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有很多史料都记载朱元璋的一言一行。就如在一本史书上就曾记载:朱元璋曾经在临死前低呼多次“燕王来否?”却无人敢应,最后遗憾而终。这是这本史书描写的朱元璋临终前的言行,初看之下似乎并无问题,但细细一品却会发现端倪,朱元璋为何要在临终前急着见燕王朱棣呢?事实上,这段记载之下隐藏着一个阴谋。
朱标去世,朱元璋传位朱允炆
朱元璋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令他伤心不已的事,他最为看重的皇位继承人朱标去世了。朱标在世之时,他的太子之位无可动摇,但他一死,这太子之位一空,许多觊觎皇位的人都有了想法,其中,燕王朱棣对太子之位最感兴趣。
但令朱棣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选择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此时的朱棣虽有怨言,但摄于朱元璋的威严,朱棣只好把怨气埋到心里,不敢轻举妄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与朱允炆之间也算是相安无事。
朱允炆削藩,朱棣清君侧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继位,本来朱棣都打算当一辈子藩王了,但这时的一件事却让他不得不起兵。朱允炆开始削藩,而且被削的藩王下场都很凄惨,被贬为庶人都算是好的。于是朱棣想到了《皇明祖训》中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本来以朱棣的实力是很难取胜的,但当时朱允炆错用将帅,导致朱棣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下,最终朱允炆在南京城破之后自焚后于后宫,朱棣也成功登上了皇位。
为维护皇权,修改史书
众所周知,古代帝王的继承一般都是遵循“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的原则来进行的,虽然说有的时候会出现意外,但总体而言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朱元璋登基之后,便立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这就导致了明成祖朱棣皇位来源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
为了给自己皇位的提供合法依据,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史书。朱棣炮制了朱元璋原本想立燕王为储,并且临终时有召见传位之意,却被朱允炆与齐泰等人假传旨意,不让朱棣进京见驾,从而夺走了原本应属于朱棣的皇位。于是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为: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此段文字写得条理清晰,很容易让人相信,但细思之下却漏洞百出。朱元璋是何等人物,从一个游僧乞丐到九五之尊,他一路走来可谓是尝尽了人间冷暖,但也练就了掌控人心的本领。而当时的朱允炆并未执掌大权,怎么能够蒙蔽朱元璋呢?倘若朱允炆的势力已经到了能蒙蔽朱元璋的地步,朱棣起兵造反之后,朱允炆又怎会败北?况且朱元璋若是有传位于朱棣之意,为何会等到临终前才召朱棣前来?
这一切的疑问,都显示了这段文字很有可能是朱棣杜撰出来的。他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而刻意丑化建文帝,却欲盖弥彰。事实上,朱棣曾经多次修改《明太祖实录》,导致后来版本各异,很多事是真是假难以判断,如《明通鉴》便曾指出,一些称太祖欲立燕王的说法,皆是朱棣修改《明太祖实录》的结果。所以读史书不仅要明是非,更要辨真假。
但不管怎么说,朱棣是一个好皇帝,他能做出“天子守国门”的举动,并且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开创了“永乐盛世”,这样的成就,恐怕不是朱允炆能够取得的。如此来说,朱棣篡改史书之事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其实也无可厚非。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