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郭威通过黄袍加身,让他从臣到君,驾崩时把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没想到几年后,赵匡胤照搬了过来,夺走了柴氏江山。
柴荣死时,把位置传给了柴宗训,还只是七岁的孩子,并对赵匡胤委以重任,也给赵匡胤兵变提供了条件。而新帝不能亲政,赵匡胤具备着称帝的条件,也为此暗中准备。但戏还是要演足的,在陈桥时,将士拥护他为皇帝时,他一脸被逼无奈的样子,于是班师回朝。
不过赵匡胤临走前还是下了军令:回宫后,不能伤害柴宗训和太后以及对朝中大臣,更不能趁乱干着打杀劫舍的事情。于是大军浩浩荡荡回朝,虽然中间出了一个插曲,侍卫亲军副指挥使韩通反抗被杀,整体上,这场政变没有过多流血。
赵匡胤和平地控制住了皇宫,这时小皇帝也没有反击的能力,于是禅位给了赵匡胤。赵匡胤建立北宋,开始了新的王朝。而赵匡胤并没有杀掉柴宗训及其他的柴氏子孙,并厚待了他们,封柴宗训为郑王,令他们母子住在房州,并赐免死金牌,即使犯罪也不能加刑,让柴氏家族得以继续繁荣发展,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一般来说,前朝的遗留子弟,都会是新皇的心腹大患,但赵匡胤能够如此优待柴氏子孙,可以看出他心胸比较宽广。而后来他对于功臣,只是拿回了军权,并没有伤及性命,也一直被后人称赞。而赵匡胤这样做,除了性格问题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笼络人心。
人心是能够坐稳这个皇位最重要的要素,赵匡胤打拼多年深谙其道。柴荣对他不错,只要他立下功劳,柴荣都会对他进行论功行赏。柴荣南征北战,赵匡胤都跟随在身边,两人的君臣关系是很亲密。而柴荣死后,一个七岁的小孩登基,对他也没有做出过分的事情。
赵匡胤登基后,如果对柴氏子孙太残忍,必然给世人留下一个残暴的印象,前朝的旧臣和将士也会惶惶不安。而赵匡胤厚待柴氏子孙,就想世人展现自己仁爱大气的一面,得到人心的支持,何乐而不为。
赵匡胤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皇帝,而也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开国皇帝。
文:上下古今团队古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