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袁崇焕与宁远城之战

袁崇焕与宁远城之战

在历史上,袁崇焕争议巨大,主要是因为他擅自杀掉了毛文龙,以及他是否和后金,也即是清朝的前身密谋谈判叛国。这两点到现在都有争议,所以对于袁崇焕是忠还是奸我们暂且不论,今天要说的是袁崇焕的成名之战,宁远城之战。

一、我是进士,我是超级军事迷。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他出生于公元1584年,到了公元1619年考上进士的时候都已经30多岁了。而在宁远之战的时候,他已经年过40。所以,他的大好青春年华应该都耗在了考试上了。

袁崇焕考上进士之后,最初在福建的邵武担任知县,他虽然是文官但是对研究军事非常有兴趣。在明朝重文轻武的风气下明朝的皇帝能捡到袁崇焕这样会打仗的文官也真的是他们的运气。

当然袁崇焕的兴趣也反映在他的个性上。资料上说,这个人有胆有谋,喜欢找一些退伍军人聊天,个性火爆,说走就走,绝不回头。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他的才华,把袁崇焕提拔到了中央的兵部任职。当时明朝军队在广宁吃了一场大败仗,防线退缩到了山海关,京城之内人心惶惶。在这个非常紧张的时刻,有一天兵部的长官突然发现袁崇焕没有来上班。问他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知道他的去向。后来才知道袁崇焕竟然单枪匹马跑出山海关考察。回到兵部之后就向他的上级主管做了一份简报,简报非常的狂,用两句话来形容就是只要给我兵马粮食,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

二、辽西走廊,我的底盘我做主

只要你全心全意相信一件事情,满朝的文武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天启皇帝决定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派他前往山海关支援当时的辽东指挥官王在晋。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山海关外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东临燕山西临渤海,这就是著名的辽西走廊。

这条走廊就是明朝对抗外患的必争之地。然而袁崇焕到山海关报到之后,你要去的走廊已经由蒙古部落哈剌慎占据。但是袁崇焕根本就不怕,他带领部下慢慢地从山海关往前收复战线,另一边也收容因战争而逃亡的难民。在那个随时可能被敌军发现的战场上,袁崇焕跟老天爷抢时间,甚至半夜急行军最后总算把防线推到了前屯卫这个据点。指挥官王再晋对这一次的推进行动很满意,就上公文给朝廷提名袁崇焕担任宁前兵备佥事。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宁远前屯卫两个城池的防守任务。

但是王在晋在自己的上书中也建议皇帝要把防守的重点放在山海关,在山海关附近一个叫做八里铺的地方筑城防守。而袁崇焕则是主张要把防线推远一点,推到宁远城,形成山海关到宁远城的关宁防线。

老王要把防线设在八里铺,原因就是因为省钱,可以大幅的减少国家的财政压力。原本山海关的长城,有一部分修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如果敌人选择从那里进攻一旦形成突破就很容易居高临下取得优势。而八里铺刚好在这一段高地的外面,只要把城墙往外推,就可以用很少的预算弥补这个弱点。而袁崇焕的提议则是扩大防守的纵深。但是相对这需要更多的兵力和预算来执行。

袁崇焕的性格本身就非常的火爆,他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于是就越级上报给了当朝的首辅。闹到了整个朝廷人尽皆知。皇帝只好派出了兵部尚书孙承宗到前线考察调停。简单的说,就是把国防部长都请出来了。考察完毕之后,孙承宗就召开了会议,询问了在座的将领意见。老王坚持他原本的提案,而袁崇焕也丝毫不退让。在这个时刻,兵部尚书作出了裁定,他觉得袁崇焕的计划更好。

