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万贵妃的黑历史在民间流传,这些谣言怎么产生的

万贵妃的黑历史在民间流传,这些谣言怎么产生的

前两篇文章中分析了关于万贵妃谋害朱佑樘、朱祐极、纪淑妃和张敏的历史事件,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各种疑点,说明这样的历史传说和记载都是子虚乌有的,是后来人给万贵妃泼的脏水。于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产生了,是谁在给万贵妃泼脏水呢?万贵妃作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是明朝少有的掌握后宫大权的皇贵妃,又有谁敢于给她泼脏水,制造黑历史呢?这个问题非常之深刻,也涉及到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形态和官场认知。本章节便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剖析,看看给万贵妃泼脏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前文讲过,万贵妃的黑历史并不是在清朝诞生和流传的,实际上是从明朝流传到清朝,然后在清朝的文人士大夫手里传入民间的。最早的关于万贵妃的黑历史和谣言来自于明朝万历时期的文人笔记,其中当时的内阁大臣于慎行的《谷山笔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写到了关于万贵妃谋害纪淑妃和朱祐樘母子的事情,并且说朱祐樘出生时头顶无发,是因为纪淑妃吃了万贵妃的堕胎药所致。为了增加这段谣言的可信度,于慎行还在结尾处注明这段历史是他从一位老太监那里来的宫闱秘闻。

于慎行作为内阁大臣积极的造谣,以他的身份自然会有不少中下级官员吹捧,各种好事者趋之若鹜。虽然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同时代的历史学者的抨击,但给万贵妃泼脏水的风气却没有丝毫改变。到了清朝初年,因为明清之间的国朝矛盾,使得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参与编撰《明史》的清朝文人毛奇龄在自己的笔记《胜朝彤史拾遗记》中将这段谣言加油添醋,并且还带入了《明史》之中,于是才有了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各种说法和故事。而老百姓对于这些宫闱秘闻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因此这段历史谣言便流传了数百年。

因此,万贵妃身上的脏水并不是清朝文人泼上去的,明朝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于是很多人感到不解了,明朝士大夫泼明朝皇贵妃的脏水,故意制造谣言和黑历史,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么?万贵妃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让明朝的士大夫们如此仇恨?哪怕她已经死了一百年了,还有人故意制造谣言,而且还是内阁大臣一级的朝廷重臣。仔细分析史料后可以看出,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万贵妃本人,而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有关,万贵妃是为明神宗宠爱的郑贵妃背锅而已。

从《明宪宗实录》的记载来看,虽然史官们对万贵妃的嚣张跋扈颇有微词,但并没有太多出格的地方。实际上万贵妃在明朝史书中的罪名是专宠、生活奢靡和勾结佞幸三条,这些都是道德上的问题,并没有罪大恶极的地方。万贵妃甚至没有插手朝政记载,更不要说阴谋杀害皇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虽然不符合士大夫阶层对皇贵妃的要求,但却也不会让人恨了一百多年还在泼脏水。况且一百多年过去了,再大的深仇大恨也该化解了,万历年间的士大夫们没有必要去污蔑和抹黑一个一百年前的皇贵妃,这对他们一点好处没有。

可是万历年间的士大夫们就这么做了,而且是内阁大臣带头这么做,这就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了。万贵妃与于慎行有仇么?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两人相隔了一百年,连最直接的渊源都找不到,哪里来的确切的仇恨证据?因此很多人都比较疑惑,对万历年间的士大夫文人如此操作感到不解。历史学的主流圈子将原因归咎于明宪宗朱见深,认为是他过于宠爱万贵妃才导致她成为士大夫文人们报复对象。这种考虑是因为朱见深的历史评价充满争议,他执政的前半部分是明君的形象,后半部分却因怠政、宠信宦官、生活奢靡等问题受到非议。

两种评价反差巨大,使朱见深的身后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万贵妃以皇贵妃的身份独霸后宫,架空皇后的权力,这是文人士大夫不能接受的,所以也成为朱见深被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主流历史学者将朱见深后半生的昏庸归咎于万贵妃的存在,所以认为给万贵妃泼脏水的行为是士大夫文人们在指桑骂槐,实际上的目标是对准了朱见深。仔细推敲可以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牵强附会的。就算士大夫们对朱见深不满,但万历年距离成化年也一百年了,再大的仇恨也该消除了。于慎行作为内阁大臣,又何必对已经作古的皇帝揪着不放呢?

