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逼人来不自由,龙翔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这首《献钱尚父》流传并不是很广,但这句“一剑霜寒十四州”却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佳句。谈起中国文化,不可避免谈到包容性极强盛唐,在这个辉煌的时代唐诗、剑舞等艺术方式达到了历代巅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人们对李白的剑术认可,源于他精湛的作诗天赋。其实李白是有真正的剑术师傅的,就是裴旻,这个不太耳熟的名字是唐文宗认可的“三绝”。李白的诗、裴旻的剑、张旭的狂草,便是盛唐最独特的时代标签。
要看剑圣的生平,我们要先着眼于剑本身的前世今生。剑分两刃,利于挥斩。剑尖开锋,适合挑、刺,属于伤人锐器。本身长度适宜,利于携带,属于近、中距兵器。便于携带的同时,可以提供不俗的保护能力。美好的外观,较短的作战半径,使剑更多以“舞”的形式出现在高端宴会之上。精致的做工,高昂的成本,也注定了携剑之人身份不低,所以剑又有“百兵之君”的美誉。
对于裴旻剑术具体如何,吴道子的画作是很好的佐证。裴旻在母亲过世后,邀请大画家吴道子为母亲作画。两个不同领域的佼佼者,有了传世的因缘际会,吴道子要求裴旻“舞剑”,启发自己作画的灵感。“马走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
这段对于裴旻剑法的描述,出自《独异志》,可以说是电闪雷鸣特效十足。当然出于文学艺术手法,这一描述是有很大的夸大嫌疑的。我们不妨仔细推敲,用心感受,除去特效的描述是这样的:裴旻挥剑左右劈斩,步法有着奇妙的旋律,舞剑动作美轮美奂。最后还摆了个动作,把剑高高抛起,手持剑鞘精准的接住。由此可见裴旻剑舞水平之高,无论观赏性,还是实用性都很不凡。观看的众多宾客,纷纷赞叹,如痴如醉。吴道子也深受感触,画作顷刻完成。
历朝历代都有个特点:武艺高强的人,多是指绿林好汉,武将优劣与否,更多偏向于军事指挥能力。盛唐不一样,这个王朝有着不一样的包容性,裴旻这个官方认定的“剑圣”,就是正统的武官出身。正是这种除却整体指挥,也重视单兵战力的思想,造就了“陌刀”等凶器的产生,成就了战无不胜的大唐军团。
裴旻长期镇守北平郡,就是今天的燕山南麓一带,负责阻挡北方的游牧民族。有次裴旻出征讨伐奚族的时候,领军将领疏忽大意之下。在燕山北麓茂密的山林间遭遇了伏击,由于敌情不明,箭落如雨,唐军大乱。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挽回士气,败亡是注定的结局。裴旻纵马疾驰,迎着箭雨,拔出利剑,左挥右挡。冲向敌阵,唐军士气大振,纷纷追随,奚人不敌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唐军,大败而归。
裴旻不仅在对奚人的作战中立过功劳,也参与过对吐蕃、契丹的作战。裴旻的战马疾驰,挥剑冲锋,就是鼓舞士气最好的方法。冷兵器时代,士气、战心对于要血肉相搏的军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于其他将领高超的指挥才能,裴旻更多时候选择带头冲阵,他用自己的勇武和武艺塑造着沙场不同的传奇。
多年的战争生涯,为裴旻赢得勇武之名的同时,也染白了这个英雄的鬓角。卓著的功绩,使裴旻成为了“左金吾大将军”。自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发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豪言之后。执金吾这个官位含金量一直居高不下,负责着京畿重地的治安和部分守城卫军的统帅。可以说是强化版的“城门校尉”,但把统辖范围换位京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执金吾在许多朝代,都设为从三品或四品武官,其实权更是远超官位。
裴旻正是在做左金吾这段时间,结识了许多文人,包括李白。在宴会之上,裴旻纵身持剑,翩翩而舞,步伐与剑舞形成的奇妙旋律,深深震撼着观看的众人。“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龙,随风萦且回”,这是大书法家颜真卿对于裴旻的剑舞的惊叹。裴旻剑术的高明就在于此,不是说杀伤力有多强,而是舞剑姿势精妙绝伦,步随身动,显得轻灵迅捷,出手如电光火石,惊艳感十足。
欣赏裴旻剑术的远不止颜真卿,身居高位的王维对此也有描绘。“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王维更加夸张,直接成了裴旻的铁杆粉丝,推崇他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人物,可见他对于裴旻剑术认可程度之深。在盛唐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历朝历代文武不相容的铁律,被打破得面目全非。文臣武将不仅没有明显的隔阂,反而互相钦慕,这是历代少有的奇观。
比起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潇洒,裴旻更加符合“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萧杀。两种截然不同的剑舞方式,在盛唐熠熠生辉,也代表了历代剑术官方认定的顶峰。同时也是盛唐文化包容性最好的体现,文思、勇武两个历代互不相容的元素,在这个大环境下形成了完美的契合,这就是“盛唐剑术唯二人”的由来。
参考资料:
《新唐书》
《旧唐书》
《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