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东汉末年的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将近百年之乱终归于晋,但谁也没想到这种稳定只是一时。
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西晋灭吴之后仅十年,西晋王朝就爆发了一场同室操戈的内乱-八王之乱,西晋宗室的八个藩王为争权夺利爆发大规模内战,不仅极大地削弱了晋王朝的国力,还给了内迁的五胡异族以可乘之机。
最终西晋王朝在长期的内乱与五胡的入侵之下土崩瓦解,遭受到了两都均陷、两帝被虏的奇耻大辱,史称永嘉之乱。山河破碎之下,残存的晋宗室与世家大族也不得不衣冠南渡,建立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
那么为何西晋王朝会爆发如何大规模的内讧?八王争斗的背后又有哪些势力的影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许多士人得以凭借儒学进入官僚集团,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皇帝得以通过选拔士人为官巩固皇权。
然而由于当时的文化传播有限,知识文化逐渐出现垄断化的趋势,一部分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文化得以长期涉足朝廷,以至于成为“累世公卿”,逐渐形成了世家大族集团。
到了三国西晋时代,由于司马氏集团本身就是依靠世家大族势力,才得以篡夺曹魏江山,建立西晋王朝,因此从一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就对世家大族极为倚重,给予了世家大族极大的朝堂话语权。
各世家大族为争权夺利也彼此之间争斗不休,八王之乱的爆发绝对不仅仅是出于八位藩王的个人野心,更在于他们背后世家大族势力的支持。
在诱人的利益面前,这些世家大族可以完全置朝廷利益于不顾而肆意煽动,西晋百姓在八王之乱的“神仙打架”之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最终自己也不得不在异族的大举入侵之下被迫背井离乡“衣冠南渡”,不得不说五胡乱华完全是世家大族们种瓜得瓜的结果。
了解历史文化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晋惠帝在位时期,晋王朝爆发饥荒,饥不择食的百姓只得以草根树皮勉强充饥,消息传入晋惠帝耳中后,晋惠帝竟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惊人之语,由此可见晋惠帝之愚。
当初对于选择晋惠帝做太子,晋武帝司马炎也是有所担忧的,但在皇后杨氏的一番劝导之下,再加之晋惠帝有一个天资聪颖的儿子司马遹,为了这个“好圣孙”未来能继承大统,晋武帝还是选择将晋惠帝立为太子,为笼络西晋开国功勋,为司马氏篡位而不惜公然弑君的贾充,巩固晋惠帝的皇位,晋武帝选择了相貌奇丑的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
晋惠帝即位后,性妒的贾南风为专权擅政,先是铲除了太后系外戚杨骏集团,而后逼死太子司马遹,彻底打破了晋武帝精心布置的政治平衡,也彻底开启了八王之乱的潘多拉魔盒。
最终贾南风也为自己的野心付出了代价,被赵王以谋害太子为名废为庶人并以金屑酒毒死。因此晋武帝对皇位继承人,以及身为未来国母的继承人配偶的选择失当,不得不说也是八王之乱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晋武帝司马炎在总结曹魏皇位之所以会为自家所篡的教训时,认为曹魏政权在其统治时期并未对自己的宗室子弟大家分封,由此导致朝廷势力单薄,因此才被功勋卓著且取得世家大族支持的司马家族成功篡位。
因此西晋建国伊始,晋武帝就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先是将王国的选官权交给诸王,然后是将军权交给诸王,让藩王不仅拥有任免官员的权力,还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军队,可以说是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极容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
西晋王朝大封诸王的目的是拱卫皇室,然而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晋武帝驾崩之后一方面新即位的晋惠帝愚笨不堪,皇后贾南风又是一个企图干政擅权的野心家,另一方面握有地方实权的地方诸王,又对西晋王朝的最高统治权虎视眈眈,其背后的世家大族势力也为争权夺利而蠢蠢欲动,在这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八王之乱的爆发就变得完全不可避免了。
西晋内乱之下,匈奴人刘渊与羯胡人石勒趁机起兵叛乱,而因长期内斗而四分五裂、元气大伤的晋王朝竟无力派兵镇压。
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刘渊之子刘聪率军攻陷西晋都城洛阳,俘虏晋怀帝君臣,晋怀帝亡国身死后,晋宗室司马邺于长安即位,改元建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
两京陷落,两帝被俘之后的晋王朝不得不灰溜溜地逃离中原、南渡另立,然而即使是南渡之后的东晋王朝也始终未能摆脱世家大族的阴影,从晋元帝“王马共天下”到东晋覆灭,皇权始终被世家大族势力所压制。
终晋一代,司马氏的江山基业成于世家大族,却也败于世家大族,这也不得不让后人为之感慨唏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遥古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