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这些故事中有的是由道教弟子们杜撰的,也有的是从历史原型改编,反应了一些历史的事实。张果老拒绝迎娶玉真公主的事情便是真实存在的,也反应出了唐玄宗年间佛道两教争锋的历史背景。故事中的仙人张果老便是以唐玄宗年间著名道士张果为原型塑造的,这个故事除了在民间流传,还广泛存在于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之中。张果老作为一个穷道士,能够被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看上,那是莫大的福缘。然而他果断的拒绝了唐玄宗的赐婚,却让读者和观众感到难以理解。
张果老的原型叫做张果,因为他年高德昭,民间用老字来表示对他的尊重。张果老在唐朝道士中非常有名,与叶法善、罗公远并称为盛唐三大道士,是崇信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最为看重的道士之一。历史上对张果老的出身记载很少,相传他出生于隋朝大业年间,去世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龄超过一百四十岁。所以他在唐朝是老神仙一般的人物,从唐高宗李治时期便已经名扬道教。他以长寿和炼丹术著名,收到很多唐朝权贵的最捧。据说李治和武则天为了追求长生而请他入宫,但都遭到他的拒绝。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励精图治,唐朝的国力发展到了巅峰,被后世誉为开元盛世。此时李隆基开始了好大喜功的操作,其中推崇道教和追求长生便成了主要的表现之一。张果老作为盛唐三大道士之一自然受到所有道教信徒的敬仰,李隆基也就派出心腹延揽张果老入宫为官。在经过多次拒绝和邀请的波折后,张果老最终还是离开了隐居修道的中条山,跟着李隆基派出的官员进入了长安。李隆基对张果老很看重,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主动向他请教修道法门。这其中除了各种法术外,最为著名的就是炼丹和长生之术。
实际上从唐朝建立开始,李唐皇室就把道教作为家族信奉的宗教,很多皇室成员都有出家修道的过往。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始,皇室就长期在民间宣传,将老子李耳作为自己的祖先,以保证李唐皇室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因此在历代唐朝皇帝在位时,身边都有一位著名道士作为心腹,而修道更是他们日常的重要活动之一。张果老就是以这种身份进入到唐朝宫廷之中,受到李隆基的最捧,成为继叶法善之后又一位登顶的著名道士。由于唐玄宗的缘故,张果老在长安城的身份水涨船高,也受到很多权贵的追捧,玉真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玉真公主在唐朝的名气非常大,可以说是当时的唐朝上流社会最为受人最捧的女人之一。她是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身份非常尊贵。她崇信道教,受到唐朝女权思想的影响,不愿嫁人相夫教子,很早就出家当了女道士。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是非常罕见的,但在唐朝却很流行。唐朝的很多高官权贵家的女子为了回避婚姻都会出家当女道士,躲一年半载的,再重新配人。于是这些女道士就成为比较体面的身份掩饰,使她们能够行走于上流社会的圈子之中,宛如沙龙的女主人。
在玉真公主的社交圈中,有着很多名人,比如大名鼎鼎的王维、李白都曾经是这个圈子的常客。据说王维和李白曾经还为了玉真公主闹得非常不愉快,而王维能够做官也是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因此玉真公主在长安的社交圈和道教圈子都是非常有名的,身边有不少达官显贵。
张果老作为盛唐著名道士之一,一进长安城便受到皇帝和权贵的追捧,玉真公主自然不能无视。很多文献中记载,玉真公主多次邀请张果老出游都被婉言拒绝。很多社交的场合中,比如高官皇族的宴会等等,玉真公主都会出面邀请张果老,但张果老都没有正面回应。
后来在玉真公主的请求下,唐玄宗李隆基下旨,要把玉真公主赐婚给张果老。不料,张果老却坚持不受,还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驴背走了。一年后,张果老坚持返回山中修道。李隆基没有办法,把张果老修道的山封为仙翁山,还下旨修建栖霞观,作为张果老修道之所。张果老去世后,唐朝在这里立庙祭祀,并派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弟子李山童主持祭祀。这样的故事在唐宋文献中留下不少,在《明皇杂录》、《旧唐书》、《新唐书》方技卷等资料中都有收录。
