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恪职教份,宫壶肃清:大明王朝母仪天下的皇后

恪职教份,宫壶肃清:大明王朝母仪天下的皇后

皇帝之妻,谓之皇后。皇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出自于苟子的“天子独大”的观点,没有人能够与皇帝平起平坐,所以皇帝的配偶,就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不能叫做“皇妻”,那只能叫做“皇后”,也是取意为“皇帝后面的女人”。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就有比皇帝更多的皇后。作为后宫的最高领导者,在封闭的皇城内,是一个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角色。

“后宫不宁何以治天下?”

,历史上不乏有口碑极差的皇后,如把持朝政、大用宗族等,更有混乱后宫之人。但唯独大明,

自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始,终其一朝,明朝的皇后在史学家以及后世的评价中,赞誉非常之高。

朱元璋和马皇后

“是以终明一代,宫壶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严,超秩汉、唐”--《明史。后妃传》

1/7、出身寒微、外戚孱弱的平民之女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吸取了前朝外戚干预朝政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选择嫔妃的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明朝的皇后选举多为京郊附近平民女子。而为了防止权臣勾结后宫作乱朝政,明太祖朱元璋便规定:“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所进。恐其食缘为奸,不利于国也。”因此,明朝的皇后,自马皇后之后,大多数为平民百姓。

在明朝统治的二百七十六年里,后宫共历任了整整二十位皇后。在这二十位皇后中,除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是中山王徐达之女、建文帝的马皇后是光禄寺少卿外,其余的皇后最多也就是一个某县主薄之女,剩余的基本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平头百姓,家中父亲兄弟的官职,都是在该女子册封为皇后之后所封。可以说,在历朝历代,明朝的皇后出身是最为卑微的。

对于后妃选自民间的措施,前文已经讲到,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这种措施,朱元璋在立国之初,便想的长远。来自民间的女子,见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知道物力维艰这个道理,自然是会懂得勤俭节约,同时选自良家的女子,均能明事理,辨是非。对于君王的某些不当措施,也能适当的规劝。这一点,朱元璋在与原配马皇后的患难与共的相处中,深有体会。

马皇后

若是依旧选择功勋世家或者朝中重臣之女,就会造成皇后的娘家不但是功勋重臣,还与皇家沾亲带故,天长日久,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发生。王氏祸汉、贾氏祸晋,这是历史上活生生的例子。朱元璋正是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从根本上就这种隐患给扼杀。

当然,要想真正避免和消除外戚干政这种隐患,仅仅依靠选取平民良家女子是不够的,还需要后宫的后妃们鼎力配合方能避免。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吗,明初两位贤良淑德的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以及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

“自昔待外戚,鲜不由于始纵而终难制也。虽曰外戚之过,亦系乎后德之贤否尔”--《明.后宫内训》

马皇后本是一位孤女,被郭子兴收养,之后许配给朱元璋。在朱元璋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对他的帮助极大。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本想着寻访马皇后的族人,封官进爵,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将爵禄给自己家人,是有违法治的事情,在多次坚决阻止下,朱元璋这才作罢。

明成祖朱棣要给徐皇后的弟弟加官进爵,徐皇后同样也是极力阻止。徐皇后在临死前,还一再对朱棣交代不要对自己的娘家太过娇宠。

正是这两位皇后的以身作则,使之后的皇后都纷纷效仿,自觉藏抑外戚势力,因此,

明代的外戚大多都循理谨度,没有敢恃宠而骄,为非作歹的现象发生。更没有掌握军国之权、结党营私的情况出现。有明一代,外戚势力最为孱弱。

徐皇后(影视形象)

2/7、相貌端庄、羸弱多病的温柔女子

明朝的后宫,无论是妃子亦或是皇后,选取多来自民间,通过秀女选拔才能进入后宫。后妃备选名单掌握在皇太后手中。对于修女的选拔,要对入选女子的身体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无处不检,无处不查。在初选合格后,通过检查的女子需要在宫中进行观察,时长为一个月。以考察其性情、言论,评判其刚柔、愚智以及是否贤惠。

这只是妃子的检查,对于皇后,所经历的检查项目更为严格。除以上常规检查外,还要考察其“德行”,是否能做到“母仪天下”。

皇后的选取标准是以是否贤淑为第一准则,而对于美貌,却不是首要条件。在明宣宗还是皇长孙的时期,对于皇长孙妃的人选有两个备选人员,一个是济宁的胡氏,一个是大同的孙氏。这孙氏是明仁宗的皇后张氏的老乡,并且自小在宫中长大,生的貌美如花,且聪明伶俐,但是最终选取的结果是济宁的胡氏成为皇太孙妃,而美貌的孙氏,只是一个嫔妃而已。这就是明朝在选取后宫嫔妃上重德不重貌的充分体现。

