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更令人诧异的是,在其中一座古墓中,有人清理出一件 青铜觥(盛酒器),上面铸刻的几行铭文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丰启作厥祖甲齐公宝尊彝”,意思是说,一个叫 丰启的人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铸造了这件青铜宝器,而他的祖先,名为“ 齐公”。
青铜觥及铭文
根据 西周的礼制,青铜铭文中能被称为“公”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位于西周金字塔顶端、拥有 最高爵位的执政大臣,比如周公、召公;一种是各诸侯国的王族子弟,对他们的 开国先祖, 即第一代国君的尊称,所谓死者为尊,所以即便他们的先祖生前不曾拥有公爵爵位,也可以越级享受“公”的称号。
一想到这里,考古人员不禁激动起来,如此看来,铭文中所提到的“齐公”,只能是齐国的开国君主——我们所熟知的 姜太公姜子牙了!很快,他们又陆续在几件青铜鼎、青铜甗、青铜簋内,发现了“丰启”为“祖甲齐公”、“文祖齐公”铸造宝器的铭文,由此基本可以断定,这座西周古墓的主人名叫“丰启”,而他的先祖正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
那么,这位“丰启”在当时的齐国拥有怎样的身份和地位呢?在周围的其他西周墓葬里,又都埋着谁?他们是否也与姜太公有关?
从外表来看,“丰启”的 墓葬等级不算高——这是一个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3.4米、宽1.8米、深约7米,墓中没有椁室,只有一个早已腐烂的棺木。但就是在这个看似简陋的墓穴中,却一共出土了11件青铜器和7件陶器,其中有 7件青铜器上刻有“齐公”字样的铭文,这在齐国考古史上 尚属头一次出现,意义非比寻常。
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仔细鉴定后,考古人员一致认为,它们处于西周早期偏晚,即齐国建立后数十年内铸造的,从时间上看,丰启很可能是 姜太公的孙子或曾孙一辈。既然是姜子牙的子孙,他为何不叫“姜启”或“吕启”,而叫“丰启”呢?
周公东征方鼎
民国时期,陕西宝鸡出土过一件“ 周公东征方鼎”(已流失海外)。据鼎中铭文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在东征过程中,消灭了一个叫 丰的小国,尔后便把这块疆土分封给了 姜子牙的一位后裔。先秦时期,贵族男子往往以封地为氏,据此推测,丰启很可能就是当时受封的姜太公后人。
在此后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又陆续发现了8座西周中小型墓地,遗憾的是,虽然都有器物出土,但墓主人的身份都没有高过丰启。
难不成,这座古城实际上只是丰启的家族墓园?就在发掘快要陷入瓶颈时, 两座大型墓葬的出现让事情迎来了转机。
与丰启墓相比,这两座墓葬的等级显然要高出许多,它们均为 “甲”字型大墓,在尚未“礼崩乐坏”的西周时代,这是 国君一级的人才能享有的待遇。
两座大墓仅仅相隔10米,一东一西并排排列,墓道均朝南开,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它们刚好正对着遗址南面那唯一一座城门。在两条墓道之间,还分布着5座马坑和1座车马坑,而车马坑中, 每辆马车前都配有4匹马,按照西周“ 天子驾六、诸侯驾四”的规定,再次印证了墓葬主人的国君身份。
车马坑内的马骨
为了方便,考古人员将它们分别编号为M35和M36。相较而言,M35的规格更大一些,它的面积将近有55平方米。墓中的随葬器物十分丰富,除了青铜礼器、兵器和各式陶器以外,还有玉器、蚌器和漆器,并且保存状况都很不错。
墓中出土的玉器
唯一让人困惑的是,墓主人的尸骨保存得十分差,不仅 残缺不缺, 摆放还十分 凌乱,M36的情况也是如此,以至于两位的墓主的性别都很难鉴别出来。
墓主到底是谁?就在大家猜测不已时,实验室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M35号墓中出土的一件 青铜簋内侧,竟铸有长达70余字的铭文。铭文里有这样一句话:“ 王各于恭太室”。恭太室,指的就是祭祀 周恭王(即周共王)的宗庙。周共王,是西周第6任天子,去世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如此可见, 这件青铜器的铸造年代一定晚于周共王的年代。
青铜簋里的铭文
从铭文内容可知,器物主人(大概率就是墓主人)名叫“ 引”。出乎意料的是,“引”并非此前人们推测的齐国之君,而是 齐国的军队统领。此外,铭文里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周王曾赏赐给引一副红色弯弓及100支红色羽箭,名曰“ 彤弓(箭)”,据记载,春秋时,只有 晋文公享受过相同规格的赏赐,可见, “引”备受周天子的赏识和重用,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能在死后以国君级的待遇下葬。
铭文显示,“引”的 爷爷被称为“ 幽公”,可是,齐国史上并未出现过一位叫“幽公”的国君,如此看来, “引”很可能不是齐国王族中人。既非齐国王族子弟,他凭什么能掌控齐国兵权呢?
史料记载,武王分封后不久(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就带着全家老小前往山东半岛搞建设去了。当时,山东半岛的最大势力为东夷,而东夷内部又可分为 五侯九伯,大大小小加起来 至少有十几个诸侯国。
可见, 周天子封给姜子牙的,其实是一块烫手山芋,姜子牙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实非易事。
果然,姜子牙刚到营丘(齐国第一个都城)不久,东夷的莱侯就率军来袭,此后多年,齐国一直不得消停,长期处于南征北伐的状态,好在姜子牙祖孙三代比较争气,非但守住了封地,还在此后的征伐中,扩大了齐国的疆土,齐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然而,传至第5任国君 齐哀公(公元868年)时,周王因听信了纪国国君的谗言,竟然将齐哀公扔入大鼎里 活生生烹煮死了,齐国因此陷入混乱。周王随即任命哀公的异母弟弟 胡公继任王位,因不得民心,胡公将国都迁到一个叫 薄姑的地方,几年后,哀公的亲弟弟率军击败了胡公,将都城迁到了 临淄(今淄博一带)。巧的是,高青县的这处遗址距离齐国临淄遗址只有大约50公里的距离。
从铭文内容推断,“引”所处的时代,应该就在这一时期,而他能以外人的身份担任齐国的军队统帅,想必也是周天子直接任命的结果,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引”的到来,应该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帮胡公守住王位。
如此一来,“ 引”所安葬的这座古城,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薄姑。这就解释了为何它的存在时间短,面积不足临淄的1/100,并且只开设了一个城门。
遗址范围图
当然,这还只是推测,至今人们尚未找到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而出于对遗址的保护,考古人员 仅进行了小范围的发掘,那些更广阔的地区,仍处于未知状态,那里是否还埋藏着更多的齐国国君级墓葬?会不会有更多关于姜子牙开国建业的线索?笼罩在这座西周小城上的种种谜团,只能有待将来去揭开了。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