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宋朝社会风尚转变,看三彩枕的发展历程,对造型和纹饰有何冲击

从宋朝社会风尚转变,看三彩枕的发展历程,对造型和纹饰有何冲击

前言

三彩枕始烧于唐,在宋金时期达到高峰,成为三彩器中的代表器物,元代烧制三彩器的窑口数量逐渐减少,三彩枕随之慢慢消失。当前学术界对三彩器的讨论多集中于唐代与辽代,宋金三彩常常被忽略。宋金两朝国土面积大致相当,烧制三彩器的窑口分布范围也集中于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宋三彩是在唐三彩烧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宋代陶瓷经典的刻划剔花等装饰工艺而成型的,宋三彩枕也不例外。宋三彩枕对釉色的控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能对釉色的浓淡变化加以调整,使整个三彩枕画面更为协调,予以素雅幽静之感。

宋代高度商业化,宋三彩枕作为一种商品,较之唐三彩胎质更加细腻,烧制温度高,覆以化妆土后枕面平整光洁,尤胜前代。胎体和釉面的进步赋予了宋三彩枕在造型与装饰上更大的发挥空间,此时的三彩枕有依模具大批量生产的平价产品,也有制作繁复,观赏性极强的高端产品,两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宋三彩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一、宋代三彩枕窑口与烧制工艺

宋代三彩是区别于唐三彩和辽三彩的一种特征鲜明的三彩类型,唐三彩自然艳丽,辽三彩带有浓郁的草原文明特征,而宋三彩则沉静规整。宋代作为唐代的后继者三彩器物数量本来应极为庞大,但因为国土面积收窄,战乱频发,宋三彩存世数量较少。

陶瓷枕是陶瓷制品中较特殊的一类,它属于实用器物,市场需求量大,但陶瓷枕往往体积大又中空易碎,在运输方式单一简陋的古代中国,陶瓷枕的运输成本和损耗风险都很高。所以绝大多数民间窑口烧制的陶瓷枕一定是用来满足本地百姓的生活需求,其造型与装饰风格也是主要迎合附近居民的喜好,有浓烈的地方和时代色彩。

宋代烧制三彩窑口大都处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背靠黄河支流,周围有居民聚居区,生活稳定有一定的购买能力,支撑这些窑口可以不断地生产。

宋三彩的烧制技术与唐三彩一致,先以素坯入窑高温烧制,施釉装饰后再入窑以低温烧成。宋三彩枕的主要生产地为北方窑址,虽然数量可观但大多数窑口都是兼烧三彩器物,使用的窑炉和工具基本跟其他品类陶瓷一致。

宋三彩枕的烧制使用的是北方常见的馒头窑,北宋时期制瓷技术突飞猛进,对窑炉的改造自然也迫在眉睫。馒头窑提高窑室的温度同时还能提供足够的氧气用于燃烧,工匠可以控制窑炉内的升降温速度,增加烧制成功率。但馒头炉的缺点也很突出,它虽然保温效果好,但是升降温都很慢,除去自然损耗,烧制一炉的时间很长,消耗的燃料也相对比较多。

宋三彩枕对釉色的控制调配达到了新的高度,不同于唐三彩艳丽浓重,自由发散,宋三彩枕的釉色搭配往往给人沉静优雅的视觉享受。釉色多以绿色黄色为主,在需要时加以棕、黑、白和红等颜色釉。往往是在刻划装饰等完成后,再使用釉色填色,烧成后画面干净清爽,釉色与精美的造型相互成就。宋三彩枕的用色没有唐代三彩大胆,却力求贴近花纹的本真,浓重浅淡相互衬托,接近自然本色。

为了适应三彩枕的特点,宋代的制瓷工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了各种制瓷工具和烧制方法,多方尝试后得出了最适合三彩枕的烧制方法。烧制成功的三彩枕表面装饰空间大,给予了制瓷工匠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瓷枕的装饰更加丰富多样。

二、宋代三彩枕常见的造型和纹饰

宋三彩枕较为流行的造型有棱角分明的几何形箱式枕和精美生动的雕塑枕,长方形枕占据了宋三彩枕的半壁江山,其流行时间从北宋中期始烧开始一直到北宋灭亡仍然继续流行。束腰形枕和椭圆形枕作为北宋末期才创烧的新品种未大面积流行,仅在烧制窑口附近小范围传播。

小范围流行的还有南宋三彩鞍形枕,这件宋三彩枕与北方出土的同期三彩枕造型风格有明显的差异,应是当地创烧流行的产品,不具有代表性。宋三彩双狮捧绣球枕造型和其他狮形虎形枕,推测狮虎造型枕应是宋代流行的三彩枕式样,曾经大量生产过。人物为枕座的宋三彩枕也是宋中晚期三彩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造型。

宋代陶瓷器装饰风格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装饰手法以刻划剔花为主,镂空印花为辅,釉色饱满紧实,这种特点在宋三彩上也完美的呈现出来。

