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浅析唐朝“玄武门之变”事件的起因

浅析唐朝“玄武门之变”事件的起因

“皇帝”乃是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所以“新皇登基”往往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每一次都要大赦天下,封赏百官,来向百姓们公布这一件事情,当然,自古以来新皇登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改朝换代开宗立派的第一位皇帝,通过这种方法登上皇位往往是在大规模的战争之后,相比于此,另外一种方式显得相对比较平和,那就是皇太子继承制,但面对执掌天下的大权,并不是所有的皇子都会遵从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在这次政变之中,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究竟什么原因让李世民狠心发动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事变”呢?

一、早年的父子三人

1.起兵反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不正当统治导致底层人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当时的李渊身为唐国公,趁隋炀帝昏庸之余已经掌握了不少朝中权力,当时的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渊都曾劝说李渊应该取而代之,但是此时的李渊却犹豫了。

好在两个儿子都能看出李渊心中的踌躇,为了让李渊答应起兵反隋,都各自想出了办法。

2.两者不同的做法

首先是李世民,他知道想让李渊起兵造反,不逼他一下是不行的,所以在一天夜里,以请李渊喝酒的名义将其灌醉了,为了抓住李渊的把柄,特意将喝醉的李渊和隋朝嫔妃扔在了一张床上,第二天以此为要挟逼迫李渊造反。

谁知道李渊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第二天一早就明白了这都是李世民安排好的,暴怒之余甚至要将李世民抓去报官,但是几经纠结之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随后在李世民的趁机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最终李渊决定造反。相比于李世民的激进,李建成的做法更加高瞻远瞩。

他仿佛已经知道李渊早晚会造反,并没有一同劝谏,而是首先去河东地区结交英雄豪杰,建立起一股势力,这股势力,最后成为了李渊举兵反隋的决定性力量。

3.形成不同的印象

正是俩人的不同做法,让李渊在此时对这两个儿子产生了不同的印象,原本李渊对李建成的偏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长子的身份,早在他还是唐国公的时候就已经将其封为世子,但是这次事件之后,李渊可以说更加偏向李建成。

因为俩人都清楚地知道李渊想要造反的实事,但后续的做法带给李渊的主观感受完全不一样,相比于明面上的逼迫。李渊更加喜欢为他提前积攒势力的不李建成,这一点也是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事变的原因之一。

二、朝廷初建之时的各自表现

1.被立为太子的李建成

李渊在决定造反之后,很快将弥留之际的隋朝灭亡,建立唐朝,将本为世子的李建成直接立为太子,在此后的朝廷建设和国家处理之中,李渊对李建成的偏爱表露无疑,朝中不少事务都交给了李建成处理,享有相当大的决断权。

当然,李建成也并不是庸人一个,自身的超高才华绝对担当得起太子的位置,平常的国事处理之时也是有条不紊,李渊对此非常满意,在朝廷中崭露头角的李建成基本已经对大唐朝政得心应手,朝中百官无不心悦诚服。

2.李世民的暗中运营

相比于如日中天的李建成,李世民当时正在带兵打仗,并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其实李世民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李渊偏爱李建成,即使自己在朝中参政也不见得能争得过有李渊支持的李建成。

同时李世民也意识到,政治上的能力和建树并不能代表一切,军权才是当下最主要的,手里的军队越多,势力才会越大,因此,李世民选择了在外作战,提高自己军事实力的同时,结交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三、多方原因凸显

1.李建成的打压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种种原因的加持之下,让这件事情较早发生了,第一个原因就是李建成的针对和加害。

要知道,李世民在周边战乱结束之后,凭借其所立下的战功,让自己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步,李建成为东宫太子,李世民则被李渊封为秦王之后又加封为天策上将军,坐拥天策府,凭借其战果,地位上比起李建成不遑多让。

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建成感受到了李世民对自己的威胁,自己只是政治上的能力而已,李世民完全可以凭借军功和威望夺下自己太子的位置,所以决定使用一些计策遏制李世民的势力。