作为凡夫俗子而言,能够迎娶公主,被公主倒追,自然是走上人生巅峰的捷径。张果老虽然是盛唐三大道士之一,也地位也做到了道教最高,但相比于朝中权贵的势力还是很小的。他地位崇高,都是源于李隆基对道教的崇信,但这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权势和现实利益。迎娶公主则不同,可以说是一飞冲天的大好良机。以玉真公主在李唐皇室的地位,张果老当了驸马可谓是身价倍增。而唐朝驸马在地位和权势上都是非常大的,远远不是弱鸡的明清驸马可比。这对于追求人生巅峰的凡人来说,绝对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对于张果老拒绝唐玄宗赐婚的事情,后人对此的解读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玉真公主风评不好,身边男人太多,张果老不愿意参合进去。也有的说张果老对道教非常虔诚,根本没有还俗结婚的想法。还有人认为张果老年纪太大了,对年轻的玉真公主不感兴趣,所以婉言谢绝了赐婚。这些说法都是有些道理,但都没有触及到事情的核心本质。上述说法虽然指出了一些两人婚姻的现实问题,却并不是主要障碍。实际上从开元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格局来看,玉真公主提出嫁给张果老,是存在着很大的政治利益需求的。
从历史背景来看,当时唐朝的宗教状况正存在着很大的内部冲突,道教和佛教互相争锋得最为激烈的时候。本来唐朝是以道教立国,道教作为唐朝的国教,受到皇室和各大门阀家族的推崇。可是武则天称帝后,大力地打压道教,扶持佛教,使得两教斗争越发的激烈起来。唐玄宗是在反武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皇帝,从即位开始就对参与的武氏势力进行清除和打压。到了开元年间的中后期,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被李隆基所宠爱,武氏的势力又有重新复起的势头,于是武氏最为推崇的佛教也在社会上兴盛起来。
在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很多当时道教和佛教斗法的故事,有的干脆就是神话。这些故事中道教的主角往往就是叶法善、张果老、罗公远等成为李隆基心腹的道士群体。因此在当时的宗教背景中,佛教和道教的斗争非常激烈,道教虽然占据上风,但佛教也有以武氏为首的一批权贵的支持。
玉真公主作为女道士,又是李唐皇族的成员,在宗教方面就是道教的代言人。除了张果老以外,他的圈子中也拉拢了不少当时的著名道士,尤其是有很多女道士,以表达皇室对道教的支持。张果老作为当时声望最高的道士,如果能成为玉真公主的驸马,这对道教来说是有很大益处的事情。
可是这个事情对于张果老并没有任何好处,甚至可能惹祸上身。首先,玉真公主下嫁张果老,李隆基求的是张果老在道教中的影响力。这么一来,张果老就不能还俗,这个婚姻就是空架子,有名而务实。张果老不但不会得到驸马应得的权势和利益,甚至会成为两教斗争的招牌。而张果老与叶法善、罗公远不同的是,他身后没有太多的弟子群体,不是一个派别的代言人。在佛道的斗争中,让他孤身去应对佛教的各种手段,这明显是非常吃亏的事情。这种事情一旦卷入政治斗争中,他会被作为弃子,结局很难预料。
第二,当时道教内部意见并不统一,纷争不断,张果老不愿意被卷入其中。张果老的前任是著名道士叶法善,其地位不在张果老之下。叶法善在李隆基登基过程中立有大功,除了道法出众以外,也是李隆基平定韦后和太平公主叛乱的重要谋士之一。叶法善的弟子众多,在唐朝的道教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虽然张果老进宫时叶法善已经去世,但是他留下的势力已经主导了宗教斗争的大局。张果老贸然卷进去,不但会被叶法善的弟子们排斥,而且也会在佛道斗争中两面不是人,地位非常尴尬。
第三,李隆基与太子李亨的关系并不好,李亨身边也有自己的道士群体。由于朝廷中激烈的政治斗争,李隆基对太子李亨的势力并不放心,纵容李林甫等人压制李亨的势力。这种政治斗争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才结束。与张果老齐名的道士罗公远与李亨走得比较近,在道教之中自成一派。因为这个原因李隆基虽然招罗公远入宫,但待遇却不如张果老高。两人在道教名气极高,影响力很大,如果发生内斗,对道教来说是毁灭性的。实际上两人都不太愿意卷入李隆基父子俩的斗争中,所以入宫一年多后相继返乡归隐修道。
可以说在长安的一年多时间中,张果老已经看出了唐朝朝廷中存在的各种政治危机。其中既有李隆基父子的矛盾,也有朝廷内部派系之争,而且都牵涉到道教和佛教的争斗。这样的争斗对与潜心修道的他来说并没有好处,卷入其中很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李隆基和玉真公主只是想借着张果老的影响力拉拢道教和权贵,而张果老却无法得到更多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在这样没有现实利益,却存在巨大隐患和危机的局面下,张果老实在没有成为空头驸马的兴趣。由此可见,张果老对朝廷的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明哲保身的技能非常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