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若要成就一番大事,尤其是开创帝业时,一般也都会四处求贤,挖掘人才,毕竟单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
比如商汤为了请那位有治国之能的厨子伊尹出山,辅佐自己,不惜五次前去访贤求客,最终邀请伊尹出山,开创了商朝。汉末时期的曹操,为了请孙资出山帮助自己,也是三次请贤。后来孙资帮助曹魏对抗季汉,更帮助司马懿清除了曹爽。司马懿能赚曹爽、夺取曹家政权,成为开创西晋帝业的奠基人,也多亏了孙资。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开创季汉;近现代也不乏此类例子。但不管怎么样,多是三次,这却是为何?
因为有个例子,算是印证了“事不过三”。
话说周文王姬昌得姜子牙(吕尚)相助,努力发展,休养生息,为西周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姜子牙又辅佐武王姬发,灭了商纣,开创八百年周朝。因为功劳卓著,所以他被封在齐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一带,成了齐国始祖。
当时国家类似于联邦制度,封地需要自己治理,自己在封地内相当于国王,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幕僚等等。姜子牙得知本地有一位人很有名望,不臣服天子,不结交之后,很是清高。于是姜子牙去请此人出山帮助自己治理齐地,不料那人并没有一请即来;姜子牙无奈,只得再次去请他,那人还是没来;第三次去请的时候,依然被拒绝。姜子牙大怒,派人杀了他。
当时武王姬发已死,天子是姬发的儿子,由姬发的弟弟姬旦辅佐幼主,也就是我们后人常说的周公。
周公得知这件事后,很奇怪,他问姜子牙道:这个人名望很高,是个隐君子啊,为什么你要杀了他?
姜子牙回答道:此人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那我姜子牙还怎么结交他?这种人属于背叛的人;三次请他出山也不出来,那指定是要谋反的人。如果这种人要表彰的话,那就会有很多人效仿,到时候谁来治理天下?君主还能做谁的君主?那岂不是管理不了人了!
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冯梦龙《智囊》
周公听说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再没有问起这件事,也没有责怪姜子牙。
看起来很残忍,但事实确实如此。如果人人都不服管理,那么势必会造成混乱,到时候就会有更多人遭殃了。
后世的曹操曾两次请司马懿,司马懿都没去,结果第三次曹操就怒了,说司马懿再不来就把他捆住带来,吓得司马懿乖乖就范,赶紧去了。乱世之中,如果请你你不出山,更容易受人猜忌,毕竟大才常有翻天覆地的能力,既然我得不到,那也不能让别人得到。
事不过三,刘备请诸葛亮就是如此。若是三次推辞,万一人家真不请你了,或者觉得你没啥本事,那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