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民间旱灾、蝗灾不断,朝政腐败不仅不体恤民情,还加紧剥削,大量流民、饥民爆发民变,天下大乱。
1644年闯王李自成占领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但大顺国没有像国号那样顺顺利利,也没有像年号那样永世昌盛,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农民军很快败退,仅1年,大顺王朝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大顺虽然建国时间极短,但还是铸造又属于自己的货币-“永昌通宝”,分为小平、折五、折十三种。永昌通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其钱文的“永”字,与其他标准楷书永字不同,受民间的五德始终说影响,明朝属火,于是永昌通宝的“永”字书写为二字和水字以上下结构排列,即所谓的“二水永”。
在李自成建立大顺的同一年,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成都建国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1649年,张献忠养子孙可望入云南,称东平王,铸“兴朝通宝”折银钱,分三种,分别为小钱折银一厘,背无文字;稍大的折五钱,背文五厘;最大的折十钱,背文一分。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灭亡。虽然北方的中央政府已被完全摧毁,但南方还有完整的政府机构,于是明朝宗室和官员在南方相继称帝,共四帝一监国,历时18年,统称为南明。
南明诸王也都有铸造钱币。公元1644年,福王朱由崧称帝,改元弘光,在南京铸行“弘光通宝”,分小平、折二两等,背有凤字。1645年,弘光被俘虏,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称帝,更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有小平、折五两种。同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台州被立为监国,铸“大明通宝”钱,背有户、工、帅等字。以上铸数不多,流通不广。
公元1646年12月,永明王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隔年开始铸“永历通宝”,分为无背文、背文二厘、五厘、一分,钱背还有户、工、御、敕、督、府等字,钱文有楷、草、篆、行等书体。永历在位16年,因此永历通宝铸币铸行量大,甚至在永历帝死后,台湾郑明政权依旧铸造永历通宝,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