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问李善长:何时才能安定?李善长的回答决定了他的重要地位

朱元璋问李善长:何时才能安定?李善长的回答决定了他的重要地位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有6位被封公,其中5位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大将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百战骁将冯胜和名将邓愈,唯一的一位文臣就是李善长。

虽然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但是偏偏朱元璋对他特别看重,朱元璋说道: “善长虽然没有汗马功劳,但是跟随我时间很长,我在前线作战时都是他供应粮食,功劳不小,应该给他封大国!”不仅将李善长排在6公的第一位,还把他比作汉高祖刘邦时的良相萧何,给予极高赞赏。

可惜的是,虽然李善长被朱元璋赞为“萧何”,可是他却没能像萧何那样忍辱负重,最后得以善终。相反,李善长就像朱元璋麾下的大多数文臣武将一样,最终落了个满门抄斩的命运。

李善长究竟如何触怒了朱元璋,最后被朱元璋无情地大手一挥,导致满门抄斩的悲剧呢?

像所有的开国功臣一样,李善长和朱元璋认识的时候,朱元璋还只是一名带兵打仗的普通将领。虽然朱元璋偶尔会流露出凌云壮志,但是他还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份壮志。

李善长饱读诗书,又是当地有名的年高有德之人,他显然比朱元璋更清楚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有一天,迷惑的朱元璋问李善长: “现在四方战乱不已,什么时候才能够安定下来呢?”

李善长迅速从丰富的历史知识中梳理出一份回答,他耐心地说道: “当初秦乱之时,汉高祖刘邦同样是平民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结果仅用5年时间就成就了帝业。现在的情形和那时颇为相似,如果你能效仿汉高祖,那天下就可以轻易平定了!”

朱元璋称赞李善长说得有道理,从此更加信任李善长,把军中很多大事的决策权、物资供应等都交给李善长来处理。

李善长的确是朱元璋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每当有人前来投靠朱元璋时,都是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然后再禀告朱元璋如何任用他们。不仅如此,李善长还会代表朱元璋安抚那些人,让他们安心地为朱元璋卖命。

朱元璋知道李善长为自己做的这一切,所以总是会把李善长安排在辅佐自己的重要位置:

朱元璋担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

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

如果说朱元璋的优势在战场上,擅长攻城略地,那么李善长所擅长的正是朱元璋所缺乏的:李善长熟读经史子集,对人及事情的判断力都很好,他成功地为朱元璋解决了许多做不了的事情。

李善长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特别能识别人才,正是在他的推荐下,刘基、宋濂这些东南大才都来到朱元璋帐下,为朱元璋的大业出谋划策。

1368年朱元璋即位时,李善长已经跟随朱元璋15年时间,他和朱元璋的同乡好友徐达、汤和等人一样,构成朱元璋开创帝业的基本班底。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朱元璋十分看重李善长。1370年,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的同时,还赐给他丹书铁券,凭借这个铁券可以免除李善长两次死罪,免除他的儿子一次死罪。

圣恩隆厚,李善长所享受的待遇与宠信当时几乎无人能及。

朱元璋曾经将李善长比作汉朝良相萧何。当年,萧何也是名列汉朝开国功臣之首,汉高祖刘邦给予他极高的封赏,后来萧何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沾沾自喜地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自己拼命争取来的一切,反倒是竭力推辞掉刘邦赐给自己的封邑,然后还从家里拿出钱财拨入国库,以作军需之用。

正因为萧何知道面对功成名就应该如何行事,所以他成为汉高祖的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善终者之一。

可惜,居于同样的地位,李善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他的行为非但没有任何收敛,反倒开始放肆张扬,同朝的大臣稍微不如他的意,马上就会受到加倍的报复与惩罚。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曾经得罪过李善长,李善长就禀告朱元璋,直接罢免了两个人的官职。

