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隋唐时代的英雄人物徐懋功,民间百姓把他说成如同诸葛亮、刘伯温一样半仙级别的军师人物,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徐懋功可不只是能谋善断的文弱模样人物,而是一代叱咤战场的名将,是与当时另一位超级武将李靖其名的军神级人物。那么,徐懋功这样一位手握重兵,又战功赫赫的超级武将,为何能出将入相,得以平安荣耀地度过76岁高龄呢?
徐懋功名世勣,字懋功,本为曹州离狐县(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其家是当地土豪,史载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许懋功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归顺唐朝后,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历经隋炀帝、唐高祖、太宗、高宗,人称李世勣,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成单名勣,改称李勣。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翟让在东郡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谋划起义,十七岁的李勣前往参加,并与翟让、单雄信等人在第二年创建了著名的瓦岗军。当时的李勣虽然很年轻,见识却不短,他向翟让建议说:“东郡于公与勣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翟让采纳李勣的建议后,为瓦岗军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李勣作为瓦岗军的元老之一,在后来瓦岗军的壮大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用奇计打败王世充,用谋略攻占黎阳粮仓,用地道战击败宇文化及等战绩。但李勣的这些战绩并没能挽救瓦岗寨失败的局面,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溃败的瓦岗军死得死、逃得逃。李密归顺了李渊,23岁的李勣也随着李密一同归降了大唐,并被李渊封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后,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当时正是时势造英雄,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和年轻有为的李勣都是那个时代的优秀代表,李勣归附唐朝也就是归附了李世民。李勣在归唐初期主要是随李世民平定割据势力,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着手准备对东突厥采取反击措施,他任命李勣为并州都督(今山西太原),专事抗击突厥。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兵部尚书李靖和李勣等将领,率兵十余万出击东突厥,十二月突利可汗降唐,贞观四年正月,李靖、李勣进军恶阳岭,并成功夜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二月劼利可汗逃到铁山(今内蒙古麦垛山),手中依然剩下数万军队,李勣向李靖建议可“随后袭之”,率军到达阴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破劼利大军,很快就活捉了劼利可汗,至此,东突厥政权覆灭,唐王朝的版图一下“斥地自阴山至大漠”。
东突厥灭亡后,原来受东突厥欺压的铁勒族人薛延陀部开始强大起来,不断积蓄力量,袭扰边境。贞观二十年(645年),李勣奉唐太宗李世民率军,穿越沙大破漠、草原,进军达乌德鞬山,大破薛延陀部。唐朝军队悉数占领了薛延陀的领土,并在其地设置燕然都护府(今内蒙古五原县)。
李勣参与平定东突厥和薛延陀的战争,对稳定唐朝初年的国家局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虏后,受到唐太宗的宽大处理,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并“赐以田宅”。唐太宗宽大为怀的民族政策,因而在当时的各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成为各民族的最高领袖。由此可见,李勣平定东突厥和薛延陀部的战争,是符合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是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的。
李勣在并州驻防十六年,是唐初著名良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就说,隋炀帝不能选择良将“安抚边境”,只知“筑长城以备突厥”,这是极愚蠢的做法。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远胜筑长城耶?可见,太宗称赞李勣“其为长城,岂不壮哉!”遂又任命李勣为兵部尚书,不久又升任其为宰相。
到唐高宗李治时,74岁的李勣又被唐高宗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两万攻打高句丽。经过一个多月,唐军攻克了平壤,俘虏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此战,唐朝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至此高句丽国灭,分其地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李勣自称“山东一田夫”,但经过长期战争磨炼,不仅锻炼得一身武艺,还练就了多谋善断的本领,成长为以勇略和才智著称于世的难得人才。李勣是一个“大器早成”的军事家,他在平定东突厥和薛延陀等战役中,“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唐太宗曾评价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这也并不过誉。李勣打仗时,不但自己足智多谋,还非常善于采纳身边将士的建议,所以,李勣统帅的唐军有很强的战斗力。据史载,李勣病逝时“闻者莫不凄怆。”可见李勣一生官运都不错,立下很多大功,但最后仍能落得生荣死哀的结局,估计这只有大唐那个伟大的时代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