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晚年六大恶事: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李世民晚年六大恶事: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位列千古明君之位,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之君,“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天可汗”李世民也没有逃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定律,晚年的李世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英明神武!

李世民

一、李世民晚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贞观初年,李世民一再下令不准营建宫殿。但仅仅过了十年,他就一反常态,大肆修建宫殿。他不顾大臣的极力反对,不仅修建了仁寿宫、洛阳宫、飞山宫、玉华宫等十几座宫殿,还在贞观二十一年,又嫌皇宫闷热难耐,花重金在临潼骊山顶上修建了奢侈豪华的避暑山庄。

大臣张玄素等人认为此举乃“承凋残之后,殺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戴胃也进谏说,“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李世民不但不听,还大发雷霆,治以“谤讪”之罪。

而对于大臣皇甫德参的谏言:“修洛阳宫,劳人。”李世民更是说出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意思就是,老百姓如果没有事做,就会骄奢淫逸瞎折腾,所以需要不断劳役他们,让他们不停地工作和干活,这样统治才能稳定。

李世民晚年的大兴土木,不仅耗费国家巨大的财富,更让广大老百姓负担着繁重的徭役,以至于最后很多老百姓为逃避徭役,不惜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砍断。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还专门为此下旨“自今有自伤残者, 据法加罪, 仍从赋役。”,意思就是,我不管你自残到什么程度,不但要罪加一等,还要继续服徭役。

类似的事情,李世民晚年经常干,直到临终前一年,李世民才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他在为太子李治撰写的《帝范》十二篇中明确写道:“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勿以为是而法之。”显然,为了祖宗江山,李世民必须要对儿子说实话了,他希望李治不要效仿自己,做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有节制、有约束。

李治

你不觉得李世民此举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吗?只许你李世民倒行逆施,不许人家李治安逸享乐?多亏李治是个好儿子,并没有对父亲的遗言心理不平衡。

二、李世民晚年独断专行,不听人言。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那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早期的李世民确是这么做的,他“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且“闻善若惊”、“闻过则喜”,可是仅到了贞观六年,李世民骨子里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开始抬头,他“不悦人谏”、“渐恶直言”,有时虽勉强听受,但“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李世民

到了贞观十一年,李世民甚至为杜绝群臣来劝谏自己,直接公开警告大家:“若不为此,不便我身。”贞观十九年时,谏臣刘洎只因为在背后说了李世民一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结果便被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被逼自杀了。

晚年的李世民对大臣的疑忌心也越来越重,动辄问罪,轻则贬黜,就连尉迟敬德这等佐命功臣都被猜忌。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准备亲征辽东,当时已退休的尉迟敬德上书相劝:“陛下亲征,长安、洛阳必心腹空虚,恐有杨玄感之变。”李世民不但不听,反而怀疑他有异心,命61岁的尉迟恭披挂上阵,随自己出征。

面对晚年的李世民,就算房玄龄这种级别的人物,见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有一次他因劝谏李世民,差点被李世民所杀,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出面干涉才逃过一劫,以至于房玄龄临终时难过的说:“现在朝廷已无人敢犯颜直谏了!”

李世民与房玄龄

三、李世民晚年追求享乐,荒淫腐化。

李世民早年曾下过杜绝宫内各项奢糜的禁令,但从贞观六年开始,他就逐步背离自己的诺言,到了晚年,就更加放纵了。比如“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在太宗的要求下,“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京师及四方所造宫内用物及服饰,也都十分华丽。

李世民与武则天

而且,唐太宗巡幸、游猎的活动也颇为频繁,给沿途百姓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负担。贞观十一年他往怀州游猎,有人就说他是“骄逸之主”。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巡幸洛阳,行至温汤,竟发生了兵变。卫士崔卿、刁文懿“乃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想以此恐吓太宗,停止游幸,结果都被以大逆罪处死。由此可见,士兵中反对徭役无度的情绪也十分强烈。

此外,李世民晚年,还暴露出他贪恋酒色的本性。特别是贞观十年36岁的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开始不断地搜罗美女充实后宫,搞得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才十四岁的武则天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吸纳进宫,成为“才人”的。庐江王李瑗被杀后,他的爱姬也被李世民收入房中。

