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了漂亮的嫂子,为何不杀了父亲李渊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了漂亮的嫂子,为何不杀了父亲李渊

历史一: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了漂亮的嫂子,为何不杀了父亲李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应该算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最高执政水准,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备受推崇的一个帝王,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儿子,他帮助了自己的父亲建立唐朝,后来被封为秦王,并且继承李渊的皇位。李世民的一生值得歌颂的事情很多,最大的一件事就开创贞观之治,将中国古代的盛世推向了一个高峰,也为武则天的贞观遗风、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奠定的基础。当然,每个人都有缺点,或者说不光彩的一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帝王哪一个也有自身的黑历史。

李世民最大的黑历史就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篡夺皇位,关于玄武门之变历来争议很大,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兄长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甚至是逼迫李渊,最终让李渊让出皇位。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既然弑兄杀父,为何却霸占了李建成的妻子,而没有杀了李渊?娶了自己的嫂子应该说是禽兽不如的事情,既然是禽兽不如,为何不连自己的父亲一块杀了?李世民为何要霸占太子李建成的妻子?其实,李世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过程,很多人以李世民贪图美色,所以霸占了自己的嫂子,这是不恰当的,在李世民的那个位置,不可能会缺美女,尤其是这样的二手货,他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李建成的太子妃郑氏长得好看不好看咱不知道,但是人家的出身是相当好了,荥阳郑氏源自于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虽然王室后来不复存在了,但是仍然以郑姓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东汉末年到唐朝中期,对婚姻起很大作用的是家世背景,人们都将出身门第看的很重要,特别是在魏晋朝以后,人人都希望自己家的显赫能够传递下去,所以就和显赫的家族通婚。在进入唐朝以后,郑姓的家族仍然是名门望族,十分显赫,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的五大姓氏,它们分别是:崔、卢、李、郑、王。在当时流行的是五大家族之间相互通婚。有外姓的人想要攀亲,通常被五大家族排斥在外,不被允许和他们通婚。当时通婚之风日渐兴盛,连魏征和房玄龄都十分希望自己能够与五大家族通婚。一般来说,魏征与房玄龄都是唐朝时期的比较有地位的了,但是那些豪门望族却仍然不为所动。当然皇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想与他们通婚。在《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到唐文宗时期还曾发牢骚:“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太子妃是二手货,李世民也不嫌弃,主要看中的还是荥阳郑氏的这个背景,荥阳郑氏将女子嫁给李建成的政治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豪族与皇族之间的关系,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对太子妃赶尽杀绝,那一点惹得荥阳郑氏的不满。

对于当时的李世民来说,多一个敌人不如少一个敌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才是王道!从习俗上来说,李唐王朝源自关陇集团,往上翻翻篇和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当时,儒家那一套东西还没有兴盛起来,娶大嫂这种事情,简直是司空见惯的小场面,这都接受不了,那你怎么接受后来李治娶他后妈武则天,李隆基娶他儿媳妇杨玉环这些事情!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为何没有直接杀了李渊?玄武门之变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争夺地位的一场兵变。他在玄武门内埋伏了伏兵,击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且让尉迟恭入宫禀告李渊。那么会有人不明白了,既然已经杀了哥哥和弟弟,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李渊,然后李世民直接登基称帝呢。有一个原因就是李渊毕竟是李世民的父亲,这时候李建成、李元吉全被李世民杀死了,那是因为他们俩威胁到了李世民的地位。但是他俩死之后,整个大局都是被被李世民掌控的,这个时候李渊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能传位的人只有李世民一个人了,所以李世民不用杀李渊就可以得到皇位。

