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发生过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明英宗率领大部分大臣出征瓦剌,结果英宗被俘,大臣战死大半。瓦剌大军进犯北京城,明朝遇到了亡国之危。那么这场闹剧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首先要关注的是瓦剌,瓦剌的发展史大概是这样的。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几次征伐,最终使草原各部落屈服称臣。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叫瓦剌和鞑靼,瓦剌比较狡猾,见打不过明军就假意投降。称臣之后借助明王朝打击鞑靼,瓦剌渐渐壮大。
后来瓦剌灭了鞑靼,占据了大片的草原,势力大了,瓦剌就开始动小心思了。觉得身为草原霸主向明朝称臣没面子,就少上交贡品,多索要赏赐,制造摩擦,瓦剌和明朝关系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
后来瓦剌开始大规模进攻明朝,我们的主角明英宗决定给瓦剌一点教训。大太监王振很受英宗宠信,不断给英宗灌输瓦剌这些游牧民族不过如此的概念。英宗久居深宫,听到这些话,忽然觉得这是个名垂青史的好机会啊。
英宗觉得行,那大明就必须觉得行。英宗力排众议,兴五十万大军征伐,明朝北京和河北等北境地区守军抽走了一大半。这还不算完,英宗御驾亲征的同时,让一百多朝廷大员随从出征,包括各部尚书。御驾亲征的还有的找,外加一百多位大臣的还真不多见。
举国之力征伐的行动,指挥者竟然是个没怎过出过北京城的太监——王振。这位公公指挥才能如何呢?瓦剌假装败退,引诱明军,公公力排众议——追。结果前军遭到埋伏,王振大人第一反应——跑。逃跑时还不直接跑,先是想让英宗路过他的家乡,走到半路,又怕大军踩坏庄稼,突然变道了。瓦剌还没追来,大军都快被他折腾完了。
结果慢慢悠悠、变道逃跑,瓦剌将明军全部围到了土木堡。土木堡防御坚固,但是没有水,士兵口渴难耐。瓦剌派人诈降,英宗竟不怀疑。结果士兵去取水的时候,瓦剌大举进攻,英宗被俘虏,一百多大臣战死大半,损失军马数十万。
瓦剌大军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带着劝降使者明英宗,朝明朝都城北京来了。江山倾覆之际,于谦站了出来,首先提出了坚守北京,拒绝英宗回京的建议。然后主持召集各地兵马进京勤王,筹措粮食,另立景帝为皇,人心惶惶的北京城渐渐安定了下来。
于谦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提拔了一批新晋善战武官,分派各处。自己也披挂上城,亲自督战,京城及周边关隘士气沸腾。瓦剌大军久攻不下,连连受挫。各地勤王军队的到来,更是给予了瓦剌大军最后一击,瓦剌败回北漠。
英宗土木堡战败之后,瓦剌来势汹汹。于谦在这种情况下,不疾不徐,迎立景帝,下定决心坚守北京。召集各地勤王,提拔新锐武官,征调粮草,披挂上城。可以算是挽江山于即倾覆,为大明王朝续命的肱股之臣了。那么这位长于谋国的良臣于谦结果如何呢?
明英宗重回北京,执掌帝位之后,众多官员集体弹劾于谦,于谦下狱。但于谦功绩累累,为官正直清廉,两袖清风就是于谦的美誉。连英宗都很犹豫,表示:谦实有功。直到有人向英宗进言,于谦当年拒绝英宗入京,另立景宗的事,英宗才决定判于谦死罪。
于谦死后,家中没有一分多余的财产,还是他曾经推荐的官员,收敛了尸身,于谦安息在了西湖之畔。天下百姓,听说于谦被处死,无不悲痛的。甚至几天后,处死他的英宗都后悔了。做官做到于谦这种清廉程度的,天下又有几人?
直到明宪宗时,于谦的冤屈才得以平反,恢复了他死前的官位。明孝宗时,为于谦立修建了庙宇,受百姓祭拜,谥号“忠肃”。
“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今朝廷何处更得此人?”于谦为官清廉,治理有方,临危不乱,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代贤臣了。可过于清廉,正直也注定了这位贤臣难以全身而退。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是于谦一生最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