首先就是完善自己的优势,通过唐朝的立国战争,李建成清楚地认识到了人民的重要性,所以李建成力求在政治上拥有更多的建树来获得民心,或者说是朝中大多数官员的支持。

第二点,李建成想通过拉拢后宫的方式来制衡李世民的权力,就是通过搞好与后宫娘娘之间的关系,让她们站在自己这一边,起码要在皇帝李渊,面前给自己说话。

第三点,利用李渊对自己的偏爱削弱朝中李世民政治力量。他知道,李世民虽然,没有过多地参与朝政,但是其天策府中有很多的政治人才,才会采用这种方式,经过李建成的挑拨,李世民天策府中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被驱逐。

李建成的这种做法同样让李世民感觉到了威胁,若是这位“大哥”今后真的当上了皇帝,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自己,这时候的李世民已经在谋划政变的事情了,就算是为求自保,也绝不能让李建成继位。

2.导火索

下定决心

如果说李建成在朝中对李世民的针对与诋毁让李世民想把他拉下皇位,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让李世民下了斩草除根的决心。624年皇帝李渊要去仁智宫避暑,太子李建成留守宫中,李世民和李元吉随行。

没过几天就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庆州都督杨文干正在笼络军械,意图谋反,此外与其私通、一同要谋反的还有太子李建成,这叫李渊非常生气,当即就宣召李建成来见。

当时李建成的部下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曾建议他直接起兵夺权,但当时的李建成害怕了,没有听从属下的建议,反而是跑到仁智宫俯首认罪。李渊直接将李建成软禁起来,并和李世民展开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

他将李世民召入宫中,李世民本以为李渊要说平叛的事情,谁知道李渊开口问道:“你觉得四川那边的地方怎么样?”李世民虽然不明所以,但依旧回答到:“虽说那边是天府之土,但通往中原的路不但遥远,而且崎岖不平,难算是军事要地。”

李渊听了李世民如此回答之后,直截了当地说道:“你帮我平定这次叛乱之后,我会将你封为太子,至于建成,就让他在四川地区封王吧,反正按你所说,那里并非军事要地,以后也难以对你造成威胁。”李世民欣然答应。

杨文干这次造反本来就仓促,所以李世民带兵出去根本没有用多长时间,就将叛乱平定了,李世民本以为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当上太子,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此后的李渊将这次李建成的叛乱归结为一次家庭矛盾,并没有剥夺他的太子之位,就更不可能兑现当时给李世民的承诺,后来李世民了解到,李渊之所以出尔反尔,是因为当时商讨废太子的时候想到了一些问题。

李渊认为,李建成本来就是太子,这天下早晚都是他的,完全没有必要造反,所以这次事件应该是有人陷害。李世民知道李渊如此理解之后,心中那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李渊对李建成的偏爱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起兵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过,换成别人千刀万剐也不为过,李渊竟然将其归结为家庭矛盾,甚至怀疑李建成是被别人陷害的,而矛头好像还指向自己。

这种种不利的因素让李世民觉得是时候夺权了,如果自己再对李渊抱有希望,如此漫无边际的等待早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所以李世民在壮大自己势力之余密谋发动政变,玄武门事件中干掉了所有的威胁,掌握了天下。

总结

从总体来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也有一定的迫不得已在其中,要知道,就李世民的地位和李建成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而李建成又有李渊和李元吉的支持,如果自己不先下手,早晚会招致灾祸。

所以早从李渊对李建成过分偏爱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一天,此后的种种原因只是加速玄武门事件发生的催化剂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做法,事件,李世民,皇太子,势力,唐朝,原因,李建成,朝中,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太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做法,事件,李世民,皇太子,势力,唐朝,原因,李建成,朝中,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太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做法,事件,李世民,皇太子,势力,唐朝,原因,李建成,朝中,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太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