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明朝“小冰河”时期这个阶段?
历史学家推测,明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竟然与“小冰河”时期密切相关。这两者究竟有哪些关联?
根据史料记载所言,明朝小冰河时期指的是从明朝末期到清朝初期,给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经济损失和人口锐减的长达五十年的时期。
寒冬腊月,我国广东地区的平均温度也持续在零摄氏度以上,这是我们距秦岭——淮河划分南北分界线前就默认的中国南方省份。
广东的温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凉拖加背心可是那里常住居民的标配。许多广东人都没见过下雪,不清楚天寒地冻的真正含义。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明朝小冰河时期,全国的平均气温都降到了最低,连日的大暴雪让许多贫寒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许多人因为没有御寒的衣物以及取火的炭盆活活冻死在家中。就连广东地区都连降大雪,万物都被漫天的雪花包裹成一个银色世界。
历史学家研究明朝历史发展变化时发现,1600年左右出现了小冰河时期的最强降雪。广东地区的降雪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一米厚度。
在哈尔滨、吉林、辽宁、内蒙古这些中国最北方的城市居住的人可能会对一米这个厚度有些概念。
但是山西以南地区生活的人,应该近几十年来都没有见过积雪超过零点三米的情况。这是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的。
在我国古代,真正对一个国家造成毁灭打击的灾祸毋庸置疑是天灾。古人对自然也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直至现在,大自然拥有的磅礴力量也会让我们望而却步,更不要说三百年前经济发展并不强大的封建王朝了。
那时的百姓如果遇到寒潮来袭,有的会认为君主失德、上天怪罪;有的会认为天降异象、归于迷信。
但是我们如今对世界的认知与往日相比有了更大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气候的剧烈变化也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明朝“小冰河”时期,明朝的人口大量减少,损失了将近二分之一。
大旱大涝也是气温降低的连带灾害,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这一番折腾过后,那个贫穷王朝里的许多贫民百姓并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御寒的必需品。
劳动力的减少又导致了土地无人种植,粮食大量减产,饥荒饿殍让明朝的元气大伤,所以说小冰河时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有迹可循的。
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一共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严寒气候。而这四次的严寒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动荡。
下面听我仔细说说这四次自然灾害对当时朝代的剧烈影响。
殷商时期是最早记录的严寒气候,武王举兵攻伐纣王,那时中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雪,温度骤降让百姓猝不及防。
虽然商纣王也派人前往各地赈灾,但由于当时经济农业非常落后,全国范围的灾难致使受灾人数剧增。
国家无法拿出大量的粮食和衣物,所以出现了百姓造反,群起而攻之的结果。
东汉末年的三国分裂时期是历史记载的第二次严寒气候,史书记载,气候日趋寒冷,此乃降温前奏。干旱无雨让百姓无法生存,冰冻三尺,雨雹杀人,时天下大乱。
唐末五代时期是历史记载的第三次严寒气候,长安洛阳经常下雪,竹林消失,寸草不生。
霜雪冻坏庄稼,反常气候对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无奈之下,向南进攻获取食物。
明末清初时期是历史记载的第四次严寒气候,与前三次情况不同的是,第四次的温度比前三次更低。受到的灾害损失更加严重,由此一个繁盛的民族开始走向衰落。
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人祸也出现了。许多人开始自发组织造反,夺取粮食,获得生存的权力。
俗话说“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发生大规模的灾荒和暴乱,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而明朝的统治者先是选择了朝廷赈灾,难民数量庞大,粮库不充足,许多难民的温饱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
暴乱还是发生了,统治者最终武力镇压,却引起了更多百姓的不满,在这样一个恶行循坏中,让明朝的元气大伤。
自然灾害从古至今都是个大问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