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连续弹劾张方平和宋祁,并非为自己当三司使,而是宋仁宗授意

包拯连续弹劾张方平和宋祁,并非为自己当三司使,而是宋仁宗授意

包拯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他的一生为国尽忠,不但留下了各种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也成为历朝历代官员廉洁奉公的标准。在民间的包公故事中,他被塑造成为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这些都是来源于他于权贵斗争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历史故事,经过老百姓改编衍生出来的。本文要谈到的一则包公与权贵斗争的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是包公与权贵斗争的典范。为了这次斗争,他甚至被欧阳修污蔑为贪图官位,差点便提出辞官。实际上这次污蔑他的欧阳修等人才小人行径,枉自号称一代文宗。

在包拯与权贵斗争的故事中,有两则是非常有名的。其中一则是弹劾宋仁宗所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另一则便是连续弹劾张方平和宋祁两位朝廷权贵。包拯弹劾张尧佐的故事在民间被广泛改编,成为包公案各种版本故事中不可动摇的部分。而包拯弹劾张方平和宋祁的故事,却为他奠定了“包弹”的恶名,为宋朝的士大夫所排挤,让他在民间故事中呈现出黑脸包公的形象。实际上从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来看,站在包公对立面的张方平、宋祁、欧阳修等人才是真正的结党营私,投机钻营的小人。

事情发生在嘉祐四年的时候,当时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的包拯突然出手弹劾了三司使张方平,控告他低价买卖富豪财产,仗势掠夺百姓产业。这个事情闹得很大,最终张方平被罢免三司使之职位,朝廷提议由宋祁接任三司使。可是包拯并不善罢甘休,再次出手弹劾宋祁。他认为宋祁的哥哥宋庠为宰相,如果弟弟再以三司使管理财政,必然会出现兄弟俩垄断朝政的现象。于是宋仁宗将宋祁封为龙图阁学士,外派离京知郑州。然后宋仁宗下旨,让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这让欧阳修非常不满。

于是欧阳修在背后散布舆论,说包拯弹劾张方平和宋祁是为了贪图三司使的职务,并且引用了“蹊田夺牛”这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于春秋时期的史书《左转》,典故表面的意思是牛踩坏了私人的田地,便将牛没收了赔偿给田主,其意为轻罪重罚。欧阳修在舆论中提到这个,暗指包拯贪图三司使的职位,所以连续弹劾两位待任的三司使,以便自己坐上这个高位。欧阳修的言论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共鸣,很多士大夫和官员把矛头对准了包拯。迫使包拯不得不躲避三司使的任命,甚至有了辞官的意向。最终宋仁宗多次邀请,包公才正式担任三司使。

实际上从这个故事本身来分析,欧阳修的话完全是没有道理的,说是造谣诽谤都不为过。三司使固然位高权重,但包拯当时的地位已经不在三司使之下。宋朝的三司使是总管国家财务的首席大臣,一般而言都会家参知政事衔进入政事堂,位列朝廷副宰相的行列。所以在民间三司使又被称为财相,位在其他参知政事大臣之上。包拯当时虽然不是参知政事,但却是台谏系统的最高长官。他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直接向宋仁宗负责,所有参奏不需经过政事堂。可以说他是宋仁宗的心腹,是监督政事堂工作的专职大臣。

从包拯个人的工作习惯而言,他更擅长和喜欢做台谏系统的长官。这个系统在宋朝朝廷中非常超然,虽然没有政事堂的相公们那么光鲜亮丽,却是能直接与皇帝沟通的重要大臣。以包拯为民请命的目标来看,他必然会得罪各种权贵,只有作为台谏系统的长官,才能充分与权贵们斗争,维护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在弹劾张尧佐的故事中,包拯就是这样的身份阻断了宋仁宗对张尧佐的任命,打垮了文彦博和张贵妃暗中勾结的图谋。当时正是因为包拯的胜利,迫使文彦博辞官外放,暂时解决了朝廷中保守势力一家独大的隐患。

实际上这次包拯连续弹劾张方平和宋祁,也不是为了三司使的职位,而是再次阻止保守势力独霸朝政的图谋。如果说上次弹劾张尧佐是宋仁宗并未意识到危机,是包拯和唐介等台谏官员们抢先下手的结果,而这次弹劾张方平和宋祁就宋仁宗暗中指示下进行的操作。可以说从包拯个人的政治风格和前途来看,当台谏系统的长官比当三司使更加合适,也更能发挥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但是当政事堂中再次出现独霸朝政的危机时,他也不得不出面配合宋仁宗,打破保守的文官士大夫集团对朝廷权力的垄断,让宋朝政权恢复到平衡状态。

