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对《水浒传》有些了解的读者都知道里面有个和名妓李师师有一腿的皇帝,这个人就是“青楼天子”宋徽宗赵佶(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其实历史上的宋徽宗不仅确实风流成性,还骄奢淫逸,“妄耗百出,不可胜数”,过着花钱如流水的奢侈生活。他任用朱勉搜罗天下奇珍异宝,还在江南地区搜集奇花异石运到都城东京,用以修建艮岳等工程浩大的园林宫殿,号称花石纲。花石纲所到之处,当地政府需要无偿提供民役钱粮以供运输,而且为了保证花石纲顺利通行,本地道路还得优先让其通过,并且所经过的地方一切有碍通行的障碍物,包括城墙、居民房屋等等,都要予以拆除,对当地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破坏,加上宋徽宗贪取民财,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政治黑暗,整个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激起各地民变,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便是在宋徽宗当政时期发生的(当然,历史上的这两次起义和小说《水浒传》描述的是两码事了)。
另一方面,宋徽宗自己治国无能却又好大喜功,不顾宋辽两朝依澶渊之盟已百年和平相处,于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合灭辽,结果辽于1125年被灭掉后,金国马上挥刀南下,两年后北宋便步辽后尘了。
可以说,作为一个皇帝,宋徽宗并不职业、也不合格,不过,这个皇帝倒也并非一无是处,在艺术领域,他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们中称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这位自称教主道君的皇帝,对瓷器、茶学、音律、金石学等领域均有所研究,也是文体特长生,擅长古琴、蹴鞠、击鞠、打猎、射箭、马术、绘画等,还写得一手好字,自创了“瘦金书”字体。对这么一个多才多能的皇帝,元朝领衔修撰《宋史》的宰相脱脱就在《徽宗纪》里感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翻译成白话就是:宋徽宗干啥啥都行,就是不会当皇帝,这个评价真的一针见血。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后,金太宗还给了他一个侮辱性的封号“昏德公”,也很能说明宋徽宗的昏庸无能。
作为一个受到后代一致差评的艺术家皇帝,在他沉迷于艺术领域的同时,也给后人不少有关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有名的大晟钟。
宋徽宗半身像
大晟钟从外表来看,具有平口、方钮等特点,和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中的青铜镈极为相似。实际上这种编钟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不过,作为宫廷雅乐的代表,仍然受到一些朝代的统治者的青睐,在倡导雅乐、追求复古的的宋朝更是受到推崇。在这种大环境下,加上出了个沉迷于艺术的宋徽宗,编钟的复活就成了一种大概率事件。在崇宁元年(1102年),也就是宋徽宗即位的第三年,他便开始“诏宰臣置僚属,讲议大政”,“博求知音之士”,掀起了宋朝历史上的第六次改制新乐的高潮,随后在崇宁三年(1104年)发生的一件事便成为了大晟钟制作的直接诱因,这件事记载在宋赵九成《续考古图》卷4当中:“崇宁三年甲申岁孟冬月,应天府崇福院掘地得古钟六枚,以宋公钟又获于宋地,宜为朝廷符瑞,寻上进焉”。
《博古图》著录的宋公成(戌)钟及铭文
就是说在1104年的冬季,北宋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崇福院内挖地的时候发现了六枚春秋时期宋国的编钟,古钟上铸有“宋公成之䪫钟”六字。据古书记载,宋人是商人的后代,而商人出自传说中的帝王颛顼。颛顼所用的古乐号“六茎”,古钟恰好有六枚,当时的人便以为是六茎所用乐器。再加上应天府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龙潜”之地——黄袍加身之前,赵匡胤的官职是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治宋州(宋州的治所正好也是商丘),所以登基后取“宋”为国号,宋州后来也就改名为“应天”,以示“应天之命”。在受命之邦挖出了带有皇朝国号的古器,朝廷上下都认为这是祥瑞。
具有执着艺术追求和好大喜功人格特质的宋徽宗马上自行脑补,认为这套编钟的出世是“于受命之邦出为太平之符者”,是盛世之兆,随即命大司乐刘昺以所出六枚春秋宋公戌钟为蓝本,精心铸造编钟12套,每套正声12枚,中声12枚,清声4枚,总共336 枚,以再现先秦雅乐。
在刘昺的督导下,负责乐器铸造的机构——“铸泻务”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兴造。大约一年过后,大晟编钟铸造成功,宋徽宗与百官共贺“鼎乐”落成。据记载,在使用新铸编钟演奏时,曾有白鹤数只,从东北方飞来,又被当作一种祥瑞,喜上加喜。宋徽宗自然更是龙颜大悦,赐新乐名为“大晟”(《宋史·徽宗本纪》载:“八月辛卯赐新乐名大晟,置府建官。”)。
上古的尧乐称“大章”,舜乐称“大韶”,好大喜功又极度自信的宋徽宗认为自己创制的新乐直追上古,便厚脸皮地取了“大晟”的名字。这套仿制的编钟便被命名为“大晟钟”。大晟编钟自此亦成为北宋宫廷乐府“大晟府”之重器。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大晟南吕编钟。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大晟南吕编钟,全高27.9厘米、厚0.7厘米,以双龙钮悬挂钟体,钟面铸有螭虺纹,属于椭圆筒式编钟。一面铸有“大晟”二字,另一面铸有“南吕编钟”四字,铜质精纯、具有春秋时期编钟的特点
开封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晟夷则编钟
开封市博物馆的大晟夷则编钟,高27.5厘米,最大口径18厘米,重约6千克,甬部为双夔形,钲部有36枚,舞和篆部饰蟠虺纹,正面中部阴刻篆书“大晟”二字,背面刻“夷则”,器形古朴典雅,纹饰优美,篆刻工整。所铸“夷则”两字,标志着它奏响的声音,是古乐中夷则音的标准。
然而这个靡靡之音更多的起到的是粉饰太平的作用,其敲响的音符更像是北宋王朝的丧钟。大晟钟铸成之后的二十二年,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汴梁城被金人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当上了阶下囚并客死他乡。宋徽宗336枚精心铸造的大晟钟也如同北宋王朝一样残破凌乱,或在战乱中被宋人埋入地下,或于东京城破后被金人掳走赏赐臣下,或被解往金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导致大晟钟或遗失或散在各地,有些甚至流落海外的加拿大和日本,如今大晟钟仅存30余枚,仅为最初的约十分之一而已。
故宫博物院藏大和夹钟编钟
故宫博物院藏大和夹钟编钟,实际上就是“大晟”编钟之一。是被金人掳走的那部分大晟编钟里的一个,当时为了避金太宗完颜晟的名讳,金人将钟上大晟二字抹去,刻上大和。从此大晟钟就出现了两个版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