而且他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以说他们二人企图谋反,李世民派兵镇压。既然人都死了,那么怎么解释全在于李世民,以保全自己的名声。而且弑父杀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李世民如果想要在他登基之后,百姓对新皇帝的印象好一点,就要做出明君的行为,虽然自己已经杀了哥哥弟弟,但是好在还有李渊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表现出自己孝子的形象。可以很好的稳固朝局,有利于自己执掌政权。本身玄武门之变的实际冲突双方,其实就是李渊和李世民,李建成代表的其实就是李渊。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势力非常强大了,所以李建成才会打压,而玄武门之变虽然时机是偶然的,但是李世民确实有准备的,也可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定是详细的考量了,李渊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一定有B计划,换句话说,如果李渊认定继承的事实,那一切都好商量,对双方都好;如果李渊不配合,那尉迟恭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手起刀落剁了李渊也说不定。

实际上,李世民让尉迟恭去禀告李渊,比时尉迟恭衣服上已经溅满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鲜血,其实就是在吓唬李渊,到底是承认现实,还是鱼死网破,对于任何一个父亲来说,他都会承认既定的现实。最后李世民如愿以偿的合理的继承了皇位,可以说,在玄武门之变的每一个环节,李世民都设计得恰到好处。当然,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为唐朝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从此之后,唐朝的政变就没有中断过。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历史二: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丑化的魏延,在正史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魏延大概是三国时期被丑化最严重的一个人物,其误读之深,相信大部分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难相信,其实魏延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正史上的蜀汉名将魏延到底有多厉害?很明显,魏延被罗贯中写残了,在真正的历史上,魏延并不是依靠背叛主公打开城门投降给刘备的,赤壁之战后,蜀地的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去抵御张鲁,这个时候魏延以部曲追随刘备,为刘备所看重。为什么刘备在遇到魏延的时候就被看重呢?这就要说说部曲是什么意思了,部曲说白了就是私军,魏延能够拥有部曲,很可能是蜀地的一个小军阀,本身就有一定的实力,又是带着私兵来投靠的,相当于入股了。

当时孟达以四千部曲叛蜀投魏,曹丕直接就给封侯了,封侯在汉朝是一个相当。刘备取代刘璋之后,开始攻打汉中,由于关羽要镇守荆州,马超不敢用,能够用的将领并不多,在这个过程中,魏延“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在刘备打下汉中的时候,竟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当时很多人都不服,因为刘备起兵很早,辗转的地方很多,魏延算是最后投靠他的,资历太浅,年纪也不大,但是刘备还是力排众议,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刘备为了给魏延立威,故意在任命仪式上问魏延如何防守汉中,魏延表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他驻守汉中的话,来犯之敌十万人之内,我都能干掉,要是十万以上,那我只能防守了,这句话还是挺霸气的,事实上,魏延镇守期间,汉中也的确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作为蜀国最后一位良将,魏延的死充满了很大的悲伤,也导致蜀汉后期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甚至有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笑谈。魏延的死,离不开诸葛亮,在下文中,将着重分析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何没有被诸葛亮采纳?刘备死后,诸葛亮在稳定蜀汉局面后,决定挥师北伐,当时魏延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这个建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这个计谋已经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案例,引起很大的影响。假如真如魏延所说,不过五千兵马,就可以冒险一试,诸葛亮为何拒绝呢?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划,太危险,“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如果展开来分析诸葛亮的这条计谋,也算是充满了很多奇谋的地方,能够使得出其不意,在北伐初期取得巨大优势,然而以当时蜀国与魏国的国力差距,想要以这种方式赢得战争,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每一次都因为粮食供给不上而不得不无功而返,实际上,诸葛亮的北伐,大多都是一场远足,没有激烈的画面,只有长途的跋涉。假如诸葛亮真的能够放手一搏,或许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诸葛亮还是拒绝了魏延。陈寿曾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所谓奇谋为短,自然是拒绝子午谷奇谋的重要原因。过于谨慎,是其拒绝奇谋的重要因素,实际上,针对性格上的缺点,诸葛亮是自知的,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曾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关于诸葛亮的谨慎,就连他的对手司马懿都知道了“诸葛亮平生仔细谨慎”,这个仗还怎么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被人知己知彼,那还有胜利的可能嘛!刘备死后,蜀汉没有任何建树,这个锅应该诸葛亮来背诸葛亮北伐失败,其实是情有可原的,以当时蜀汉与曹魏政权的国力对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刘备即使是光杆司令,也能屡屡创造奇迹,当时依然能够从曹操手上取得汉中之地。