明代的皇后,大多体弱多病,也许是因为多来自平民,营养不良所致。在《明史.后妃传》中就有多个记载,如宣宗的胡皇后“体弱多病“、穆宗的陈皇后“多病”,崇祯帝的周皇后”体弱”,包括嘉靖帝的陈皇后在怀孕时,因被嘉靖帝训斥,而惊吓致死,身体之弱可见一斑。

相貌端庄的明代皇后

这一点,从明朝历代皇后的寿命就能看出一二。明成祖的徐皇后去世时四十六岁,明宣宗、明英宗、景泰帝、明武宗、明世宗以及明穆宗的皇后们,都是在不足五十岁就因病去世,甚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也是在五十一岁就去世。超过六十岁的皇后,少之又少。

自幼营养不良,加上深宫内的操心劳神以及担惊受怕,使这些温柔的女子纷纷早逝,这也是深宫内的不得已之处。

3/7、稳重严正、宽厚隐忍的后宫之主

自古以来,赋予皇后的使命和职责之一就是要母仪天下言行举止必须要谨慎、敬重、仁爱、大气,在行事中要进退有度、符合礼教。总而言之,赋予在换股欧身上的标签,着实不少。

而纵观明朝的皇后,性格不是仁慈,就是刚烈,亦或是严谨,都属于内向性格。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仁慈仁爱是出了名的。在朱元璋开国后,因为某件小事而大开杀戒之时,马皇后均能从中调解,使很多人能够得以生还。再比如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在“靖难”之时和她一起冒死守卫北平的姐妹。明仁宗的张皇后“操妇道至谨,深得成祖及徐后喜爱”,明英宗的钱皇后“英宗在南宫不自得,后曲为慰解”,诸如此类深得帝心、善解人意的皇后,在明朝一代,不胜枚举。

明朝的皇后大多性格忠厚老实,宽容隐忍。这与“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相通,越是身居高位则越是自觉遵守后宫戒规,以维护后宫秩序己任。比如马皇后,但凡宫中有被皇帝宠幸的女子有身孕者,就会“厚待之”,并将其接入后宫,待其“如家人”一般。明景帝朱祁钰在登基后,下令废除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景帝的汪后极力阻止,导致惹怒了朱祁钰,被废除皇后之位。

明代皇后(影视形象)

明朝的皇后们,多数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守本分,同时也能在高度上彰显不同。对于国家大事,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后宫的整体秩序,而委屈自己,从而避免后宫的动荡和失去秩序。

4/7、恪守本分、竭力辅政的天下之母

明初,马皇后曾对朱元璋说:

“陛下天下父,皇后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这句话的意思则是指,皇后关心天下大事、百姓生活是职责所在,而不能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闲人。

在马皇后的榜样作用下,明代的皇后绝不是如史书中描述的“不预一发之政”这般,而是通过种种自己的方式为朝政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首先就是马皇后,她在朱元璋登基建国的过程中,祈祷的作用非同小可。朱元璋攻打太平时,马后率将士妻妾渡江,亲自带领这些女眷缝制衣帽鞋袜,以解除前方军士的后顾之忧。攻打陈友谅时,自发将后宫中金银拿出来捐给前线用以军用。

而马皇后的儿媳妇,成祖的徐皇后,在朱棣前线打仗时,北平的守卫工作交给朱高炽,每逢城中大事,朱高炽常请教母亲,在李景隆攻城时,徐皇后鼓励城中女眷,发动所有人誓死保卫北平,才使得北平得以保全。

其次就是在朝政上,能够运用自己的力量劝谏皇帝。如明成祖登基不久,徐皇后就劝谏:“兵民疲敝,宜与休息。”明仁宗的张皇后在儿子宣宗朱瞻基登基后,不但经常提醒朱瞻基体恤民情,还亲自带领朱瞻基到农村体察民情。

明代皇后

最后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迎立新君,稳固朝政。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后,张皇太后召见内阁,果断决定由九岁的朱祁镇登基,是为明英宗。并在朱祁镇成年前一直辅理朝政。英宗被瓦刺俘虏后,宣宗的孙后及时任命朱祁钰监国,并同意朱祁钰代理朝政,支持于谦等人领导北京保卫战,使明朝度过了一次严重的危机。

