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被于谦等朝廷大臣拥立,继承了明朝皇帝位。在他执政的八年之间即做出挽救大明朝的功绩,也产生了不少争议。客观地来讲,朱祁钰执政的大部分功绩都与名臣于谦息息相关,而大部分争议都是他自己任性妄为的结果。在这些行为中,朱祁钰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在与支持朱祁镇的文官集团做斗争时犯下的错误最为致命。这些错误将文官集团推向了朱祁镇,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祸患。评价这些错误时,首推他在用人方面的失误,尤其是用王文当内阁大学士,是最为严重和致命的。
王文在历史上也算是明朝名臣,但是各种史料对他的评价却毁誉参半。王文原名王强,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由于在当监察御史期间奉命处理张祥普白莲教案有功,被明宣宗朱瞻基赐名王文。朱祁镇即位后,王文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务,成为朝廷中有数的重臣。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即位称帝,王文受到重用,奉命掌管都察院。三年后,在宦官王诚的帮助下,朱祁钰诏令王文入阁,并并任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执掌文渊阁,由此开启了二品大员入阁的惯例。
可以说在当时的内阁中,王文是最受朱祁钰看重的大臣,说他是内阁首辅也不为过。后来朱祁钰又升他任少保兼东阁大学士,而后再进谨身殿大学士。在朱祁钰执政的八年中,王文是朝中地位最高的文臣,实权尽排在于谦之后。因为这样,王文成为了朱祁钰拉拢朝廷文官,控制朝政的重要抓手。可是王文在辅佐朱祁钰做这些时时却完全没有尽到大臣的责任,出了不少馊主意。而这些馊主意最终成为朱祁钰与文官集团不和的原因所在,也为夺门之变埋下隐患。夺门之变后王文因谋反案被杀,史书认为他死得冤,其实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从出发点来看,王文当内阁大学士本身就是个错误。王文虽然在明宣宗时期有着非常不错的政绩,但在朝廷资历和地位上却还没有到入阁的程度。从功绩和能力上看王文明显不如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从地位上看与朱祁镇留下总领北京文官的王直还差了不少,从资历上看他又不如六朝老臣礼部尚书胡濙。在这些人都没有入阁的情况下,朱祁钰让王文入阁,就显得非常突兀了。实际上朱祁钰是用王文来牵制于谦、王直和胡濙,以确保自己对朝廷大权的掌控。可是这种从一开始就成了最大的错误,挑起了朝廷内部斗争,埋下很大的隐患。
北京保卫战后百废俱兴,明朝正需要团结恢复,一致对抗外敌的时候。王文入阁就成了一个搅屎棍,使得朝廷内斗一刻不休。王文对自己当搅屎棍的角色很适应,在各种问题上各种搅屎,整得朝廷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而他的这些操作,也让朱祁钰被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敌视,最终酿成大患。
在迎接明英宗朱祁镇回北京的问题上,朱祁钰本身是比较犹豫的。一方面他担心朱祁镇回来跟他抢皇位,另一方面他又知道这是民族大义问题。结果在王文的阻碍下,朝廷反复拖延迎接朱祁镇的事情,使得内部矛盾非常激烈。尤其是以胡濙和王直为首的文官集团,在这方面恨透了王文。
迎接朱祁钰回北京是大义所在,在瓦剌太师也先多次派使者催促,胡濙等人多次上书提请的情况下,王文还变着法的阻止,这就显得非常恶劣。从法律角度上讲,王文的操作是违背了内阁大学士应有的执政操守。从品德和人心角度上讲,他这么做不只是表达出自私自利的选择,更是挑拨了文官集团和朱祁钰的关系,使其丧失了人心。当时朱祁钰刚刚即位不久,正是需要文官集团和人心支持的时候。他这么干,让文官集团怎么看朱祁钰?失去文官集团的支持,又不得人心,丧失大义,单凭于谦一个人,又怎么守得住皇位?
王文这么做看似在支持朱祁钰当皇帝,避免朱祁镇回来抢夺皇位,实际上是在抵制文官集团,有着独霸内阁的野心。当时不只文官集团提请迎接朱祁镇回京,就连于谦也上书表示支持,而且主动担保朱祁镇回京后不会复辟。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文依旧阻止朝廷向瓦剌派出使节,这就显得居心叵测了。就在明朝和瓦剌达成和解,朱祁镇回京过程的一系列礼仪中,王文也多次出来鸡蛋里挑骨头,使得朱祁钰与文官集团争锋相对。如此一来,文官集团天然地站到了朱祁镇的战线上,所以说王文完全是愚不可及的资敌行为。
在朱祁钰执政的八年中,王文身为内阁大学士,却没有办成一件大事,反而成了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无用。这八年中主要是以于谦执政为主的,也是朱祁钰皇位保障的基础 。可是当于谦被文官集团群起而攻之时,王文不但没有出面帮忙,反而坐山观虎斗 。他的意图非常简单,就是等着于谦被文官集团搞下台,他便可以用内阁大学士的身份接手权力。然而他却没有想过,他和于谦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给于谦当绊脚石,不但对自己没好处,还伤了朱祁钰在朝廷中的根基。
在皇太子风波的问题上,王文与文官集团争锋相对。文官集团力保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而王文则强行推动了拥立朱见济的流程。虽然最后让朱见济当了太子,却让朱祁钰彻底失去了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支持。在朱见济夭折后,文官集团和于谦都在谋求拥立朱见深复位的情况下,王文有千方百计的阻止。最后文官集团的的拥立没来得及上书,却等来了石亨和曹吉祥的夺门之变。在这种扯皮的过程中,白白丧失了稳固朝廷大权的机会,给朱祁镇复辟留下了良机。作为朝廷内阁首辅,不能稳固朝廷局势,留之何用?
最为离谱的是,当文官集团和于谦在谋求拥立朱见深复位时,他一边利用手中权力阻止,一边却和宦官王诚拥立襄王世子,还打起了于谦的招牌。王文完全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行径。他根本不管自己身为内阁大学士的职责,在各种方面用尽手段和于谦争权,和文官斗争,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朱祁钰也是愚蠢之极,被王文描述的眼前利益所迷惑,同意了这些鼠目寸光的操作。这些操作不但没能稳定朝廷局势,反而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夺门之变后,他便是以谋立襄王世子的罪名被杀,这还白白连累了于谦。
可以说从头到尾,王文就没有做出一件对朱祁钰有利的事情。在于谦的行政上,王文帮不上忙,还拖后腿。在关于迎回朱祁镇、拥立皇太子等重大议题上,他完全是个搅屎棍,对朱祁钰的政权起到了极大的反作用。到最后,连于谦都不想保这个政权,站到了朱见深的阵营上。
朱祁钰用这样的人当内阁大学士,完全是个极端错误的选择。王文的瞎折腾,让朱祁钰逐渐丧失了人心和大臣的支持,一步步拖入了失败的深渊。而年轻的朱祁钰根本不懂这些政治上的各种门道,被王文带入误区,犯下了巨大的错误。这些错误的结果就是丢掉自己的皇位,和突然暴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