而诸葛亮带领一个偌大的蜀汉政权,结果是多年北伐,无功而返,我看不止是军事上的奇谋为短,即使是在治理内政上,也不见得如何。假如诸葛亮真的是能人,为何在诸葛亮死后,出现人才荒的局面?造成“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局面的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导致的。刘备入蜀的时候,诸葛亮与马谡关系很好,深受诸葛亮的器重,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跟赵括差不多,不是动手能力不强,而是嘴上功夫远远大于手上的功夫。刘备在临终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意思就是说,马谡这个人吹牛有一套,吃喝还行,不能大用,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本来应该让魏延为前锋,但是诸葛亮却让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为前锋,于是有了街亭失守,整个北伐局势岌岌可危。我不相信马谡一点本事都没有,只不过人才都是逐渐成长的,你一下子就把他摆到那么高的位置,他能经受住吗?假如诸葛亮能够悉心栽培,马谡以后未必不会成材。诸葛亮曾经苦苦劝告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实际上诸葛亮自己都没能分辨出谁是贤臣,谁是小人。魏延的惨遭杀害的悲剧,其实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的!在挥泪斩了马谡之后,诸葛亮能够重用的人已经不多,除杨仪和费祎之外,就是姜维,诸葛亮本来是打算让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姜维是策反过来的,资历也比较浅,因此,诸葛亮计划由姜维担任军事上的接班人,其他人当政治上的接班人。

这个安排,其实是有点尴尬的,因为他忽略了魏延的存在,魏延战功赫赫,在当时的蜀汉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并不看好魏延。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过程中,诸葛亮病情加重,于是打算安排后事,在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诸葛亮召集了除魏延之外所有将领,并且确定退军策略,即大部队撤走,魏延由前锋变成断后,并且还决议,假如魏延不从命,可以不再管他。问题就出在这里,诸葛亮作为一号人物,在临时的时候,没有和二号人物魏延商量,当时魏延认为即使是诸葛亮死了,北伐也可以继续,尤其不能让魏延容忍的事情是,诸葛亮竟然把军队交给杨仪来指挥,让三号或者是四号人物来指挥二号,敢问哪个二号能够容忍?这就是诸葛亮的临终安排。结果为了争夺军事主导权,魏延与杨仪大打出手,最终打败了魏延。魏延溃逃后,被马岱所斩首,随后,夷灭了魏延三族。杨仪在斩杀魏延后,却发现诸葛亮的指定的接班人是蒋琬,杨仪甚至抱怨,当初我要是投靠曹魏,待遇一定比现在好。结果费祎就上报朝廷,杨仪因此被迫自杀。

马岱斩魏延这个典故,被广为流传,堪比锦囊妙计,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高级黑啊,你看看你留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班子。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有一个碰瓷的碰到了警车身上,当时车上的警察下来笑话碰瓷者,你这是在碰瓷警车吗?然后哄堂大笑,给碰瓷者都整不好意思了。其实,被笑话的难道不应该是警察吗?在你的辖区内,碰瓷的都碰到你身上了,你还能笑得出来?实际上,魏延并没有谋反之心,而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军队出现内讧,差点没能退回蜀地就报废了,带兵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一种失败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清史稿》,《清实录》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漂亮,家族,父亲,事情,李世民,嫂子,唐朝,李元吉,李建成,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魏延,诸葛亮,李建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漂亮,家族,父亲,事情,李世民,嫂子,唐朝,李元吉,李建成,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魏延,诸葛亮,李建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漂亮,家族,父亲,事情,李世民,嫂子,唐朝,李元吉,李建成,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魏延,诸葛亮,李建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