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随着红巾军起义的爆发,一时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反元势力各自独立,割据一方,主要有天完、东吴、西吴、韩宋、明夏、陈汉。此外北方还有察罕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父子、李思齐、张良弼、脱列伯等元朝军阀割据集团。然而最终朱元璋的西吴在群雄逐鹿中胜出,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明朝北伐大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元末群雄并起,为何朱元璋能最终推翻元朝一统天下?
一、1360年前北方韩林儿、刘福通手中的红巾军,是当时最强的一支反元力量,也是元朝的主要镇压目标。北方红巾军与元朝之间旷日持久的大厮杀,牵制了元朝的主要兵力,阻挡了北方元军的南下,对当时南方正在崛起中的朱元璋势力实际上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
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二、元朝在镇压北方红巾军过程中,最为倚重的两支武装力量是察罕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父子的“义兵”和答失八都鲁与孛罗帖木儿父子的地方武装力量,这两大军事集团在元廷命令下于1360年基本肃清了北方红巾军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夺地盘的内讧,之后又分别卷入了元顺帝与奇皇后母子之间的宫廷权力斗争,使元朝最后八年陷入内耗之中,对于南方朱元璋等人的反元武装力量无暇顾及、置之不理。
在这期间虽然元廷也数次命令实力最强的扩廓帖木儿进攻南方反元的朱元璋集团,但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扩廓帖木儿选择了对元廷的阳奉阴违、避而不战的策略,坐视朱元璋在南方的进一步坐大,直至征服南方,成为最大的反元力量,最终攻陷大都,推翻元朝。
比如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月,扩廓帖木儿为了消除元顺帝对自己怀有不臣之心的疑虑,针对元顺帝屡次催促其南下攻打江淮的命令,虽然也派遣脱因帖木儿、貊高、完仲宜等将领领兵驻扎在与朱元璋势力接壤的济宁、邹县等地区,表面上打着防止反元武装进攻山东的旗号,但事实却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本未与朱元璋集团发生大的战斗。
即使在明军北伐即将攻陷大都这一事关元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元朝可以依靠的最强的一支军事力量扩廓帖木儿集团,考虑到面对25万势如破竹的明军,如果在此时与明军交战必将损失惨重,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仍然拒不勤王。明军直到攻破元大都,战斗力极强的扩廓帖木儿麾下的“义兵”都没有阻止北伐军进攻大都。
三、随着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儿率军在围益都的红巾军时被田丰、王士诚刺死,元朝失去一大能人,朱元璋也少了一个强劲对手,天下再无人可以阻挡朱元璋进军的步伐。若此人不死,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推翻元朝、统一天下之路将漫漫无期、艰难无比。
察罕帖木儿是色目人,自幼攻读儒书,曾应进士举,名闻乡里。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在“江淮诸郡皆陷,朝廷征兵致讨,卒无成功”的形势下,察罕帖木儿为了自保和实现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夙愿,率先组织地方武装——义兵,镇压红巾军。
察罕帖木儿作战勇敢,在河南中牟面对30万红巾军毫无惧色,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亲自率领敢死之士攻击红巾军的中军,最后大获全胜。
此后察罕帖木儿更是连战连捷,在短短十年间,鏖兵中原、进军陕西、破贼山西、夺取汴梁(当时韩林儿建立的“宋政权”的国都,北方红巾军的大本营)、匡复山东,打败了号称百万的红巾军,升到了副宰相。其麾下的“义兵”也从开始的区区数百人发展到了拥有数十万精兵强将的元朝最强军事集团,其军“控守之地,东连齐、岱,西距秦、陇,北接幽、蓟,南抵长河。”
正是因为察罕帖木儿文武全才,精通谋略,其麾下的“义兵”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乃至发展成为元末地方武装序列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极强的一支武装力量,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以来,支撑元朝的主要力量之一。
由于察罕帖木儿卓越的军事才能,使朱元璋对其很是敬重,当得知察罕帖木儿被田丰、王士诚刺杀的消息后,不仅元顺帝很是痛心,而且朱元璋也发出“天意灼然归我明矣”和“天下无人矣”的感叹。
后来朱元璋即位后至汴梁,还专门遣使去祭奠察罕帖木儿,以示敬重。
纵观察罕帖木儿一生的军旅生涯,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来形容毫不为过。
四、朱元璋之所以能推翻元朝、一统天下,还在于:首先,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其次,朱元璋善于笼络人心,不嗜杀人,每到一处必开仓放粮以济民困。
第三,策略得当,用兵有方。
第四,朱元璋善于用神仙巫术来鼓舞士气,争取民心。
这四条都是朱元璋能够胜过元顺帝、陈有谅、张士诚、陈有定、明玉珍等人,一统天下的的关键因素。
参考资料《元末察罕帖木儿“义兵”研究》、《朱元璋的成功之道》、《元末黄河中游地区的政治形势与军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