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袁崇焕不得不死的四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袁崇焕不得不死的四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皇太极率领数十万军队兵分几路入寇关内,蓟辽督师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军队据守,没想到后金军队越过蓟州一路西进直逼京城,在京师附近烧杀抢掠,袁崇焕得知后急忙率军长途奔驰救援京师。北京城外,袁崇焕与手下将领指挥明军与后金军展开激烈鏖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金军见援救京城的明军越来越多,知道再打下去也不可能迅速攻破北京城,于是撤兵返回关外,京师被围之危得以解除,然而接下来的事却十分出人意料。

后金军虽然退兵走了,但救援京城有功的袁崇焕却被朝中很多大臣诽谤,指斥其与后金勾结有意放敌军入关,而皇太极见此机会也设离间计,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崇祯听闻大怒将袁崇焕下狱治罪。

1630年八月,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及擅杀毛文龙的罪名被判凌迟处死,家人流徙三千里,行刑之时,刽子手每割下一片肉,围观百姓争相食之,可见对袁崇焕的痛恨。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

“五年复辽”夸海口

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35岁时考中进士,最开始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和别的文官不一样,袁崇焕虽也是文官进士出身,却熟读兵书喜好兵事,经常在工作闲暇之余找曾经的退伍老兵了解边塞军事民情,因此对边塞的状况了如指掌,此时的袁崇焕希望有朝一日能镇守边关从而大展拳脚。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终于得偿所愿,从地方被调往朝廷兵部任职。不久,后金军在辽东前线攻破广宁,山海关告急,袁崇焕得知后赶紧上书朝廷称:

“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这是袁崇焕在皇帝和大臣面前第一次说大话,不过朝臣们听了都很受鼓舞,纷纷赞赏袁崇焕的能力和才干,于是破格提拔他为辽东兵备佥事,此后袁崇焕开始经营辽东,防备后金的入侵。

初到辽东的袁崇焕不负朝廷所望,积极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很快受到蓟辽督师孙承宗的赏识,一路升迁为兵备副使、右参政,入仕短短五年袁崇焕就成为了从三品高官。

天启六年(1626年),蓟辽督师孙承宗因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被罢官回乡,后金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率领大军趁机攻打宁远城,袁崇焕坚守孤城,利用火炮优势大败努尔哈赤的军队,取得

“宁远大捷”

。宁远城保卫战不但大挫后金军,奴酋努尔哈赤更是被火炮击中,不久重伤死去,立下大功的袁崇焕升为右佥都御史,后又担任辽东巡抚加兵部右侍郎,此时距离袁崇焕刚入仕才七年。

自从打胜了宁远之战后,袁崇焕就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与辽东的文臣武将都闹不和,先后与总兵满桂、经略王之臣等产生矛盾,虽然如此,但并没有影响辽东前线的大局。1627年五月,袁崇焕又在锦州打败了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队,史称

“宁锦大捷”

,然而此战袁崇焕并没有得到封官赏赐,还被魏忠贤指使党羽弹劾,袁崇焕愤而辞官回了家乡。

不久,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崇祯皇帝即位,面对辽东后金的步步紧逼,赋闲不到一年的袁崇焕被崇祯重新启用,并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这个任命非常不一般,几乎将整个对后金作战的军事指挥权都交给了袁崇焕,可以说是莫大的信任。

面对皇帝如此重用和信任,袁崇焕自然十分感激,1628年七月,袁崇焕返京向崇祯皇帝上疏陈述兵事,在被召见时夸下海口声称:

只要给他五年时间,后金可平,全辽可复。

崇祯听后十分高兴,认为袁崇焕是忠臣。

事后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有何复辽的具体策略,没想到袁崇焕却说只是安慰皇上的话罢了。许誉卿说:

“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

袁崇焕听了他的话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为了弥补又上奏崇祯皇帝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然后提了一堆条件,大概意思是:

钱粮要保证不缺,武器给最好的,收缴其他人的尚方宝剑授予袁崇焕一人,朝廷内外要事事配合、信任他袁崇焕。对于袁崇焕的要求,崇祯皇帝都一一答应了,并赏赐他蟒袍玉带、银币。

可以说,崇祯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臣子的都给了,由于受到皇帝的信任,袁崇焕个人地位和权势达到顶峰,这份信任很难得,但也并不是白给的,是要看到回报的,即抗击后金的效果。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1629年,后金皇太极就率领军队越过袁崇焕层层设防的关宁防线,从蓟镇突入明朝内地一路直逼北京城。自从后金建立,萨尔浒之战明朝战败以来十余年,明金之间的战事几乎年年都有,就算是打得再狠,还从没有发生过后金军队打到北京城下的经历,这让崇祯皇帝对袁崇焕产生极大的怀疑和不满。

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一年多,后金军队就打到了大明的腹地京师来了,这难道就是袁崇焕的“五年复辽”?虽然五年之约期限未到,但崇祯感觉自己幼小的心灵被袁崇焕伤害了,已不想投入更多,且有的只是受了欺骗和愚弄后的满腔怒火,后来袁崇焕定罪时,打头第一条就是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

,这就是吹牛皮吹大发了的下场。

事实上,从明朝和后金的力量对比来看,明朝能遏制后金的攻势已不易,更别说灭亡后金收复失地了。辽东之败,甚至明朝的最终灭亡,原因来自整个帝国二百年来所积累的种种弊病,已经积重难返,不是袁崇焕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独断专行,擅杀大将毛文龙

袁崇焕夸下海口“五年复辽”,现在手握大权,以文臣节制辽东所有兵马,本应如履薄冰,小心行事,完成既定目标以报答皇帝的信任,然而他偏偏不懂这个道理,刚到辽东不久就以贪污军饷等十二条罪名,砍了左都督、皮岛总兵毛文龙。

这个事情就很骇人听闻了。先不说毛文龙统率的东江军在后金后方的重要性,就毛文龙本身是正一品的左都督,官衔还在袁崇焕正二品兵部尚书之上,未经程序擅杀边镇大将,不但犯了朝廷忌讳,还挑战了崇祯皇帝的权威。尤其是诛杀毛文龙时那一句:

“你道本部院只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朝廷的将首!”

将袁崇焕此时的得意与跋扈显露无疑。

要知道,毛文龙虽跋扈难制,贪饷冒功,但这些并不是袁崇焕能直接杀掉他的理由,崇祯皇帝赐予他尚方宝剑更多的是起威慑作用,而不是随意使用,他可以绑了毛文龙送回京师审判,但是不能就地格杀。

更重要的一点是袁崇焕的专权擅杀,让得知此事的崇祯皇帝也胆战心惊,毕竟此时的他也不过是刚二十岁的年轻天子,在大吃一惊后第一个念头就要拿袁崇焕是问,但想到辽东战事正倚重袁崇焕,少年老成的崇祯只能在圣旨中对袁崇焕杀毛文龙表示了支持。

然而,袁崇焕胆大妄为、专权擅杀,挑战皇帝生杀大权权威的行为,为日后埋下招祸的种子,最终成为袁崇焕被杀的原因之一。

己巳之变指挥不当,京师被围

1629年十一月,后金皇太极率领军队一路长驱直入深入腹地,烧杀抢掠兵围北京城,史称

“己巳之变”

,这是导致袁崇焕后来定罪处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一年多,每年花费军饷数百万两,不仅没有捷报频传,反而让后金军突破层层防守的关宁、蓟镇防线,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直逼北京,这让崇祯对袁崇焕产生了深深地怀疑和不满,也标志着他五年光复辽东幻想的彻底破灭。

