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大秦帝国》第一部的人都知道,魏国名将庞涓一心想要灭掉秦国,尽管当时魏国很强大,秦国也已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魏王还是没有让他完成灭秦。要知道秦国虽然很贫弱,但秦人死战之下,即便灭之也要损耗很多。彼时,恐怕魏国也会成为第二个秦国,被周边国家蚕食鲸吞。
一国灭一国都很难,一人灭一国就更不可能了。但就是这么不可能的事,偏偏还真就发生过,那就是在大唐。熟悉唐朝历史的人,一定知道一位名将,也就是那位号称“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
当时唐朝与印度常有联系,王玄策曾经三次出使印度,第二次到印度时出了点问题。
原来,戒日王时代,印度是分封制国家,后来戒日王病死,那些分封的小国纷纷独立,其中有一个小国叫“中天竺”,其国王是戒日国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王玄策的使团本就三十人,不知何故与中天竺发生冲突,结果是王玄策跑了出来。
王玄策一人到吐蕃借兵八千余人后,到中天竺大战三日,斩首三千余级,生擒那伏帝阿罗那顺还俘虏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没用到唐朝一兵一卒,王玄策借兵灭了一个小国,确实难以置信。
实际上,一人灭一国并不是只有王玄策,早在隋朝时期也有一位,此人便是韦云起。
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名将不少,韦云起在来护儿、韩擒虎、杨素、贺若弼等一帮名将中,没啥名气,但是隋文帝很喜欢他,因为韦云起曾经批评过不干正事的驸马。后来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也很赏识他。
杨广刚做皇帝那一年,契丹人估计又缺少家什了,于是到营州劫掠一番而去。人家刚当皇帝你就来捣乱,不打你才怪,于是杨广让韦云起出兵,北伐契丹。但契丹距离隋朝太远,如果从自家出兵恐怕消耗太多。
当时突厥的启民可汗归顺杨广,而契丹又依附突厥,于是杨广出了个点子,让韦云起从突厥借兵,这样不用长途跋涉,韦云起照做了。
借到兵以后,韦云起先是下了命令,不听话者斩无赦。后来一名骑兵没有按照指令,被韦云起杀了示众,于是突厥兵死心塌地臣服,人人都不敢仰视。为了麻痹契丹,韦云起假说自己要去柳城,还像模像样地换了方向,到晚上时才掉头直奔契丹大营。
契丹人本来在防备,但是一来几个月过去了,隋朝没啥动静;二来他们亲眼看到韦云起大军走远了,所以不再防备。等到韦云起杀到时,契丹人压根反应不过来,直接被一锅端了。按《隋书》记载,此战“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
也就是说,契丹四万人全被活捉了,男的都杀了,女的和牛马等隋朝与突厥一家一半。这种“借夷制夷”的办法,不但让隋朝不费一兵一卒,而且灭了闹事的国家,同时让臣服的突厥看到了大国的厉害,可谓一举三得。
契丹此战后,等于灭国,直到三百年后契丹才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