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庚申日】
整个六月下旬,开封城中各级官员坐困愁城,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购粮食。
六月二十日,巡抚高名衡派专人到民间收购粮食,价格由官方确定,小麦是四两银子一石,杂粮是三两银子一石。这个价格比奸商李遇春哄抬起来的粮价稍低一些,但比起四月底的粮价,还是涨了将近一倍。
最初,民间能够买到的粮食还挺多,一、二百石或者二、三十石,都送到政府指派的地点,售卖给民众。
黄推官还让各个总社出面收购粮食。二十二日这一天,曹门总社的社长李光壂买到二百多石粮食,但已经非常困难。首先要打听谁家有富余的粮食,再亲自登门进行劝说,而且给出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一石小麦涨到了五两或五两三、四钱银子,一石杂粮涨到四两或者四两五、六钱银子。短短几天,粮价又涨了不少,已经高出六月初粮商们操控的粮价,那个被杀掉的李遇春有点儿冤。
李光壂把买到的粮食运到曹门坊,附近的许多民众赶来买粮,兵民混杂,拥挤如蚁,有人踩踏受伤,许多人空手而归。
这以后,把士兵和民众买粮的日子分开,官府又规定,宗室和读书人可以多买一些。
这里有一个问题,卖粮收到的都是铜钱,而买粮付出的都是银子,所以需要把收到的铜钱兑换成银子。此时,开封市面上一两银子可换铜钱一千八百文,官府必须多出一百文钱,才能换到银子。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围困当中的开封城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六月二十二日)庚申,诏孙传庭出关,兵部侍郎侯恂督左良玉军援开封。”
这位侯恂就是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的父亲,属于东林党。当初他担任御史时,最先提出来重用袁崇焕。而左良玉最早受到重用,也是因为侯恂担任昌平督治侍郎时的大力举荐。
崇祯十一年,边镇缺少军粮,崇祯皇帝下令从山东、河南、江北等地收买米豆等粮物,一共运往天津九十多万石,结果被各级官员贪掉了几十万石,崇祯皇帝大怒,把具体负责此事的户部尚书侯恂投入牢狱。
《明史·杨文岳传》记载,六月份,丁启睿、杨文岳都因为朱仙镇大败而被追究罪责。崇祯皇帝从狱中放出侯恂,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代替杨文岳,总督保定、山东、河南、湖北军务,并统辖平贼总兵官左良玉等人。
崇祯皇帝又拨给侯恂十五万两银子,主要用来犒赏左良玉的将士们。侯恂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崇祯皇帝希望他能调动左良玉的积极性,让他更卖力气。
如果放在平时,依照崇祯皇帝的脾气和杀人标准,有几个左良玉也早被杀了。现在到了乱世当中,形势危急,崇祯皇帝刚刚杀了一个贺人龙,实在也找不到别人了,即使左良玉是败军之将,只要他手下还有人马,还能派上用场,崇祯皇帝就得忍气吞声,继续安抚他,哄他用他。
崇祯皇帝又派了三位监军御史,其中一位名叫王汉的负责平贼总兵官左良玉,“与督臣侯恂南援汴”。
但是,《明史·王汉传》中说,王汉所监督的军队一共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
所以王汉自己申请一千兵额,二百骑兵,四处招募士兵。这些都说法,此时左良玉的部队已经大部分溃散,朱仙镇之战确实发生在五月下旬,而不是七月份。
开封城里,因为高名衡、陈永福等人的愚蠢,没能在五月下旬主动出击,配合朱仙镇的援军作战,错过了一次极佳的解围机会。如今援军溃散,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了。
六月二十六日,推官黄澍开始组织一只新的民兵队伍,名叫“义勇大社”。黄推官在曹门上竖立一面大大的白旗,上面写着:“汴梁豪杰愿从吾游者,立此旗下。”
不太清楚这个义勇大社和原有的各门总社有什么区别,一种可能是原有的社兵流失严重。
义勇社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上到郡王、乡绅,下到士民、商贾等百姓,都愿意入社,一天之内就招募到一万人。
六月二十八日,黄推官与义勇社的壮士们举行仪式,摆设猪羊鸡酒,祭拜关公。大铜瓮里面装满酒,洒入鸡血,大家共饮鸡血酒,一起盟誓,气氛壮烈。
义勇社被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营,分别选派举人、宗室郡王和富商来统领,制作旗帜,还在城里搞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
开封城里原本就有不少官兵和社兵,都没有能力打破李自成的重围。如今在短短几天搞成这么一个义勇社,当然不可能指望它创造奇迹。
组织者的真正目的,可能还是宣传和提振士气,并约束城中闲散人员,保持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