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80期)
在水浒108位梁山好汉中,有县衙小吏、也有高级军官、抑或枪棒教头、甚至开酒店的老板,总之是各色人等都有,但若论特殊,有一位好汉最为特殊,这种特殊不仅体现在他的本领,更体现在他的个人身份上。此人就是公孙胜。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公孙胜可算是个一等一的牛人,因为和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一块上了梁山,之后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做了山寨之主,而梁山的真正兴旺也是从晁盖开始,因此公孙胜可以说是梁山的主要元老。
就算晁盖死后,宋江做了老大后,先前跟随晁盖上山的好汉地位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林冲从第四(虽然晁盖时没有明确的排位,但是给人的感觉大致如此)掉到了第六,中间多了一个第二的卢俊义和第五的大刀关胜,再比如朱贵、刘唐、阮氏三雄位置都跟着大变化,但是晁盖旧部只有两个人位置没怎么变,一个是吴用,一个是公孙胜。
但是吴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因为吴用的变节,他已经从晁盖的旧人变成了宋江的旗下的新人,凡事都替宋江着想,时时刻刻都为宋江出馊主意,所以他的位置不变是正常的,因为宋江需要这样的人。但是公孙胜则不同,公孙胜也是属于晁盖旧部的,但是到了
那么公孙胜对宋江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的,以宋江的品行,倘若换个好汉,恐怕待遇就会飞速降低,甚至遭受别样的不公,为何公孙胜却能安然无恙呢?其实这主要跟公孙胜的本领有关。
不过有关公孙胜的本领,在历史上各种版本中都有不一样。比如我们都知道《水浒传》的蓝本中有一个非常有名,即《大宋宣和遗事》,在这个版本中,公孙胜几乎还是一个不成形的人物,性格模糊,连名字都没有。当然在另一个蓝本《宋江三十六赞》中,公孙胜仍然是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人。到了《宝剑记》中,公孙胜这个形象总算有了一点样子,但是样子却不是什么会呼风唤雨的高人,而是一个小参军。
尤其在《荡寇志》中,公孙胜的本领也没《水浒传》那么神奇,他有两次惨败,其一是和三十六雷将之一的陈希真在汶河渡单挑斗法,公孙胜竟然不是陈希真的对手。公孙胜不但被对方的真武诀打残,还搞得以后再也不能使用自己的绝技法术五雷天心正法。其二是第二次和陈希真斗法,不过这次公孙胜更惨,以前是斗法斗不过人家,这次公孙胜败得更惨,几乎可以说是死无葬身之地,为何?因为陈希真使用法宝乾元镜摄去公孙胜的魂魄,搞得公孙胜的身体躺在那里不能动弹,成了一个活死人,然后被范成龙轻松抓获,给五花大绑起来。后来公孙胜被押到汴京,被以极刑凌迟的方式处置。
不过在《水浒后传》中,公孙胜可没《荡寇志》那么惨了,他虽然受到奸臣童贯的迫害,被迫再次落草,但他的结局是不错的,因为他来到了海外,加入到了混江龙李俊的集团,还做了大国师。
一般而言,像《荡寇志》《水浒后传》的流传度比较低,所以这些版本中公孙胜的形象一般极少为人所知,我们熟知的还是《水浒传》中的公孙胜形象。不过水浒传中的公孙胜形象也是有争议的,争议点仍然是公孙胜的本领。
公孙胜最显著的两个本领,一个是呼风唤雨之奇术,一个是撒豆成兵之本领。有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施耐庵《水浒传》中公孙胜的原型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因为抛开史书,单看《三国演义》的话,诸葛亮简直就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一个神仙一般的人,他不但神机妙算,而且还会“借东风”等。但是施耐庵为了避免抄袭嫌疑,就把诸葛亮一分为二,神机妙算这部分让给了吴用,呼风唤雨这部分让给了公孙胜。这样就有了两个人物形象,吴用拿起诸葛亮的扇子成了梁山的军师,但是公孙胜则拥有了诸葛亮的飘逸和仙风道骨,以及更高一筹的本领。
但是公孙胜虽然借身于诸葛亮,不过却只借其形,并未借其忠,所以公孙胜在辅佐宋江期间,并不是时刻追随型,而是来去自如型。在一些时候,宋江还得去请公孙胜,公孙胜则是办完了事后就离开了,并不一定时刻随军。但我们看水浒,尤其是宋江接受招安之后,被皇帝派遣去征战田虎、方腊等势力,总是会遇到一些除了公孙胜再没人能解决的难题。比如征辽国时,贺重宝的妖法就让梁山大军没法对抗,再比如在征田虎时,乔道清和马灵的法术也很强大,再比如征王庆时,李助的剑术让卢俊义都打不过。等等之事,如果不是公孙胜,梁山这方面都没法对付。
所以公孙胜的本领不但高强,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他那么任性,宋江照样不敢得罪他。因为宋江知道,他得罪了公孙胜,万一公孙胜一生气拿着拂尘云游四方或炼仙丹去了,那么宋江遇到的麻烦解决不掉,不能取得战功,也就无法回去向皇帝交代,更别说请功领赏了。当然我们都知道,宋江所有的目的也不过是回去请功领赏光宗耀祖而已。因此在最后战事彻底结束,梁山好汉死伤大半,到陈桥驿,公孙胜想起师父的话:“遇汴而还”,离开的时候,宋江的表现也并没显示出多么强烈的挽留。为何?因为公孙胜对他而言,不再是一个得力的战场助手了,而不过是一个道人而已了。其实在面对很多梁山好汉的时候,宋江的表现都比较类似,这也说明宋江不过是一个口头上口口声声以“兄弟情义为重”但实则系薄情寡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