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史中,关于夏朝和商朝的记载非常有意思:夏和商两个王朝的灭亡,几乎是一样的。可是,不同时代的两个王朝,历史又怎么可能一样呢?这一相同之处,在夏桀与帝辛,两位亡国之君身上,显得尤为突出。比如:一样的孔武有力;一样独宠“祸水”妹喜和妲己;一样荒淫无道;一样因“德行不佳”失了天下。3000年来,只要提起暴君,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夏桀与帝辛,接着就是秦始皇与杨广。而他们失天下的原因,都是粗糙的归结于“仁义不施”。也就是说:一百种病死,同一种病因,这真的合适吗?
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史记.殷本纪》
《史记》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描绘了帝辛的各种不堪,并将帝辛个人问题,归纳为了殷商灭亡的主因。而对真正决定,殷商命运的牧野之战,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了。那么殷商,真的是因为帝辛,一人无道而亡?那一场疏漏的牧野之战,又究竟发生了什么。陕西挖出的青铜器,上面的33字铭文,给出了答案。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武王征商簋
这件青铜器,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名为“武王征商簋”,是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铭文的意思如下: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灭亡了商朝,并在甲子夜清晨,占领了朝歌。之后第八天的辛末日,周武王在阑的论功行赏,将铜、锡等金属赏给手下,他们用这些金属,铸造了祭器,纪念先祖檀公。请注意,周武王灭亡商朝,仅仅用了一天时间而已。
当时的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商朝处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崇拜鬼神之术、占卜之道,当时的人心,往往是由占卜凶祥结果决定的;“仁义”是封建时代产生的先进思想,它又怎么会提前数百年发威,灭掉奴隶制下的商王朝呢?因此,商朝的灭亡,是军事行动上的大失误,也正是如此,它才会“一夜之间被灭掉”。
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左传》
对于商朝的灭亡,《左传》给出的答案,可信度更高:商纣王领导下的商军主力,在征讨淮泗一带的东夷,损失相当惨重,周武王趁机发兵朝歌灭商。这个原因,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君臣、附属关系,远远不如后世固化。商朝希望得到,东夷的鱼盐、金属,那就去打东夷;西周看到朝歌空虚,那就趁机进攻商朝;决定国运的是国力的强弱,大小国是压迫与反抗的关系,没有太多道德上的牵绊。
纣无得武之备,故杀。——《墨子.其患
墨子认为:商纣王调度无方,疏于防备,于是周武王乘虚而入,灭了商朝。这些说法,和武王征商簋上的铭文,都将商朝的灭亡指向了——牧野之战,这么一场巨大的军事失误。当然,也只有军事上的败笔,才可以成就周武王,“一夜之间灭商”的伟业。如果单单是纣王一人无道,那有微子、比干等众多贤臣辅佐,商朝是会渐渐衰弱,而不是“一夜被灭”的。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 肆祀 ,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 不迪 ,乃惟四方之多罪 逋逃 ,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 卿士 ,俾暴虐于百姓,以 奸宄 于商邑 。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牧誓》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时,做了战前演讲:商纣王这个人啊,他喜欢听女人的话,而对祭祀祖先不闻不问;放着好好的宗族兄弟不用,他偏偏要用那些流亡之士(未必是恶人,但一定是出身贫寒之人);就是这些人,造成了商朝的衰弱,今天我们顺应天意,灭了他们。周武王认为:不相信“占卜凶吉”是不对的,重用“出身贫贱”的人也不行,这次征伐是有“天意”支持的。这些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重视占卜、鬼神之说,奴隶制下等级森严,而没有只言片语关于“仁义”的说法,他们相信的是“天意”。
这一切都反映着,对于商纣王的误解,已有三千年之久了。奴隶制下的商周之争,更多是“拳头比大小,胜负争资源”的问题。那个文字传播,都只是依靠“占卜龟甲”做载体的时代,真正“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时代,又怎么会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仁义”的观念呢?因此,商朝的灭亡,绝不是商纣王一人无道的结果,那个时代原本就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法则。只是后世儒家思想传播较广,“仁义”观念深入人心,进而将商朝的灭亡,归纳到了纣王的无道,借以警示后世之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个政权的灭亡,都绝不是一个因素所促成的,更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左传》、《墨子》
本文系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