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上海市科委: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培育国际领跑者

上海市科委: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培育国际领跑者

5月1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第一批次采访首站为上海。在当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赵健介绍上海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图

赵健表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委积极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战略布局和组织实施、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推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战略布局和强化组织实施力度。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需求,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不断强化实施力度。抓整体系统布局,2021年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自由探索与战略导向相结合,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基础研究领域跨越发展形成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变革性材料、生命调控等战略领域和国际前沿领域,培育若干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跑者”和未来产业变革核心技术的“贡献者”。抓项目组织实施,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以及交叉科学等领域,持续加强前瞻布局。同时,围绕人类表型组、脑与类脑、全脑神经联接图谱与克隆猴模型、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统筹全市资源,有组织布局市级重大专项。

二是注重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集聚培育战略科技人才,努力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牵头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完成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迈出坚实步伐。我市全国重点实验室具有领域分布完整、研究积累丰富、高水平人才集聚等特点,攻克了大硅片、体细胞克隆猴、空间红外探测、新药研发、大飞机、高温超导、肿瘤免疫治疗等。通过优化人才计划、学科建设、国资国企、科研资金、市重点实验室培育等资源配置,全方位服务保障在沪全重重组工作,布局建设上海市级实验室体系。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机构加快集聚发展。目前上海布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17个,覆盖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数量约占全国的1/4。同时,聚焦物理、天文、量子等基础前沿领域,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坚持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上海期智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上海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

三是注重增强人才的第一资源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打造分类科学、层级清晰、保障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焦三大产业、六大新兴领域和四大新赛道,深化“以才荐才、以才引才”工作机制;大力引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做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的推荐、跟踪和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国际人才便利化措施,积极出台外国人才工作便利化措施,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外国科技人才约1.1万人。加强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形成了以人才成长规律为根据、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支撑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对全市人才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加大人才专项资助力度、改进评价体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资助力度,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聚焦全社会多元投入、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等方面开展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加入国家基金委区域创新联合基金,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上海加入国家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借助国家品牌、中央资金和组织机制吸引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区域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探索者计划,引导鼓励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构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渠道。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根据产业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求清单,重点面向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组织专家委员会听取企业建议、掌握产业需求,凝练形成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清单。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在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通过探索长期稳定的资助方式,并赋予特区充分自主权,允许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在项目遴选、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科学家和团队潜心开展基础研究的环境。

基于以上工作,上海的基础研究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三方面主要成效:

一是科研基础得到夯实。在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达177.73亿元,占研发投入的比重近10%,较5年前翻了近一番。在人才引育方面,上海从事科研的高被引科学家从2019年47人增长至2022年117人,占全国8.5%;在条件支撑方面,布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17个,覆盖光子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数量约占全国的1/4;在学科布局方面,在生命科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优势,有15所高校的64个学科纳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范围。

二是研究水平得到提升。国际科技论文影响力增强,2010-2022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发表的论文量从年度6篇增至120篇,全国占比从15.8%持续上升至28.8%,远高于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国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长期处于全国首位。重大原创成果加快涌现,在脑科学、量子科技、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2022年全国十大科技进展中,上海科学家和团队参与或主导完成了四项。国家级奖励“含金量”加强,近五年来上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2项,分别占全国15%和13%。特别于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奖项是我国对基础研究成果的最高肯定(9年空缺),当年度上海获自然科学奖的全国占比也首超科技进步奖。

三是承担国家任务能力得到增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方面,2016-2021年上海单位共牵头承担项目逾900项,其中发育编程、干细胞重要领域承担的项目数占全国比重超过20%蛋白质机器、纳米、合成生物学、人类健康、材料领域变革等重要领域承担的项目数占全国比重超过15%;在国家基础研究任务方面,2022年上海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数超过4600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