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看看这个“海贼王”的下场就知道了!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看看这个“海贼王”的下场就知道了!

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航行起步于明成祖时期(公元1405年),比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早了80多年(以迪亚士到达好望角为欧洲航海时代起步)。并且,郑和每次航行人数都多达数万人,战船两百搜,远大于欧洲麦哲伦和哥伦布的几百人,以及几艘战船。

郑和下西洋不仅配有大量的水兵和任职人员,而且还携带巨量的珍宝,用以赏赐给沿途的国家和城邦部落,作为回报,沿途各国会赠送郑和当地的奇珍异兽,如长颈鹿、狮子等,并且对明朝进行朝贡,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旅行了。

但是对比百年年之后的欧洲殖民时代,我们会发现,郑和以及明朝明明走在前面,却与一个伟大的时代擦肩而过,如果郑和开战殖民统治,以当时的东、南亚政治格局(全是分裂的小国家),殖民这些地区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事实证明,虽然他们曾武力压制了许多袭击他们的国家和部落,但七下西洋的明朝船队却没有对这里实行殖民统治。

于是,郑和下西洋的各种目的便一直被后人猜测。有人说,郑和是为了帮朱棣寻找潜逃的建文帝朱允炆,也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更有甚者,居然猜测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打探和防范西方蒙古旧势力与北元的卷土重来等等,不得不说,郑和又带钱,又带兵的数次大规模远洋令人摸不着头脑。

根据明朝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来看,郑和下西洋时,对于沿途的国家以及人民生存情况,用明朝人的视角来看,其实是很奇怪的,因为大部分地方都落后的有些过分,甚至在孟加拉湾中的某些岛屿,还有终年不穿衣服的民族,这种发展情况在明朝人开来,实在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说,明朝船队看到这些地方如此落后,没有产生占有的想法,相反,还会传授给他们很多生产生活知识。

郑和既然已经确定这里没有价值,为何还要带这么多士兵七下西洋呢?这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背景有很大关系,我们来看一看下这个“海贼王”到底膨胀到什么程度就知道了!

在明朝朱棣时期,北元的威胁虽然已经消除,但是在中、西亚以及东欧地区地区,仍活跃了数个蒙古汗国,再加上明朝时期一直没有控制住西域,使得当时的东西方陆上贸易变得异常艰难,于是打通海上贸易线路成为当务之急。

因为14、15世纪时期,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印度地区全都是清一色小国状态,混乱不堪,导致东西方商业航线沿途的海盗极多,特别是明朝初期还进行过一段时间的闭关锁国,海盗变得更加猖獗,有的海盗团伙甚至强占当地国家,兵力数万,成为海上贸易通道的最大障碍。(我国从汉朝期间便开始注重经营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性问题,打击海盗行为,但是每逢时局动荡,沿途的海盗就会疯狂发展,明朝初期也正是这样。)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盗团伙就盘踞在这一带。在郑和下西洋之前,马六甲海峡南部的苏门答腊岛上,就有一个庞大的海盗团伙,拥有战船百艘,大小海盗上万人,这些人占领了苏门答腊到东部海港城市“巨港”,以此为基地,专业抢劫沿途的商船,还实行三光政策,可想而知这些海盗都膨胀到什么程度了。而当时出入马六甲地区的商船主要是明朝商船或者与明朝交易的商船,这极大地损害了明朝的利益。

在巅峰时期,明朝政府对这个海盗的头目悬赏750万两白银,这儿数字占当时明朝年收入的60%多,可以想象这个海盗有多猖獗,实力强大的海盗头目“陈祖义”东南亚呼风唤雨,无恶不作,堪称一个时代的海贼王。

陈祖义祖籍是广东潮州人,在朱元璋时期全家出动,去了南洋当海盗,靠着打劫商船发家致富,最后还惊动了朱元璋,朱元璋没钱,于是便悬赏50万两白银缉拿陈祖义,但是陈祖义一直逍遥法外。据说朱元璋下令闭关锁国就是因为北元势力还未根除,又治不了海盗,于是便暂时关了。

而到了成祖时期,朱棣毕竟是个狠角色,他除了悬赏750万两白银之外,更是下了血本打造200艘百米长的宝船,率精兵两万多,南下疏通航线,遍访诸国,打击海盗。因此,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便率先剿灭了“陈祖义”的等人海贼团伙,击杀海盗5000多人,并将“海贼王”陈祖义押回北京,当着各国使臣的面,将这个罪大恶极之人斩首示众,围观者无不拍手称快,海贼得到了应有的狭长,而明朝船队则继续行使正义。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大陆东方的红海,有效地打击了沿途海盗猖獗的气焰,也给周边国家消除了海上隐患,保证了东西方贸易通常,单从这一点看,明朝就具备十足的大国风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郑和七,明朝,时期,下场,目的,海贼王,贸易,西方,海盗,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陈祖义,郑和,海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郑和七,明朝,时期,下场,目的,海贼王,贸易,西方,海盗,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陈祖义,郑和,海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郑和七,明朝,时期,下场,目的,海贼王,贸易,西方,海盗,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陈祖义,郑和,海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