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生育政策举措在各地持续推进。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并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自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后,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地方性的鼓励生育政策陆续出台,其中,以“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为主要类型。
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措施,育儿补贴为主要类型
据“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按政策生育三孩发放育儿补贴实施方案》,对2023年1月1日后满足相关条件生育三孩及以上子女的家庭,每年每孩可享受育儿补贴1万元,最长可享受至6周岁。
在浙江温州,该地一次性生育补贴标准已于近日划定,根据《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对符合条件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3000元,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温州也是少数将一孩家庭纳入育儿补贴的城市。
四川攀枝花是率先在全国宣布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2021年7月,该市提出,对2021年6月12日及以后,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随后的一年多里,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措施。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出台措施的地区基本涉及东部、中部、西部多个省份,有的从省级层面统一部署,有的细化到地级市甚至区县。从措施类型看,以育儿补贴为主要类型,同时兼有生育休假制度完善、住房政策倾斜、税收支持等。
人口大省河南今年5月初发布《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河南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探索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在另一人口大省山东,一些地市也已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比如,潍坊在今年3月提出,对托育机构按政府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结合实际收托数分别给予二孩不低于每人每月300元、三孩不低于每人每月400元的保育费补助;济南今年1月表示,该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
东北城市沈阳、哈尔滨在今年4月也先后出台相关措施或征求意见。沈阳明确提出,将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每月发放500元三孩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哈尔滨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及以上家庭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发放至该子女满3周岁止。
除了现金补贴之外,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也是不少地方采取的措施。例如,陕西咸阳印发实施的《咸阳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对符合政策生育三孩的女职工,在享受陕西省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再增加产假15天,再增加其配偶护理假10天;河南则要求,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推动实施父母育儿假制度。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此外,住房政策倾斜也在一些地方开展,如北京市明确,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少子化是当前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特征之一。
2022年,在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出生人口也多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从各地数据来看,去年出生人口下降为普遍趋势,部分省份出生人口数量创下新低。
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228号(医疗卫生类28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当前,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5.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6.8岁,均已远远高于法定结婚年龄,并有继续走高趋势,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
鼓励生育,政策还有哪些优化空间?
以育儿补贴为主的鼓励生育措施,效果如何?以攀枝花为例,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忠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育儿补贴金政策实施一年来,全市出生人口数量较政策实施前一年增长了1.62%,其中,能够直接体现政策实施效果的二孩出生增长了5.58%,三孩出生增长了168.40%。
不过,育儿补贴在不同地区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建议,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人们的具体生育需求,根据人们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的工作-生活、养育、教育等具体困难,来提供相适应的生育支持政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很多地方的育儿补贴政策多集中在二孩、三孩家庭,只有少数城市的政策覆盖到一孩家庭,除了前述的温州外,深圳曾在今年初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提案中呼吁“重视一孩”,她指出,一孩是生育萎缩的主因,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因此,她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此外,政策的普惠性也是不少学者专家关注的层面。比如,任远曾提醒要关注流动人口的家庭分离和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贺丹也建议,取消生育支持政策的户籍限制,将生育支持政策与户籍脱钩。此外,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生育保险制度要跟上,他指出,当前生育保险制度覆盖的人群主要是参加了职工医保的人群,但是这类人群在整个就业人群、整个育龄女性中,比例并不高,灵活就业、未就业的,也需要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