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靠武力纵横天下,他手下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武将,同时也有一些文臣,为他出谋划策,处理朝政。文臣中为首的,是宰相耶律楚材,而耶律楚材却是一个契丹人。
耶律楚材,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不过,从他祖父开始,就在金国做官,他的父亲耶律履,官至尚书右丞,是金国著名的贤臣。
耶律履已经高度汉化了,他通晓儒学经典,博学多艺。耶律履在六十岁的时候,生了第三个儿子,十分高兴,说:“我花甲之年而得子,此子是我家的千里驹,日后必成大才,可惜要被异国所用。”因此,耶律履根据《春秋左氏传》中“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特意为儿子取名叫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长大以后,果然十分有才,他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满腹学问,精通儒学,擅长文章、诗词、书法,还懂得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多才多艺,名声远扬。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后,频频发动对金国的战争。金国皇帝觉得燕京危险,便把都城迁到了开封。耶律楚材的两个哥哥都随皇帝去了新都,耶律楚材却留了下来,他当时任金国左右司员外郎,相当于现在中央机关的副司长。
公元1215年,蒙古大军攻占了燕京,耶律楚材做了俘虏。幸运的是,成吉思汗爱惜人才,听说耶律楚很有才华,便亲自召见了他。
耶律楚材当时二十六岁,身高八尺,美髯宏声,风度翩翩。成吉思汗一见到他,就十分喜欢,经过交谈,觉得耶律楚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更是大悦,于是,便与他商讨治国大计。
当时,成吉思汗已经五十四岁了,年龄比耶律楚材大一倍还多,这一老一少,谈得却是十分投机。耶律楚材感到成吉思汗胸怀宽广,是个英雄人物,愿意为他效力。
从此,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左右,负责起草诏令文书,管理文籍,参与朝政。耶律楚材通晓征伐、治国、安民之道,经常提出一些重要建议。成吉思汗对他越来越信任,不断擢升他的职务。后来,耶律楚材升任宰相,成为大蒙古国的重臣。
耶律楚材世代居住燕京,长期受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熏陶,深知要想长期统治中原,非用儒家思想治国不可。耶律楚材提出了用儒学治天下的建议,成吉思汗十分认可,但由于四处征战,暂时无暇顾及。到了窝阔台时期,大蒙古国就开始推行儒学了。蒙古灭掉金国以后,耶律楚材派人四处寻找孔子的后裔,找到了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让他承袭了衍圣公的称号,使宋朝以来衍圣公的称号得以延续。
耶律楚材推崇汉文化,在燕京设立了编修所,在平阳设立了经籍所,召集文人,编集经史和书籍。编修所和经籍所是大蒙古国编辑、印刷图书的重要机构,对保护、恢复、发展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耶律楚材建立了国子学,招收学生,学习儒学,并建议恢复科举考试制度。耶律楚材多次上书说,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要靠儒生。在他的建议下,大蒙古国于公元1238年恢复了科举考试,首次录取考生竟达四千多人。
耶律楚材帮助成吉思汗制定了法律,他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便宜十八事》律令,简便宜行,约束力强,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耶律楚材还制定了官制、礼仪和赋税制度,使大蒙古国逐步走向正规。
耶律楚材反对蒙军野蛮杀戮的做法,多次向成吉思汗谏言,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保护了一大批文化名人,但总体上效果不大。成吉思汗为了保持蒙古铁骑的强悍,就是要靠杀戮掠夺,来激发士兵的原始勇气,直到统一天下以后,蒙古的杀戮政策才有所改变。
成吉思汗深知耶律楚材有治国之才,他在临终前,嘱咐儿子窝阔台,说:“耶律楚材是天赐我家,以后国家大事,都可以委托给他。”
成吉思汗死后,耶律楚材继续为窝阔台效力,有很多治国策略得以实现。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多年,任宰相长达十四年,尽心竭力地为大蒙古国效力。
耶律楚材以儒家思想治国,制定了许多政策方略,促进蒙古人逐渐改变落后的观念和习俗,使汉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为大蒙古国的发展和元朝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耶律楚材被称为大蒙古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元史》和《新元史》都有《耶律楚材传》,对他给予高度评价。
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消息传出,举国悲哀,不仅汉族人痛哭流涕,蒙古人、契丹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也都流泪吊唁。
耶律楚材获得崇高荣誉,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封为广宁王,谥号“文正”。朝廷还为他建庙立像,供人们祭祀悼念。
大蒙古国的统治者是蒙古人,它的宰相是契丹人,推行的是汉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特色。
耶律楚材作为契丹人,先后为金国、蒙古效力,但却不遗余力地推行汉文化和儒家思想,这是中国各民族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互相依赖、共同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现象。
成吉思汗的文臣武将们都很优秀,帮助他开创了大业。那么,成吉思汗的家庭情况怎么样呢?请看下一集,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