自己的方案被上级肯定,袁崇焕自然是高兴坏了,但是老王就非常地郁闷,孙承宗就干脆上书皇帝,把老王调回了中央,自己取代了他辽东指挥官的位置。也就是孙承宗变成了袁崇焕的直属长官。在得到了自己的直属上司的赏识之后,这一对上司与下属可以说是一搭一唱,快乐无边。在他们的大力整治之下,东北的边防焕然一新,袁崇焕不仅带兵翻修了宁远城,还带兵占据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等据点,根本是在前线的宁远城,反而变成了腹地,整个大明帝国的国土多了约200里。袁崇焕的动作自然是让明朝在东北的最大敌人,后金觉得非常不爽,当时后金的领导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努尔哈赤,看到明帝国的军队不断地推进,他也不甘示弱地把部队聚集在了沈阳,两边的战事一触即发。

三、宁远城力退努尔哈赤

就在此时明帝国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宦官魏忠贤对东林党发动了一次政治斗争,这段故事俗称东明党争。结果就是袁崇焕的知音加伯乐,主管他的孙承宗被撤换了职务。接替的人选则是偏向魏忠贤派系的高第。而高第上任之后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袁崇焕将辽东部队撤入山海关,锦州一带仅留下少量兵力防守,基本上腹地就通通不要了,把防线拉回来。

火爆性格的袁崇焕选择了抗命留下来坚守宁远、前屯卫。他说我身在宁远,死在宁远,决不撤退!崇焕的这个决定,其实不让人意外。一方面宁远城是关宁防线的重要关键,同时也是袁崇焕提出来的方案。换句话说,宁远城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大明帝国自乱阵脚,可是努尔哈赤的军队却没闲着,他们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做好了准备。

公元1626年后金大军渡过了辽河,即将抵达宁远城。袁崇焕的新主管高第则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坐镇山海关,拒绝对这个抗命的下属派出任何援军。面对努尔哈赤号称20万实际上也有约13万的军队,而宁远城的守军则不到3万。

袁崇焕在战前就一一分配好了防守的工作,比如总兵满桂负责东面的防守,副将左辅负责守西面等等。从主城到周围的犄角堡垒的联防,事无巨细无所不包。这段战前部署在《三朝辽事实录》当中记载的非常详细,在此我也不再赘述,只摘录袁崇焕命令的两个重点:他说宁远城是前线大城,只要宁远城不倒,金兵就不敢绕过我们去打山海关;第二点是宁远城背后是前屯卫,只有前屯卫可以支援宁远。不准有士兵往后跑,只要往后越过前屯就杀无赦。从袁崇焕的这段军事部署就可以看出,袁崇焕到辽东短短的几年就能够从一个文人变成了能够和武将们打成一片的主帅,让大家为他拼死效命。这一点来说就真的是很不简单。只可惜前方锦州一带的部署太过于薄弱,完全不是女真骑兵的对手。努尔哈赤很快就要兵临城下,在史书上记载,正月21日袁崇焕手下的大将祖大寿跑来跟主帅报告:大事不妙,敌军即将压境,我们城外堡垒的士兵已经在宁远城外聚集完毕。我建议把他们撤回城内,千万不可以跟鞑子兵打野战。袁崇焕听了之后采纳了祖大寿的提案,而且还命人把11门葡萄牙制的火炮拉入城内,并且将城外的防御工事全部烧毁,这成为了接下来几天他们能够逆转天命的重要关键。三天后,袁崇焕率众兵将登楼眺望敌阵。冬季冷冽的寒风吹上了城墙,究竟这一座由袁崇焕和孙承宗一起打造的北境之城能否挡住后金的攻势呢?

后金大军在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发动攻势,先锋步兵、骑兵一齐涌上,同时也准备了车、牌、勾、炮、箭等攻城器具,这不是单纯的试探性进攻,而是打算一鼓作气攻陷城池。