李世民与武则天

四、李世民晚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李世民一生最令人所诟病的就是三征辽东,不仅徒劳无功,还使“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给全国百姓增加的负担尤为沉重。

第一次伐辽东失败后,李世民为准备第二次征辽东,在贞观二十一年八月下令,调发江南宣、润、常,杭、越、台、江、洪等十二州的工匠,造几百艘大船。次年二月,又遣使催逼剑南百姓修造长百尺、宽五十尺的大船;八月,又令越州及婺、洪等州复造海船一千一百艘。使臣和州县官吏还催逼百姓缴纳“船庸”,“州县督迫严急, 民至卖田宅、子女不能供, 谷价踊贵, 剑外骚然。”最后硬是逼得剑南道(川贵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时李世民才意识到这种做法的不良后果,担心事态进一步发展,不得已宣布取消剑南百姓所负担的“船庸”,改由官府支付。由于太宗晚年一意孤行,朝臣中很少有人敢当面进谏。房玄龄临死前,对儿子们说:“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便上了最后一疏,劝李世民“焚凌波之船,罢应募之众”,停止征伐辽东。事实上,李世民晚年,有些地区社会矛盾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故房玄龄要求李世民停止征伐。

五、李世民晚年沽名钓誉,干涉史官。

李世民晚年,还做了一件影响很坏的事。

至高无上的皇帝怕什么,特别是那些希望青史留名的英明君主,他们最怕的就是史官们的秉笔直言,李世民之前的史官向来有“如实记载,不虚美,不隐恶”的优良传统,就算是强横霸道的汉武帝都没能让司马迁在史书上改动一丝一毫,但李世民却给后来的皇帝开了个恶劣的先例。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曾先后三次要求亲自查看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向兼任史官的褚遂良索要起居注,遭到严词拒绝。隔了一年,他又向房玄龄索要起居注,房玄龄不得已将“起居注”删为“实录”给他看。

当李世民看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发现写得很隐晦,于是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史官修改后,李世民还进行了复查,而且他还对此事发表了看法:“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而史官许敬宗(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唐朝宰相,兼修国史)也明显听懂了他的潜台词,于是再一次对实录进行了修改。

李世民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极为跌份儿。就连《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都不但痛斥此事,还将很多《太宗实录》的材料予以否定和放弃。看来司马光也对《实录》的真实性持严重怀疑的态度。

六、李世民晚年迷信方士,求仙问道。

据史书上记载,早年的李世民,非常不屑于长生不老这种鬼话,为此他还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说他们求仙问道,不过是劳民伤财而已,“神仙事本虚安,空有其名,不烦妄求也。”

但是,晚年的李世民气疾缠身,而且越来越严重,四十八岁那年他从辽东返回长安的途中,患“毒痈”,差点丧命。贞观二十一年,又得风疾,瘫痪在床。

面对渐去的人生,长生的诱惑,李世民也开始迷信自己以前嗤之以鼻的各种方术,尤其是长生不老之术。为此他还特意召集大批道士在宫内炼制仙丹,比起秦始皇、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可惜的是,这些国内方士炼出的丹药,并不见效,李世民以为国内方士们的能力不行,于是又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恰好这时,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虏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后来王玄策将其献给了李世民。

这个印度和尚听说李世民祈求长生不老的行为后,便吹嘘自己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吃了他炼制的丹药,一定可以长生不老。

李世民被这位印度和尚的话所打动,于是就让在宫中为自己炼制仙丹。一年后,仙药终于练成,李世民毫不迟疑地吞下,结果当晚便因金石药毒发作,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仅五十二岁。

看来,李世民也没有逃脱前期英明,后期昏聩的明君规律,令人唏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六大,房玄龄,李治,意思,李世民,唐太宗,徭役,武则天,百姓,宫殿,故事传记,房玄龄,李治,李世民,史官,辽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六大,房玄龄,李治,意思,李世民,唐太宗,徭役,武则天,百姓,宫殿,故事传记,房玄龄,李治,李世民,史官,辽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六大,房玄龄,李治,意思,李世民,唐太宗,徭役,武则天,百姓,宫殿,故事传记,房玄龄,李治,李世民,史官,辽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