刘基是李善长推荐给朱元璋的,刘基执法甚严,他不顾李善长求情,按照律法处置了和李善长私交很好的官员李彬。

李善长心胸狭窄,他对刘基怀恨在心,一方面在朱元璋面前参奏刘基,另一方面则在私下怒骂刘基。

最后,刘基被吓得不敢在京城待下去,赶紧向朝廷辞官还乡。

朱元璋一向不信任官员,随时会暗中派人监视、探听官员们的所作所为,所以李善长做的这些事很快就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开始产生了对李善长的厌恶情绪。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擅长隐瞒自己情绪的人,李善长很快就看出朱元璋对自己态度的明显变化,于是,他以生病为由,很识趣地提出退休回老家临濠。

这是1371年,李善长57岁。

朱元璋答应了李善长的退休请求,赐给他土地若干顷,守冢户150家,佃户1500家,仪仗士20家。

朱元璋给李善长的待遇仍然一如既往地优厚,如果至此为止,这对李善长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1376年,朱元璋把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李善长成了朱元璋的亲家,荣耀至极,也因此更加惹眼。

公主嫁到李家刚一个月,李善长就被御史大夫弹劾犯了“大不敬”之罪,朱元璋削去他一千八百石的俸禄。

和多年的荣宠相比,被削俸显然是比较厉害的惩罚,但是如果李善长知道后来他将要遭遇的一切,肯定会感叹这惩罚实在是微小得不值一提。

除了有朱元璋这门皇家亲戚之外,李善长还有一位显耀的亲戚,那就是丞相胡惟庸。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李善长的侄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两家的关系因此十分亲近。

除了亲戚关系之外,李善长对胡惟庸还有提拔之恩:胡惟庸原本在宁国做知县,因为受到李善长的推荐才被提拔为太常少卿,后来又被朱元璋任命为丞相。

有了这几层关系,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关系就愈显亲近,也正是因为胡惟庸的存在,为李善长引来了杀身大祸。

随着越来越受朱元璋的信任,胡惟庸渐渐有了不臣之心,终于在1380年被朱元璋处决。

历史上的“胡惟庸案”很有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此案时间长达12年,牵扯人数多达三万余人,其中有很多都是元勋宿将,李善长就居于其中。

1385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被人告发是胡惟庸的同党。朱元璋下诏赦免了李氏父子的死罪,只是把他们发配到了崇明。

朱元璋认为此举是对李家极大的恩典,可是李善长却根本没当回事,没有对朱元璋的不杀之恩感恩戴德、叩谢不已,朱元璋为此颇为记恨。

1390年,李善长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老得无法约束自己的部下,于是就在营建宅邸时向信国公汤和借了300名士兵使用,没想到汤和却把这事禀告给了朱元璋。

不久,李善长的亲戚丁斌论罪应该被流放边疆,李善长却多次向朱元璋请求放过丁斌。

朱元璋勃然大怒,直接下旨将丁斌治罪。丁斌为求自保,供出李存义父子与胡惟庸勾结的实情。

李存义父子被捕,李善长终于被牵扯了进来,虽然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和胡惟庸蛛丝马迹的联系已经足以让朱元璋降罪于他。

更致命的是,此时的朱元璋已经老了,他迫切地希望给儿子朱标留下一个没有任何权臣威胁的朝廷。马皇后已经去世,再没有人能够有效阻止他近乎疯狂的滥杀。最终,李善长及其弟弟等全家七十余口人被一起处死,只有临安公主一家四口幸存下来,只是被取消了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后记

李善长死后,曾经有官员王国用上书为他鸣冤,认为以他现在的身份绝对不可能帮助胡惟庸谋反,他劝谏朱元璋以此为戒,再不可如此滥杀无辜。

朱元璋收到王国用的奏章之后,居然没有降罪给王国用。

或许,朱元璋本来就知道李善长的无辜,就像他知道被牵扯到胡惟庸案的三万多人的冤屈一样,但是为了给朱标留下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天下,他还是冷酷地举起了屠刀。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第十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汉高祖刘邦,时间,朱元璋,汗马功劳,地位,李善长,刘基,安定,才能,萧何,故事传记,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基,萧何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汉高祖刘邦,时间,朱元璋,汗马功劳,地位,李善长,刘基,安定,才能,萧何,故事传记,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基,萧何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汉高祖刘邦,时间,朱元璋,汗马功劳,地位,李善长,刘基,安定,才能,萧何,故事传记,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基,萧何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