正所谓:飞箭上城如雨点,悬牌中箭如刺猬。宁远城的守兵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十七世纪的火器还不如今天这样好用,但如果是经过长期训练,那强大的震撼力足以左右整个战局。袁崇焕和他的前任上级孙承宗就曾经对火炮和冷兵器的协同作战下过一番苦工研究,还留有著作传世,因此要说技术上面领先努尔哈赤一个世纪都不为过。而孙、袁二人在辽东训练了好几年的老练炮兵,此刻几乎全部聚集在宁远城,城上的将领早早就备妥了火炮火枪,炮声响处城下的敌军纷纷四处张望,下一秒后金的攻城铁皮车纷纷应声毁灭。努尔哈赤的军队虽然没有火炮,但他不愧是军事天才,观察了片刻就已经发现宁远城的守备弱点,那就是火炮装填需要时间,发射的时候也有仰角,所以他命令部下改用地穴、挖城脚等方式来攻城。而袁崇焕也反应奇快,立刻就用铁索棉绳夹带火药从城墙往下垂直点燃,刹时之间城上有火,城下也是火,整个宁远城仿佛就像是雪原上的一座火焰堡垒,征战沙场多年的努尔哈赤在中军大帐中看了也是暗暗心惊,眼见今天的攻城气势已衰,只得下令退兵,城墙四周堆起尸体无数,早就分不清到底是女真人还是汉人。

第二天,努尔哈赤尝试再发动一波猛攻,但这次袁崇焕手下开炮只有越打越顺手,准度比昨天更好,史书上记载是说“连奔跑中的骑兵都能够命中”。这场仗从早上打到下午四五点,敌人都不敢靠近城墙抢攻,据说有一枚火炮打中了金军中军大帐,谣传努尔哈赤因此受伤,战争结束后重伤不治身亡。(这个描述应该不靠谱,大家看看就好)

连续打了两天没有进展,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努尔哈赤想不出新战术的情况下,第三天手下士兵的攻势充其量也只是做做样子,给长官看而已,正当无计可施之时,金兵突然发现在宁远城南方近海的地方有一座名为觉华岛的岛屿传来火光,这里正是大明帝国关外的粮草重地,当时天寒地冻水面结冰,正好可以行走,努尔哈赤心想既然宁远城打不下来,我打这座孤岛总可以吧,于是他派出兵马、战车冲入觉华岛,杀尽了岛上军民百姓上万人,并劫走了囤积的粮食。

攻城来到第四天,正月二十七日,努尔哈赤决定撤军,几天后回到了大本营沈阳,公开表示对于打不下宁远城深深感到遗憾,也让这一次的宁远会战画下了句号。

四、大捷还是大败?

很多人把这次战役成为宁远大捷,而首先这场战役对于明军来说绝对是一场胜仗没错,获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采用了新战术,使用了热兵器,不仅仅是使用了火炮,而且在交战的前一天全面撤守堡垒放弃野战;二是袁崇焕完美地激发了将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袁崇焕虽然个性火爆,但是在这一次的守城军事会议上面他对于久经沙场的老将如祖大寿、满桂等人的意见非常尊重,也直接任命满桂总理军事,负责全城的防守、查出城内大小奸细等防务。我们都知道袁崇焕性格固执,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人很排斥,但在这一次的作战中他却做到这样充分的授权,更是难能可贵。

虽然在觉华岛上损失非常惨重,有人认为加上觉华岛的损失,明军的伤亡可能超过了后金,但是后金在攻城中的战损,应该至少上千人,而宁远城士兵的损失则比这个来的少,觉华岛的损失也确实非常可惜。但袁崇焕也证明了只要宁远城不陷落,女真人就无法再往西推进。在战略方面宁远城是大明帝国与后金开始作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不仅稳住了全国的人心也稳住了关宁防线,更重要的是袁崇焕的进攻会让后金感到压力。

内容属本人原创,如要转载请联系本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宁远,孙承宗,明朝,袁崇焕,防守,山海关,皇帝,后金,走廊,防线,观点评论,宁远,袁崇焕,山海关,宁远城,努尔哈赤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宁远,孙承宗,明朝,袁崇焕,防守,山海关,皇帝,后金,走廊,防线,观点评论,宁远,袁崇焕,山海关,宁远城,努尔哈赤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宁远,孙承宗,明朝,袁崇焕,防守,山海关,皇帝,后金,走廊,防线,观点评论,宁远,袁崇焕,山海关,宁远城,努尔哈赤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