此种例子,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国祚中,不胜枚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明朝能够有近三百年的国祚,皇后这一群体功不可没。在国家权力真空或者新主年幼、时局动荡之时,是这群女人,顶住了各种压力,为大明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辅政作用。

5/7、充满才情、恣意妄为的嫔妃与淡然内敛的皇后

明朝皇后们身上的特质,是明朝特有的一家之主的表现。她们内敛低调、宽容仁慈,对待身边的嫔妃和宫人,大多都是善良居多,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明朝后宫的嫔妃们,与淡然低调的皇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明成祖时代,出了一个权妃,此女容貌艳丽,且善于吹奏乐器,深得成祖喜爱;宣宗时有个郭妃,善于写诗词;明武宗朱厚照的马妃“善骑射,通异邦语,解胡乐”明穆宗的李贵妃善写飞白大字等等,这些充满才情的女子,与低调内敛的皇后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朝进入中后期后,皇帝们对于明太祖的“恩宠或过,则骄恣犯份”祖训丢在一边,对一些嫔妃百般纵容,使大明后宫出现了一批飞扬跋扈、不甘人下的嫔妃。比如最出名的就是明宪宗的万贵妃和明神宗的郑贵妃,此二位“善迎帝意”,不仅唆使皇帝废除皇后,还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勾结党羽,其中万历朝的郑贵妃,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致使万历一朝,因“争国本”门户之祸大起。

明代皇后

明朝中晚期,发生了诸如“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疑案,这些案件的主角都是妃子,此三大案,严重干扰了皇位的正常继承,激化了内部矛盾,明朝的灭亡,“始祸起于妇人”,也不为过。

与此同时的皇后们,因为劝谏而触犯龙颜,被皇帝废的废,打的打,由此可见,皇后的处境,实在是比明初要查的很多。

6/7、虽正位宫闱,但深受禁锢,且要尽妇道,方母仪天下

明代的皇后,虽身居高位,但是身不由己,前半生为了皇帝,后半生为了子孙。使她们的性格特征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首先,皇后们虽说身居高位,在政治等级上与皇帝相同。但是在封建男权文化和君主专制的背景下,皇后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象征物”出现,其命运完全被皇帝掌控,废与立,全凭皇帝决断。

其次,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吸取前朝经验,对于后宫干政这种现象进行了严格控制,所以对于走上皇后位置的女子,进行严格的思想教化和教诲,用礼教来管制和熏陶,使这些皇后成为与国家一体的存在。使她们完全抹除了自己的个性和性格,恭敬谨慎。这也就是中后期的某些皇帝喜欢个性鲜明的妃子的原因之一。

然后就是这些皇后在关键时刻发挥的稳定大局的积极作用,如迎立新君、培养幼主,她们依然能够在恪守本分的前提下,合法合规的发挥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

政治风云

最后则是,在如马皇后、徐皇后等这些贤后的榜样作用下,后世的皇后们,能够以她们为榜样,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否则,即便是再严格的后宫制度,不去遵守,也是徒劳无用。正是她们自我遵守和约束,才使得后世的皇后们有了标杆。

“高皇后以太祖备应艰难,赞成大业,母仪天下,慈德昭彰。继以文皇后仁孝宽和,化行宫壶,后世承其遗范,内治肃清”---《明史.后妃传》

7/7.总结

正是有了明朝皇后们的优良品德和积极作用,在明朝近三百年中,后宫的秩序得以基本稳定,外戚的势力得以控制。后宫的各项制度得以全面遵守,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屡屡出现的皇位继承危机得以局部解决,使明朝能够继续延续。

但是让人最为感叹的就是,

明朝的皇后们没有一个作恶,也没有一个不去努力的母仪天下,但是大多数都备受冷落,且不时还要面对各种危机,最终在风雨飘摇中凄凉老去。这根本上的原因不在于皇后们做的不够好,而在于君主专制下,统治阶级的专横、腐朽,这不是仅凭个人意志就能转变的事实。所以,明代皇后纵然再恪守本分,也阻挡不了明朝颓败的脚步,纵然再严明贤良,也改变不了被轻贱的悲惨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马皇后,徐皇后,明朝,女子,后宫,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外戚,观点评论,马皇后,徐皇后,朱元璋,后宫,皇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马皇后,徐皇后,明朝,女子,后宫,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外戚,观点评论,马皇后,徐皇后,朱元璋,后宫,皇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马皇后,徐皇后,明朝,女子,后宫,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外戚,观点评论,马皇后,徐皇后,朱元璋,后宫,皇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