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与辽国北部崛起的金国女真,签订了《海上之盟》,意图拿回幽云十六州之地,因此是联金灭辽。辽主曾派使者乞和,但遭到拒绝。结果是因为宋军战力太弱,灭辽后好处都被金国捞走了,北宋还很无耻的将原贡辽“岁币”转给金,还另付给金一大笔费用,赎回部分幽云之地。
结果是送走了辽国,迎来更加凶狠贪婪的金国,致使靖康之耻,北宋覆灭。
而当蒙古崛起时,南宋朝廷也意识到,蒙古是比金国更为凶恶的敌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联蒙灭金,而是夹在蒙金之间,左右摇摆不定,联蒙之策是经过南宋深思熟虑后决定的,也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南宋之初便关注到了蒙古力量,并试图加以利用。1142年,洪皓提到,“金国为蒙兀所困”,但当时宋金已签订《绍兴和议》,南宋朝廷已无心北伐,此事就搁置下来。1161年,金国撕毁《绍兴和议》,悍然南侵,宋曾联络蒙古、契丹共同抗金,但因蒙古各部尚未统一,不足以形成抗金力量,而且金国从中作梗,南宋也未能与蒙古直接联系上。
到了十二世纪末,1197年时,卫泾上言宋宁宗:“一弱虏灭,一强敌生,对大宋也并未好事。”,此时南宋已经意识到,将来的蒙古是比金更可怕的敌人,渐生警惕之心。
十三世纪初,南宋掌权的韩侂胄发动北伐,以转移国内矛盾,想借用蒙古力量,此时蒙古各部初步统一,但因北伐失败,又与金国签订了《嘉定和议》,联蒙之策再次不了了之。
当时的南宋内部分两派,一派认为继续贡给金国“岁币”,利用金国抵抗更可怕的蒙古。另一派认为应借机灭掉金国,振奋国内精神,然后再抵抗蒙古南下。因宋金有世仇,宋对金也是有着刻骨之恨。“趁蒙古攻金,断绝对金国“岁币”,出兵北上收复失地”,这种意见占了上风,宋人也急欲一雪百年之耻。
1211年,寻找蒙古主力决战的金军在野狐岭、会河堡战役中惨败,有生力量损失严重,1214年,金廷被迫南迁,由于领土的急剧弱小,仅剩河南一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于是金国便想“取偿于宋”,在弱宋身上打起了主意,出动二十多万军队三路南侵,而此时金国,实力已被蒙古大为削弱,南宋又联合西夏等多方力量,全面抗金,这一战持续了七年,金国非但没有“取偿于宋”,而且是雪上加霜。
另外,蒙古在攻打西夏时,金国不仅没有援救,反而趁火打劫,使得西夏也坚决站队到南宋一方,此时金国可说是众叛亲离。
宋金交战时,宋蒙关系急剧升温,而到了1224年,金国新君金哀宗下令,停止与宋的战争,蒙古失去了利用价值,宋蒙关系再度急剧降温。
而蒙古一直想借道南宋,从金国背后两面夹击。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时断言:“如果假道南宋攻金,宋金世仇,一定会同意。”结果在1230年,蒙古遣使寻求借道攻金,被有戒备之心的南宋直接拒绝,南宋虽然疲软,但也不致于愚蠢如猪。
1231年,由于南宋部署失误和无能,蒙军突入宋境经四川北上入金境,并在1231年三峰山大战中,四万蒙军击溃金军十五万主力。失去屏障利用价值的金国,再次被南宋抛弃,1232年,蒙古再次进攻金国,南宋也同时助攻开封。在金国兵败如山倒的情势下,除了“和蒙”再无其他的选择。1234年,宋蒙合力攻破金国最后据点蔡州,金国遂灭。
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南宋由于自身力量衰弱,于蒙金之间摇摆不定,实在都是身不由己的选择。单凭借助外力,而非建立在自身强大之上的幻想,迟早要破灭,1279年,南宋被蒙古灭于新会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