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濮议之争中大量大臣被贬,为何司马光和王珪例外

濮议之争中大量大臣被贬,为何司马光和王珪例外

宋英宗赵忠实执政时间虽短,却是宋朝少见的政治动荡的时期。在他执政的四年时间里,朝廷中各种政治斗争频繁发生,引发了大面积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在震惊朝野的濮议之争中,大量的朝廷大臣被贬斥,对宋朝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赵宗实拉拢韩琦、欧阳修等宰执大臣,站在了群臣的对立面,与朝廷中大部分大臣形成了政治对垒。他们最后得到了曹太后的支持,以胜利而告终。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反对派头领司马光和王珪不但没被贬官外放,反而加官升职,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濮议之争是宋英宗赵宗实时期最大的政治事件,起因是源于他想为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争取历史地位。由于宋仁宗赵祯无子,所以他选择过继了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嗣子,作为继承皇位的候选人。赵宗实以皇嗣子的名义即位,从礼法上将宋仁宗就是他的嫡父,曹太后就是他的嫡母,他应该与濮王赵允让一系的兄弟切断联系。可赵宗实当了皇帝后很不甘心,不想认宋仁宗为父,想将赵允让称为皇考。这就违背了赵宋皇室和宋朝的礼法,引发了很多大臣的抗议,进而产生了政治风波,历史上称为濮议。

赵宗实如此做的原因本质上并非孝顺父亲赵允让,而是想要摆脱曹太后对他的掣肘牵制。因为曹太后是他在礼法上的嫡母,在他即位初期曾经以嫡母名义垂帘听政。这让赵宗实感到皇权不固,地位随时都受到威胁。赵忠实挑起濮议之争,根本目的是否定曹太后的嫡母地位,避免其再次借机垂帘听政。曹太后的地位来自于宋仁宗,否定了宋仁宗就能够否定曹太后。为此赵宗实争取到了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大臣的支持,却遭到了以王珪为首的两制大臣和以司马光为首的台谏大臣的反对,使濮议之争在朝廷中掀起了政治风波。

濮议之争迁延了十八个月,最终以赵宗实的胜利而结束,反对派中大量的大臣被贬官外放,其中不乏有名的朝廷重臣。可是作为反对派的头领,司马光和王珪不但没事,而且还被加官升职,这就显得匪夷所思了。以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来看,这明显不符合枪打出头鸟的政治习惯。

从史书来看,司马光在强烈反对濮议的同时,其官职却像坐火箭一样飞升。当时他带头弹劾宰相韩琦,在朝堂上与韩琦和欧阳修公开辩论,甚至多次上书自请罢黜。这种以撂挑子作为威胁手段的行为,按理说皇帝应该很愤怒地将司马光罢官的。可最终的结果是,司马光升任龙图阁直学士,还得到了封赏。

不仅如此,宋英宗赵宗实还对司马光特别的照顾,给了他很大的特权。当时司马光正在编撰《通志》,赵宗实居然允许他设立专门的书局编撰,而且属官都是自行招募,并且由朝廷出钱。这样的授权可以说是很特殊的待遇了,也为司马光后来编成《资治通鉴》奠定了基础。这种自己建立官署,自己招募官员的特殊授权,在古代社会是很少见的,大多数都是开府建衙的王公贵族。赵宗实给司马光如此授权,实际上就是允许他任用私人,提拔自己的门生故吏,也为司马光结党营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果说司马光是赵宗实在朝廷的重要依靠,如此授权还能够理解。可司马光是朝廷中的反对派头领,就连韩琦和欧阳修都没有的待遇,司马光凭什么得到?就算因为濮议之争的胜利要给功臣们赏赐加官,那最应该获得的应该是韩琦和欧阳修,为什么会轮到站在对立面的司马光呢?

王珪的情况也与司马光非常相似,也是在强烈反对后,反而被加官升职的典型。王珪本是两制大臣的领头人,有着起草圣旨的权力。当初在立皇嗣子时,王珪就因为政事堂下达的诏令不符合流程,拒绝为赵宗实起草诏书。后来他亲自向宋仁宗请示后,才为赵宗实起草了皇嗣子诏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忠实一直在猜疑王珪,认为他不忠。赵忠实即位后本来按惯例该给王珪升官的,但他都借故压着不动。濮议之争时因为赵宗实的要求不符合礼法,王珪带领两制大臣强烈抵制,让这道圣旨发布下去。正是因为王珪和韩琦的公开辩论,这才引发了司马光等台谏大臣的参与,使得濮议之争的影响范围扩大化。按理说赵宗实应该是最恨王珪的,如果王珪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利下发了濮议诏书,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风波。可在濮议之争的反对派大臣大面积被贬官外放的情况下,王珪作为头领却反而升官了。