之后,袁崇焕虽率领勤王军队救援京师,但指挥不当,将军队分散各地据守,没有第一时间追上敌军主力与其作战,而是放任后金军直抵京城。期间后金军在京师附近烧杀抢掠,不但使得很多官僚士绅庄园、土地被破坏,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同时导致京师附近大量的平民百姓家破人亡。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宁远可以被围,锦州可以被围,甚至山海关可以被攻破,但独独京师不能被围,因为北京城是一个帝国的首都,是整个国家的象征,更何况皇帝还住在里面,京师被围不但威胁到崇祯的性命,更是狠狠打了他的脸,这是崇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袁崇焕已经触碰了崇祯心里的最后底线,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而对于京城官民来说,边疆战事打得再狠,他们都没有切身的感受,等到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习惯了太平日子的他们,突然遭遇穷凶极恶的后金军的刀锋,家破人亡,自然很难以接受,第一反应是对守边大吏袁崇焕的怀疑与愤恨,以至于后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围观百姓争相食其肉。

擅自与后金议和,私兵化倾向

“己巳之变”后,朝中不少大臣诽谤、谴责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认为后金军队之所以能绕过关宁、蓟州等层层防线包围京城,是袁崇焕故意放他们入关的,为什么大臣们这样说呢,因为袁崇焕是一个有前科的人。

袁崇焕刚经营辽东时,有时候为了探听后金虚实及争取更长的时间备战,曾私自派遣使者前往后金向皇太极提出议和的建议,皇太极也曾派遣使者来见袁崇焕,就议和一事提出种种条件。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不过是战时缓兵之计,因此当时并没有马上上报朝廷,后来虽然奏报上去,朝廷却非常恼怒,并以宋与辽、金议和的教训严加告诫不许。

正是有这样的前科,

在朝中大臣看来,袁崇焕为了推进议和,不惜帮助敌人斩杀了毛文龙,从而解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同样为了议和,不惜放纵后金军长驱直入,打到京城门口。

恰在此时,后金皇太极设计离间计,故意让两名被俘的明朝太监偷听到袁崇焕与后金有不可告人的交易,然后将这两人放了。按照后金决策层的设想,这俩太监回去后,自然会跟他们的主子崇祯皇帝密报这起惊天大阴谋,果然,年轻的崇祯皇帝听了俩太监的密告震怒不已,怀疑袁崇焕勾结后金叛国,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下旨将其下狱治罪。

袁崇焕被罢官下狱后,其麾下的祖大寿不顾京师的安危,直接带领关宁军离开尚在后金军蹂躏下的京城,撤回山海关,直到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方才将其召回,史载:

“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

如果说前几个原因决定了袁崇焕有没有罪,那么袁崇焕一手操练的关宁军出现私兵化倾向,就决定了袁崇焕会不会死。当一支驻扎在最关键地区的强兵不再效忠于皇帝而是效忠于某个将领时,那么这位将领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小结

综上所述,崇祯皇帝之所以一定要杀袁崇焕,固然有皇太极离间计的推动作用,但最关键的原因是袁崇焕不仅辜负了崇祯的信任,而且不断触碰及挑战封建皇权中最敏感的部分。

殊不知古往今来,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现在袁崇焕把这两者都犯了,又不知进退,被杀是迟早的。崇祯皇帝为了维护皇权选择杀袁崇焕,痛恨袁崇焕志大才疏、辜负信任,为了泄愤选择了将其凌迟处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信任,崇祯,离间计,袁崇焕,京师,皇太极,皇帝,后金,军队,辽东,观点评论,袁崇焕,皇太极,毛文龙,崇祯皇帝,辽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信任,崇祯,离间计,袁崇焕,京师,皇太极,皇帝,后金,军队,辽东,观点评论,袁崇焕,皇太极,毛文龙,崇祯皇帝,辽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信任,崇祯,离间计,袁崇焕,京师,皇太极,皇帝,后金,军队,辽东,观点评论,袁崇焕,皇太极,毛文龙,崇祯皇帝,辽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