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兄弟之间争夺储君之位的事例非常多,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宫廷政变之中留给后人太多的遗憾和猜想,乃至于今天都还依旧是学者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人们猜测的范围大多数是围绕着这场政变是“蓄谋已久”还是“被迫反击”来进行讨论。由于这关系着对这场政变的正确解读,大家都不敢明确地下定义。
当然正史上记载的是李世民为了自保而发动的政变,但是如果应用这个设定的话,那就还有很多疑点无法解释清楚。后来直到甘肃发现一块碑文,根据上面的记录才最终揭开谜题。
李世民的纠结
隋朝末年群雄崛起,李渊也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在太原发动了兵变。不过李渊最终下定决心反叛都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
可以说在此之前最先想起兵谋反的是李世民而非李渊,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个拥有雄才伟略和胆识的人才。就是他的这份魄力,使得其他兄弟的光芒也微弱了不少。
在整个大唐建立的过程当中,李世民是兄弟中出力最多的那一个。有野史称有一次李渊被围困的时候,曾许诺只要李世民能带他突围,便将皇位传给他。
大唐建国以后,李渊却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这让李世民心中觉得自己遭遇了父亲的背叛,便矛盾激化成为“玄武门之变”。
当然这种说法并无史料证明,不过在政变之前,李世民与兄弟之间的矛盾确实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甚至已经兵戎相见了。
不过根据大唐历史的记载,李世民起初并未想要争夺储君的位置,但是李建成忌惮他的军功和实力所以步步紧逼,最终导致李世民不得不发动政变。
这种记载充分体现的便是李世民的“无可奈何”,不管是逼迫父亲禅位还是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势力也好,李世民在这场兄弟相残的戏码当中,史料更觉得他是受害者。
如果李世民真的是受害者,倘若他真的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发动兵变的话,那么他为何事后要把兄弟的家眷和亲信全部杀掉呢?
既然是史料乃人为书写,不得不怀疑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刻意“粉饰太平”。因为这次政变之后,他虽然当了皇帝,但民间都是同情李建成的声音,这个事后李世民要笼络人心,就得把自己的“苦衷”放大。
如果李世民不是因为自保而兵变被迫反击,只能是另外一种原因了,那就是他觊觎皇位很久,这场政变也是他事先预谋的。
不过史学家们觉得无论哪种结果只是猜测,直到发现那块与“玄武门之变”的碑文,一切真相才昭然若揭。
唐朝文书
明末明初时期,八国联军将中国各地都洗劫了一遍,导致我国很多文物流落到了海外,造成中国人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那时候,一名法国人在甘肃敦煌境内意外发现了一卷文书。
虽然只是残卷,法国人也并不知道残卷上记载着什么,但他知道这个古老文书中透露出来的感觉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他就把文书残卷带回了法国。
此后这份残卷文书一直流落海外,外国人从中国抢去的东西,只在乎值不值钱,根本不会想去研究的历史价值。当中国的史学家知道有文书存在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的激动。
因为学者从上面残卷的记载中发现了与“玄武门之变”有关的记载,这兴许会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说不定还能为我们揭开上千年的未解之谜。
于是学者们在征求得这位法国人后裔的同意下,将文书的内容拓下带回了国内。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发现,残卷碑文上记载的是一名叫常何的初唐侍卫。
初唐和侍卫两个词与当年的“玄武门之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碑文上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
这份碑文的纂写者是李义府,他在李世民时期就入朝为官,此后又辅佐李治,直到后来加入武则天的阵营才开始飞黄腾达。鉴于李义府的身份,可以看出碑文中的“太宗”指的便是李世民。
这句话的意思是常何被李世民招入京城,而且还赏赐了他金刀子和黄金等。那么常何被调到京城什么地方任职呢?碑文中说:“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已经表明他是在玄武门当值。
可以看出,常何的调动是李世民一手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政变而做好准备。因为从碑文中发现,常何在仅任职之后的一年后,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
但常何一直以来是李建成身边的人,但李建成对他被李世民收买的事情一无所知。而玄武门政变的当天,正好也是常何当值,这似乎也很好地论证了为何李世民兵变会如此顺利的原因。
由此可以还原出玄武门当晚,是常何打开城门迎接的李世民,所以他才能第一时间控制住李渊。而充分证明常何导向李世民的就是那些“贿赂”,如果只是单纯的调动哪需要赏赐这么多东西。
这边碑文终于为大家揭开了玄武门之变的历史真相,这并非李世民的被迫反击,而是他的蓄谋已久。
后世评价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的分水岭,但同时也是整个大唐的命运分割线。后世对这场政变褒贬不一,这也同样是李世民心中的痛,更是伴随了其一生的“污点”。
不管结果如何,李世民的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其实古代这样的宫廷政变非常的多,在整个历史潮流当中,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见怪不怪。
很多人其实要诟病的并非宫廷政变这件事,而是李世民在处理后续问题的时候那种铁血无情。受过儒家学所熏陶的人,都将“仁义”当成为人处世的标准。
李世民篡位之后,杀掉兄弟,甚至连他的后代都没放过,让人觉得太过于残忍。但是如果身处李世民的位置,就会懂得要使得大唐免于动乱和纷争,那必须得残忍。
因为如果留下李建成等人的后代,那么他们长大之后势必会想着报仇,到时候发动战争,只会让刚稳定的大唐又陷入内乱之中。
所以不管李世民此举是公还是私,都能确保大唐基业繁荣昌盛,从百姓的角度来看,不应该用这种“残忍”将李世民钉在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