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他号称是北宋奸臣,害得百姓流离失所,到后世却被评价为一代良相

他号称是北宋奸臣,害得百姓流离失所,到后世却被评价为一代良相

我们都知道,世事无绝对,只有好与坏的成分占比罢了,这在个人身上就能很好地被体现出来了。比如一个劫富济贫的小偷,表面上看这个小偷是个偷东西的坏人,可是实质上他却是一个很有大爱精神,懂得把资产平均分配的好人。

再比如一个打着给人施粥的员外,背地里却干着造反的勾当。表面上他是个很有爱的好人,但实质上他却是个祸害国家的刁民。因此说,一个人的好坏,并不能一针见血地去评判,而是要看他所作的好事多,还是所做的坏事多。

就好比是唐朝的武则天,她虽然在上位的前期,做下了很多的坏事,让人深恶痛绝。可是等她当上了皇帝之后,她却懂得治理国家。懂得赏识人才,并且把朝堂打理得很好,还能把给百姓们营造了一个安宁富足的太平盛世。所以她在死后,在她的陵寝前立了一块无字碑,目的就是想让后人对其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价。

而且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可能对于古人来说是对的,但是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错的。而对于古代人看来是错的东西,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对的。毕竟我们站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格局看待问题,因此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就以孔子提出的“父母去世,子女守孝三年”的说法吧,这在古代那种十分注重孝道的时代背景之下看来,就是孝的一种表现。而到了现在,就会被人看成是迂腐的现象。毕竟这是浪费时间,会耽误做事的,是不可取的。

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北宋的一位宰相。因为他实行了一种做法,在整体上看上去就是好的,可是在小细节上却漏洞百出。惹得百姓们痛苦不堪,所以百姓们就会认为他就是一位奸臣。纷纷对其表示出憎恨之情,恨不得把他给杀了。

不过随着后世的看法不同,人们纷纷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所以就认为他就是一代名相。那么这位宰相是谁?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古人和今人对他持以不同的看法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来。

这位宰相就是王安石,提到王安石,首先我们就会想到他是一位大诗人。其实他的另一层身份更是了不起,那就是北宋朝的宰相,他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发动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之所以要变法,其实就是与他年轻时候的阅历分不开。

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世家,打小的时候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后来他还跟随着父亲到外头出差,于是他就接到了社会现实生活。对农民们的疾苦问题有了诸多的了解,因此他把这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要发奋图强,将来好为百姓们谋取福利,这就是他的“矫世变俗”之志。

果然在他22岁的时候,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进士,当任了常州知府等职。由于在任期能够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因此他的官职一直得到了提升。到了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拜为宰相。

从此他就开始实施了变法,其中在民生方面的变法就包括了青苗法、市场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而他所用的策略就是“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结果导致一些百姓的生活更加困窘了。所以百姓们难免要饿肚子,流离失所。

从而就出现了卖妻子卖儿子、啃树皮等现象。并且他还提拔了像蔡京这样的奸臣,进而导致了国家走向没落,因此他就被人骂为奸臣。

可是到了后世,人们看到了他的变法收到了显著的成果。不仅在主体民生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在军事上也得到了加强。而且他的改革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后人就把他评价为一代良相。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好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他就可能拥有不一样的评价。那么你认为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注:图片来源网络,与本文和本人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奸臣,后世,评价,国家,宰相,王安石,一代,百姓,时候,现象,消息资讯,奸臣,宰相,王安石,百姓,常州知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奸臣,后世,评价,国家,宰相,王安石,一代,百姓,时候,现象,消息资讯,奸臣,宰相,王安石,百姓,常州知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奸臣,后世,评价,国家,宰相,王安石,一代,百姓,时候,现象,消息资讯,奸臣,宰相,王安石,百姓,常州知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