从庆历新政失败后,部分参与庆历新政的官员为了重新回到朝廷中枢,便开始了与保守势力妥协,并互相勾结的操作。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富弼、韩琦和欧阳修三人。他们背弃了与范仲淹进行庆历新政时的理想,投入了以文彦博为代表的保守势力阵营,成为文官士大夫集团的利益代言人。

最初宋仁宗召回富弼,让他和文彦博同为宰相,实际上就是要让新旧两派互相牵制掣肘,避免朝廷中出现某一势力一到家独大的情况。但是富弼回朝后一改往日激进改革的做法,事事依从文彦博,使得朝廷中保守势力大增,几乎垄断了朝廷政务上的话语权。

由于文彦博和富弼狼狈为奸,使得宋仁宗在朝廷中非常被动。除了文彦博被包拯和唐介弹劾离京的那段时间,宋仁宗几乎没办法掌控朝廷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在包拯因为推荐人才犯罪被牵连离京后,保守势力的强大到了几乎要废立皇帝的地步。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宋仁宗发疯的那段故事,就是为了对付文彦博和富弼的联合逼宫而进行的操作。当时宋仁宗假借发疯中止处理政务,以反对文彦博和富弼力推赵宗实为太子。然而文彦博和富弼则一面盯紧养病的宋仁宗,一面通过太监张茂则与曹皇后暗中勾结,力图强行推动立储。

好在宋仁宗及时发现了苗头,借着发疯高呼“皇后和张茂则谋大逆”的言语,并暗中调动禁军,把消息通告了外面的北京留守贾昌朝。这才使得文彦博和富弼的阴谋破产,他也顺利度过了即位以来最为危险的时刻。有了这样的经历,宋仁宗对文彦博和富弼更加的警惕,所以很快召回了包拯,以防止这些小人再耍花样。而这次包拯连续弹劾张方平和宋祁,就是在宋仁宗的授意下阻止保守势力再次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他用包拯占据三司使的位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朝廷政事堂会再度成为保守势力一言堂,威胁到皇帝的权威。

在宋仁宗发疯事件之后,文彦博被外放出京,保守势力被有所削弱。但是在富弼的组织下,投靠保守势力的韩琦进京出任宰相,再加上早已投靠保守势力的欧阳修、张方平、宋庠等人,使得保守势力的权势大增。他们在谋求立储失败后,再次开始对完全掌控朝政发起行动。当时富弼、韩琦、宋庠已经是宰相,张方平也被富弼推荐为三司使,再加上权知开封府的欧阳修,整个东京汴梁城几乎再次成为保守势力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宋仁宗是不希望看到的,更担忧再次出现皇权被架空的情况。

张方平仗着权势强买富豪财产的确不是什么大事,就当时的法律而言,他甚至可以推给家里的仆人。包拯抓住这个黑材料不放,就是阻止他进入政事堂出任三司使,防止国家财权落入保守势力手中。富弼再推宋祁接任三司使,其目的与张方平相同。可以说这是宋仁宗和保守势力争夺国家财权的斗争,也是维护皇帝权威所在。宋仁宗做事做绝,直接把包拯顶到了三司使的位置上,搞得保守势力无可奈何,富弼、韩琦等人谋求的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然后宋仁宗还让包拯出任枢密副使,兼管军权,彻底熄灭了保守派的野心。

从欧阳修不顾自己权知开封府的体面,亲自出面造谣诽谤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保守派被包拯的连续弹劾打乱阵脚。欧阳修本就是沉不住气的的,他的这种造谣抹黑,只能说明此地无人三百两。这也可以看出这些标榜着忠君爱国的名臣,背地里也都是蝇营狗苟的小人,为了私人权势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执政代表的不是整个国家和人民,而是既得利益的士大夫文官集团。当皇帝为了国家站在他们对立面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用出各种阴谋诡计的下作手段。好在有着包拯这样真正的忠君爱国的大臣,才使得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宋仁宗,张方,朝廷,欧阳修,保守势力,故事,包公,宋祁,权贵,知识科普,包拯,宋仁宗,文彦博,张方平,宋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宋仁宗,张方,朝廷,欧阳修,保守势力,故事,包公,宋祁,权贵,知识科普,包拯,宋仁宗,文彦博,张方平,宋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宋仁宗,张方,朝廷,欧阳修,保守势力,故事,包公,宋祁,权贵,知识科普,包拯,宋仁宗,文彦博,张方平,宋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