年,降而复反的张献忠等人,在在湖北十堰的房县设伏,以故意败退、诱敌深入的战术,一仗下来,明军统兵的左良玉、罗岱两人,除了左良玉侥幸逃脱,罗岱和一万多明军要么被杀,要么被活捉,气得崇祯皇帝把督师的熊文灿撤职、杀头,换来杨嗣昌到襄阳督军。
在总督军杨嗣昌的要求下,原本在陕西驻防、总督西北边防的郑崇俭也被拉到了围攻张献忠等人的前线。话说,这个郑崇俭也是一个狠角色,他原本接替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经过跟蒙古人、边民对垒,战功卓著,经验丰富。
随着明军的增多,张献忠逐渐失去了主动权,于是想方设法向四川进攻,希望借助四川天堑,阻挡明军的攻势。但是,这个算盘打得并不够精,被郑崇俭接二连三地猛锤,差点一命呜呼了。
首先是玛瑙山大战,这是郑崇俭入川,跟张献忠打得第一仗,结果是斩获农民军首级一千三百多个,同时逼迫二十五名追随张献忠的头领向朝廷投降,当然还缴获了数之不尽的武器、军粮和马匹。这一仗张献忠完败。
其次是柯家坪,败逃的张献忠虽然实力遭受了损失,却战斗力还在,甚至一度包围了前来追击的四川将领张令。于是,郑崇俭派兵继续追打,解了张令的围,顺带让部将贺人龙、李国奇等人穷追不放,最终在寒溪寺、盐井再一次大败农民军,又斩获了上千首级。
相对玛瑙山一战,寒溪寺战斗的收获更大,张献忠身边的最亲近的人,像“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都举手投降了。
按理说,继续追击下去,张献忠必败无疑,但郑崇俭此时却紧急向朝廷上疏,以年迈体衰为由,请求辞官回家养老,这个要求自然没能得到批准,但崇祯皇帝允许他先返回关中休养,让他的部将继续在四川跟张献忠作战。
于是,郑崇俭马不停蹄地跑回了关中,试图与一线的明军彻底切割关系,为何有功不立呢?原来郑崇俭在四川的时候,发现他虽然打胜仗,但一半以上的功劳都被杨嗣昌霸占了,比如玛瑙山一战,战绩斐然,却只提了一级官职而已。
没有功劳,就不能领赏,同理没有赏钱,就没有办法犒劳手底下卖力的士兵,这些明军拼死拼活,从陕西远道而来,大多数不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军功,好恩荫子孙,但打了胜仗,却没一点功劳,长此以往必然出现不满,迟早要出乱子。
也正是如此,郑崇俭二话不说,拍拍屁股,就想自己先脱了关系,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郑崇俭走后不久,入川作战的明军果真发生了哗变,但在杨嗣昌等人的操作下,郑崇俭还是成了替罪羔羊,被崇祯皇帝论罪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