查阅万历年间的史料可以发现,当时的士大夫们所仇恨的并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万贵妃,而是当时的皇贵妃郑氏。郑贵妃是和万贵妃并称的两大明朝皇贵妃,也是民间传说中的两大奸妃。她们两人在民间的形象高度重合,名声都不好,而且都是祸国殃民的存在。

但从史书上看,对于明朝政治和国势造成的破坏作用,郑贵妃比万贵妃厉害的多。因为明神宗朱翊钧对郑贵妃的极度宠爱,使得他与当时的内阁和文官集团关系极差,双方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尤其为了给郑贵妃争取皇后之位,为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争取皇太子之位,而引发持续多年的政治冲突。

明朝晚期著名的国本案、妖书案、廷击案都是围绕者郑贵妃母子二人展开的,也是文官集团与朱翊钧政治斗争和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这种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贯穿了整个郑贵妃受宠的日子,长达三十八年之久,期间大量的官员获罪贬官,甚至被流放千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官集团和士大夫们对于郑贵妃是极度仇恨的,但因为朱翊钧对郑贵妃的宠爱,让文官们没有丝毫办法。他们除了在朝堂上用正规的办法与郑贵妃作斗争外,也在民间传出各种绯闻,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对政敌进行中伤和打击。

含沙射影和指桑骂槐是文人士大夫们常用的抹黑手段,在面对当朝的皇帝和皇贵妃时,这种手段更加有用。毕竟双方持续斗争了数十年,为了搬倒郑贵妃和阻止朱常洵当太子,被朱翊钧降罪处罚的官员不计其数。如果文官们没有一点自保的手段,早就被朱翊钧下旨抄家灭族了。于慎行作为当朝内阁大臣,更加懂得保护自己,所以不可能直接向朱翊钧和郑贵妃开炮,只能采取迂回的手段。将与郑贵妃高度相似的万贵妃作为目标,通过含沙射影的手段进行抨击,在舆论上曝光朱翊钧后宫存在的问题,是于慎行比较安全的选择。

万贵妃和郑贵妃一样都是受皇帝宠爱几十年,都是以皇贵妃的身份独霸后宫,都架空了皇后,都与宦官集团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不同的是,万贵妃因为儿子早夭,不存在争夺国本的问题。朱见深在立了王皇后之后,也没有打算将万贵妃立为新皇后。而朱翊钧则更加过分,他不但想要立郑贵妃为皇后,还要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这种直接跳过皇长子朱常洛的行为让文官们非常不满,内阁大臣作为文官领袖带头与皇帝展开斗争。进过旷日持久的斗争后,双方都有怨气,自然会做出一些出格的动作。

于慎行在自己的笔记中明着是说万贵妃和朱见深的事情,实际上暗中是含沙射影郑贵妃和朱翊钧。他说万贵妃谋害皇子,独霸后宫,勾结宦官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指的就是郑贵妃在后宫的所作所为。从历史上的舆论看,企图谋害皇长子朱常洛、打压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架空王皇后,阴谋夺取皇后位和皇太子位,这都与郑贵妃息息相关。甚至在朱翊钧临终前,都还想要将郑贵妃捧上皇后的位置。文官们为了这些与朱翊钧、郑贵妃斗了几十年,于慎行只是用指桑骂槐的方式将郑贵妃的丑恶利用万贵妃的形象展现出来而已。

从当时的文人笔记看,很多文人都将万贵妃和郑贵妃进行对比,将她们并列为明朝两大祸国殃民的奸妃。在这种文化风气下,于慎行用抹黑万贵妃的方式来含沙射影的攻击郑贵妃,也是一种文人的舆论手段。实际上在于慎行去世之前,记载这段黑历史的《谷山笔麈》都没有正式刊印出版,而是在文官士大夫的手中流传。直到他去世后,才由门人郭应宠整理刊印,到了天启年间才逐渐的流传开来。从这个过程看,显然于慎行也是很慎重的,不敢轻易的公开出版攻击郑贵妃。如果只是说万贵妃的陈年旧事,他根本不必如此小心。

综上所述,万贵妃在万历年间被人抹黑,尤其是被于慎行这样的内阁大臣抹黑,其根源还是在于她的形象与同时代的郑贵妃高度相似。由于郑贵妃和文官集团的斗争白热化,双方互相敌视到极点,所以文官们在舆论打击上无所不用其极。文官们为了保护自己,不能直接攻击郑贵妃,所以用形象相似的万贵妃代替,以起到含沙射影和指桑骂槐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得郑贵妃在士大夫阶层的名声臭了,也让万贵妃成为背锅的对象。而清朝人只是出于明清矛盾政治原因进行添油加醋,最终才形成了对万贵妃抹黑的一系列黑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万贵妃,明朝,内阁大臣,朱见深,清朝,历史,问题,谣言,民间,郑贵妃,知识科普,万贵妃,朱见深,皇贵妃,朱翊钧,郑贵妃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万贵妃,明朝,内阁大臣,朱见深,清朝,历史,问题,谣言,民间,郑贵妃,知识科普,万贵妃,朱见深,皇贵妃,朱翊钧,郑贵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万贵妃,明朝,内阁大臣,朱见深,清朝,历史,问题,谣言,民间,郑贵妃,知识科普,万贵妃,朱见深,皇贵妃,朱翊钧,郑贵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