原地区各个窑口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特征,但是其中也有普遍流行装饰艺术。宋三彩枕釉色以绿釉为主,各种釉色间隔分明,装饰手法以刻划花、剔花和浮雕为主。主要流行的装饰题材与纹饰有花卉、吉祥动物、人物故事和文字,枕面擅用开光装饰,视觉效果规整严谨,美好安定,带有典型的宋画气质。

三、宋代三彩枕造型与社会风尚的联系

陶瓷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着承载信息的功能,一个时代的流行的陶瓷器釉色、花纹和装饰题材往往代表着当时统治者和普通人民群众的喜好,反映出当时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并且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会相互交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陶瓷枕是作为避暑工具的一种实用器具,并且在文人中流行,不过宋代制瓷业高度发达,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陶瓷枕避暑。唐代三彩器是专用于陪葬的明器,但因为烧制技术进步,陶瓷质量提高,宋代三彩消失于宋墓中,说明宋代的三彩器包括三彩枕已经是一种实用器。

宋代的社会经济水平是古代中国的顶峰时期,农业的发展使劳动力激增,矿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商品经济繁荣扩大了市场,制瓷业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异军突起,成为北宋手工业发展最快,成就最为突出,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门类。

北方地区的各大窑厂已经可以稳定供应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生产出的陶瓷从单色釉、白底黑花到三彩,种类繁多,标志着当时的陶瓷业已经超越从陶瓷出现以来所有朝代的成就,并且继续走向巅峰。很多窑场在生产瓷器的同时,也会兼烧包括三彩枕在内三彩器。

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画家和工匠们都以文化水平高为豪,审美水平随之提高,生产出的宋三彩瓷枕造型和装饰自然更加丰富。同时通过科举制度成功进入上流社会的寒门士子,也会将市井文化审美代入其中,使两种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审美逐步完美融合。

宋代文化艺术虽然是以清雅为主,但市井文化的兴盛深深影响了宗教纹饰,宋三彩枕上的宗教纹饰也带有浓浓的民俗气息。宗教本质上是统治者用于加强集权的一种手段,普通百姓和工匠很难去深入探讨宗教哲学的意义,但他们往往能感受到统治者和官僚们喜欢的就是好的,是高尚的,从而学习并发散出新的创意用于器物上,为以后的学者研究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提供素材。

中国隋唐是一个温暖期,这种气候状况一直延续到北宋,北宋大部分时间也处于温暖期,这种温暖的气候是瓷枕可以在宋广为流行的原因之一。虽然作为现代人睡惯高窗软枕,可能对冷硬的瓷枕无法接受,但瓷枕符合古人“寒头暖足”的养生理论,也是瓷枕可以在中国流行千年的重要原因。

在“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宋代,士大夫之流的审美也就代表着社会的主流审美,因此以清雅的绿釉为主色釉,花卉鱼鸟为主纹饰的三彩枕在此时期大量出现,并持续流行,成为宋代三彩枕的主要特征。

狮子在古代中国因为其端庄威严的形象被赋予了辟邪挡灾的功能,宋代的三彩狮型枕都呈卧或伏式,表情温驯俏皮,工匠们希望用这种神兽镇守主人的梦境,保佑其不被噩梦纠缠。

无论是政治宗教还是民俗文化都对宋代三彩瓷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用佛教图案表示佛教在宋代失去了威严,而“二十四孝”三彩枕的说明儒家“首孝悌”的理念深入人心,花卉纹的广泛应用代表着宋人对花的钟情,狮型枕则是边关战乱频发之时百姓给自己的一剂安慰剂,枕的造型与装饰都是代表着当时普通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水平,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总结

陶瓷枕是古代中国一种常见的陶瓷器具,最早在隋唐开始烧造,历经数百年,逐步从单纯的寝具发展到承载着民俗文化的艺术品,成为中国陶瓷考古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目前对陶瓷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磁州窑系白底黑花瓷枕和景德镇窑青白瓷枕,对于宋金三彩枕的研究较少。宋朝是古代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时期,此时的陶瓷制品包括陶瓷枕都有极强的商业性和商品性。宋三彩器其顺承了唐代三彩器的功能,以生活用品和陪葬品流行于世,其制作工艺精美,造型、装饰题材和纹饰都广受百姓喜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社会风尚,中原地区,纹饰,三彩,装饰,造型,器物,釉色,历程,的发展,知识科普,三彩枕,宋三彩枕,陶瓷枕,唐三彩,宋三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社会风尚,中原地区,纹饰,三彩,装饰,造型,器物,釉色,历程,的发展,知识科普,三彩枕,宋三彩枕,陶瓷枕,唐三彩,宋三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社会风尚,中原地区,纹饰,三彩,装饰,造型,器物,釉色,历程,的发展,知识科普,三彩枕,宋三彩枕,陶瓷枕,唐三彩,宋三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