从史料来看,王珪得到的官职看似不大,却已经无限接近于宰相了。当时赵宗实突然破例的召见了王珪,升他为端明殿学士,赐他龙盘金盒,并少见的向他道歉。他说自己以前是误听了别人的谗言,对王珪有所误会,才压着他的官职不动。端明殿学士在当时虽然没有直接的实权,但却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个官职作为宰相任用之前的台阶,是所有即将升任宰相的官员都会经历的。后来这个官职干脆就成了宰相的帽子,在政治上具有很重要的标志性。赵宗实准备将反对自己最厉害的人提拔为宰相,实在是不符合情理的。

要解释上述的疑问,只能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答案。当时正是濮议之争结束之时,大量反对濮议的朝廷大臣被贬官外放,朝廷的政治格局大变。宰执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却得罪了天下文官和士大夫阶层,甚至被骂成了奸臣。他们位高权重,但在整个文官集团和士大夫阶层中却是少数派。而王珪、司马光以及被贬官的吕诲、吕大防、范纯仁等名臣却声望日隆,成为了不畏强权的代表人物。朝廷中空出来的官位被韩琦和欧阳修的心腹所占领,但却受到天下官员们的诟病,甚至被批为党同伐异。

正如之前的文章中所说,从宋仁宗庆历新政后便逐渐形成的文官集团,在这次濮议之争中彻底分裂了。文官们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形成了至少两个派系。一方是占据朝廷权势的韩琦、欧阳修等人,一方是占据天下舆论上风的被贬官外放的诸多朝廷大臣。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宋朝来说是好事,因为宋仁宗临终依旧担心文臣不可控的威胁被解除了。只要这两个派系的文臣们互相制衡,宋朝朝廷就能有效地避免权臣出现。可这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是韩琦等人权势过大,另一方面是赵宗实的名声太臭。

韩琦等人掌权是赵宗实推动的结果,也是为了对抗以曹太后为首的旧势力。濮议之争后大量文臣被贬官外放,曹太后在朝中的势力萎缩,这让以韩琦为首的宰执大臣出现了独揽大权的势头。这个势头危机重重,如果韩琦等人得寸进尺,自然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也是赵宗实所担心的。同时因为推动濮议之争,赵宗实之前的名声毁于一旦。在宋仁宗时代赵宗实的名声很好,被认为是明君胚子,受到文官和士大夫的推崇。可濮议之争让他背上了不孝的骂名,甚至有人说他薄情寡恩,一时间朝野舆论汹汹而来。

赵宗实选择留用司马光和王珪,并对其进行加官升职,便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平息濮议之争带来的恶劣后果。司马光是台谏大臣的首领,并且在反对派中声望日隆,对朝野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被加官升职,让在濮议之争中被打击的反对派产生了希望,也平息了他们的愤怒。司马光主持编撰史书,还被授予独自建立部门和属官的大权,实际上就是赵宗实对反对派官员卖好。司马光会挑选被贬的官员进入新的编撰书局,算是反对派在遭遇打击后的补偿。而且司马光编撰的史书中,也不会再抨击赵宗实,这便挽回了他的声誉。

在用司马光挽回自己声誉,平息汹汹舆论的同时,赵宗实也将王珪放到了掣肘韩琦等人的位置。王珪作为两制大臣,朝廷所有的内外诏书都要经过他的手,加官之后更是能够封驳宰相的意见。韩琦等人全是大增,但王珪却成为所有正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要赵忠实抓住了王珪,韩琦等人的权势就受到了限制,不至于发展到不受控制的恶劣地步。而且王珪因为反对濮议而受到朝野推崇,他的一言一行都是舆论的指挥棒。通过他带起的舆论风向,能够让天下士大夫盯死韩琦和欧阳修等人,使他们不敢滥用权力。

可以说赵宗实选择对司马光和王珪升官,既是在濮议之争上的政治交易,也是对韩琦和欧阳修等人的防备。从这一系列操作看,他颇有宋仁宗赵祯的政治手腕,把权力制衡的那套手段玩得烂熟。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赵宗实也坐稳了皇帝宝座,完全控制了宋朝朝廷的政治走向。可是这样的操作却撕裂了整个文官集团和士大夫阶层的政治架构,为后来的文官集团党争埋下了隐患。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完成这一切后却突发疾病而亡,让刚刚平息下来的宋朝政治再次陷入动荡之中,从此宋朝进入了党争不断的多事之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政治,曹太后,王珪,宰相,赵宗,朝廷,司马光,濮议,韩琦,知识科普,王珪,赵宗实,司马光,濮议,韩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政治,曹太后,王珪,宰相,赵宗,朝廷,司马光,濮议,韩琦,知识科普,王珪,赵宗实,司马光,濮议,韩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政治,曹太后,王珪,宰相,赵宗,朝廷,司马光,濮议,韩琦,知识科普,王珪,赵宗实,司马光,濮议,韩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