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有一种人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他们生时大权在握,风光无限,甚至连皇帝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当他们死后,却落得被清算,家族被诛杀的结局。他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辅政大臣霍光和张居正。
受命辅政,逐渐集权
霍光和张居正是历史上特别有名的顾命大臣,两人都受到前任皇帝信任,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并逐渐集朝政大权于一身。
与霍光一同受命辅政的还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共同辅政不久,就发生了上官桀伙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企图通过“清君侧”,除掉霍光,同时推翻汉昭帝,从而掌握朝政。结果,十四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并未上当,上官桀等人见夺权计划未能成功,便企图发动政变,干脆干掉霍光,再废汉昭帝,结果政变计划意外泄露,反被霍光先发制人,一网打尽。由此之后,霍光便独掌辅政大权,一举成为西汉史上最有权的辅政大臣。
与张居正一同辅政的共三人,还有内阁首辅高拱和高仪,并且高拱是第一辅政大臣,起初政治地位是高于张居正的,但明朝政治制度和西汉不一样,高拱、张居正、高仪虽为辅政大臣,却属外臣。在皇宫中,皇帝还有一个由太监组成的强大班底,当时小万历皇帝十分信任和依靠的太监是冯保,偏偏冯保和高拱又是对头,互相排挤。最后,在高拱和冯保的斗争中,张居正暗中与冯保联手,于隆庆六年(1572年)借小万历皇帝的手将高拱免职,以张居正取代高拱的位置,而另一位大臣高仪见高拱被免,竟吓得呕血三日而亡。至此,三位顾命大臣,只剩下张居正一人,他得到了当时摄政的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
权倾朝野,政绩突出
霍光与张居正辅政之后,凭借特殊的地位,均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政绩。
霍光辅政之初,当时的西汉处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状况中,为抚平汉武帝连年与匈奴开战留下的创伤,霍光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朝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面对汉昭帝死后无嗣的状况,霍光经过慎重选择,开始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可刘贺只干了27天,就表现出许多荒唐之举,而遭霍光罢黜,后改立汉武帝曾孙十八岁的刘病已为皇帝,即汉宣帝。霍光在辅政中,表现出深谋远略的政治家素质,始终像一颗压舱石一样,稳定着汉武帝留下的西汉江山,他改变了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与民休息,使西汉的经济恢复发展,这说明他是一个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的合格顾命大臣。
张居正辅政的时候,为了改变国家弊政,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的改正措施包括;实行考成法,加强吏治管理;实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这两项改革举措,使得步履沉重的明王朝,重新振作了起来,他实行的“一条鞭”法解决了逃役问题,为赋税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促进了货币化纳税,扩大了货币流通的范围,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使商贩和工匠获得了人身自由,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甚大。同时,张居正任用戚继光等,加强了边防;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可以说,张居正实施的改革对巩固明朝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死后家族遭清算
霍光和张居正生前虽然都很荣耀,可不幸的是,他们死后家族同样都遭到了清算。
霍光由于多年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家族势力难免膨胀。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亲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过许皇后的父亲上了秘密奏章,指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霍光去世后,其子侄倍感压力,后来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公元前65年霍光家被灭族,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达数千家。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病逝,初始,万历皇帝为之辍朝一天,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谥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为尚宝司丞,赏丧银500两。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已死的顾命大臣张居正,甚至将其掘坟戮尸。结果张居正一家被抄家,张府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府内,饿死十余口;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留下一份“丘侍郎(橓)、任巡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陷人如此酷烈”的遗书,自缢身亡;张居正80岁的老母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下一所空宅和10顷田地给其活命。40年后,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崇祯皇帝才又想到张居正,下诏为其平反。
张居正作为后来者,本有许多前车之鉴可以参考,特别是霍光的结局更是应该引起其深入思考的案例,可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人们只有身在局外的时候,才可能看得准一点,一旦全身入局,双眼再难看到全貌,自然也就很难看到其身后可能遭遇到的一切,所以,张居正死后,没能逃脱“变法者共同的结局”。霍光和张居正两个相差1000多年的历史人物,在一生为官经历中,竟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值得让人深思和反省,真是“风光无限时,当思身后事”啊!(文/讲史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