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两宋富有四海、文化繁盛,为何单单军事上鲜有建树?

两宋富有四海、文化繁盛,为何单单军事上鲜有建树?

宋朝是华夏史上“独树一帜”的朝代,纵观其他大一统之朝,如秦汉隋唐元明清都实现了南北统一。反观两宋,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政权的压制和袭扰。到了南宋时期,彻底退往长江以南据险偏安,也因此有人说宋朝“一统”的实在勉强。

宋朝放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经济第一强。农工商发达、社会福利齐备、文化繁盛,宋词与唐诗并列,同为华夏文明巅峰的标志。

“富国强兵”是描述一个国家强大的词语,宋朝做到了“国富”,却单单军事上鲜有建树。由此可以推出一个结论:经济是一个国家军事强大的重要基础,但绝非唯一的基础。宋朝疲弱的军事能力,是多重原因合力所致。

那些多次论证的观点简要描述一下

宋朝兵制。这可能是被诟病最多的一点,为防止如前朝节度使兵权过重,导致内乱的状况再度发生。宋自立朝伊始,就将兵权分散于枢密院、三衙、带兵将领,实行多头管理。弊端是效率低下、战斗力难以凝聚。

长期和平导致的军备废弛。主要是指北宋澶渊之盟后,宋辽长达上百年的和平。长期的和平让两国危机意识过于放松,军队成为未经战争磨练的“羊群”。结果这对“难兄难弟”,相继被如狼似虎的金朝灭亡。

重文轻武,内实外虚的国策。宋朝武人的地位低于文人,同朝为官的文臣武将即使平级,武将也先自低三分。这种莫名其妙的风气,传递到军队中,无疑会打击将士们的自尊、自信,造成战斗力下降。众人热衷追求功名,无人崇武,使得武风疲弊。

统治阶层主要精力都放在维持内部秩序,提防武将拥兵造反。对于外部,除了一味妥协敷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

军队数量虽众,却多而不强。宋朝实行募兵制,很多人从军的动机不纯,有想升官发财的、有想光宗耀祖的、更多是为了有个固定吃饭的职业。为了安置饥民、流民,这部分人也被招募入伍。虽高达120万兵力,素质却是良莠不齐,难以形成强大的战力。

再来对比一下历史上与宋朝“国际环境”类似的朝代是如何应对的

有两朝同宋时的边境局势相仿,一是赵国再是西汉。

战国时期的赵国也屡受边患困扰,匈奴、林胡、东胡都是当时位于北方的游牧部族,赵国既要抵抗来自秦国的威胁,又要对付这些游牧部族的袭击,长期处于两线作战。如此局面,赵国却能成功抗住,这要归功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是七国中“胡化”最深刻的国家,北部的代郡和南部的邯郸,分别是胡文化和汉文化的中心。

游牧部落军事强大,机动性强大的骑兵是重要因素。赵武灵王优先发展骑兵,抵消了北方部族的优势,而赵国的“胡化”,也能从更深层次化解消弭双方的矛盾。

再看西汉,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汉政权,并没像赵国那般去接受胡族文化。起初西汉在军事上处于弱势,到了武帝时期,意识到要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必须发展骑兵力量。于是武帝大力提倡畜牧、交换、收购战马,才建立起足以匹敌匈奴的骑兵部队。当然,汉武帝是在文景两代积蓄国力的基础上,成功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军事能力。

以上两个成功的范例有共同点,都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在快速突进,野战对抗中,骑兵有着步兵难以企及的优势。这注定了以步兵为主的宋朝,不具备追击、歼灭游牧骑兵的能力,反映在战略上只能是被动防御。最关键的,无论赵武灵王还是汉武帝,战略上都是积极主动,敢于反击。

当时的两大草场都不在宋朝控制之下,河套在西夏手中,蒙古高原则轮属于辽、金、蒙古,这也是宋朝没有强大骑兵部队的原因之一。

但是,物质因素并非宋朝军事疲弱的主要原因,致命处在于精神层面。“以和为贵”用在内部,可以形成稳定和谐的气氛,但如用于外敌,则无异是“养虎为患”。

自建朝初期雍熙北伐失败后,历代宋廷皆安守太平,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甘于北方游牧势力的压制。他们宁愿用大批岁贡换取和平,也不愿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军力。

两国对局,最终被消灭的总是单纯防御、一味绥靖忍让的一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游牧,文化,长期和平,四海,骑兵,赵国再,宋朝,军事,武帝,军队,消息资讯,骑兵,宋朝,赵国,赵武灵王,军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游牧,文化,长期和平,四海,骑兵,赵国再,宋朝,军事,武帝,军队,消息资讯,骑兵,宋朝,赵国,赵武灵王,军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游牧,文化,长期和平,四海,骑兵,赵国再,宋朝,军事,武帝,军队,消息资讯,骑兵,宋朝,赵国,赵武灵王,军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