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孝陵内的神功圣德碑,无声地叙述了朱棣小宗入继大统的尴尬

朱元璋孝陵内的神功圣德碑,无声地叙述了朱棣小宗入继大统的尴尬

前言:阳山碑材,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阳山南坡。当年燕王朱棣通过靖难战争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之后,自知得位不正,就想通过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阳山在明代以前就是著名的采石场,山体中有完整性良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朱棣为了表明自己的皇位是来自于父皇,即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决心在这位太祖皇帝的陵寝:孝陵前树立一块硕大的神功圣德碑。

然而就在军民数万人辛苦工作一年,一锤一凿地开凿出碑材雏形之后,因为其三万多吨的总重量导致无法转运,最终被朱棣放弃使用。尽管如此,现在孝陵大金门正北50米处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里面那块总高8.78米,碑座为赑屃(音bìxì,是龙之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的神功圣德碑,依然是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上面的碑文均为楷书阴刻,全文共2746个字,为永乐皇帝朱棣亲自撰写。内容除了赞颂朱元璋一生功业之外,还有一份截止至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的太祖皇帝子孙名单。除了可以解读出不少有趣的信息外,还可以一窥朱棣以小宗入继大统的无奈和尴尬,名单如下:

皇子,男二十有四,女十四。男:懿文皇太子标,秦愍王樉,晋恭王棡,予小子棣自燕藩入继大统,周王橚,楚王桢,庶人榑,潭王梓,鲁荒王檀,蜀王椿,湘献王柏,代王桂,肃王楧,辽王植,庆王栴,宁王权,岷王楩,谷王橞,韩宪王松,沈王模,安王楹,唐王桱,郢王栋,伊王。女:临安公王,宁国长公主,崇宁公主,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怀庆长公主,大名长公主,福清公主,寿春公主,南康长公主,永嘉长公主,含山长公主,汝阳长公主,宝庆公主。孙:建文君允炆,皇太子高炽,秦隐王尚炳,嗣晋王济熺,汉王高煦,赵王高燧,周世子有燉,楚世子孟烷,嗣鲁王肇煇,蜀悼庄世子悦燫,代世子逊煓,宁世子磐烒,岷世子徽焲,谷世子赋灼,嗣韩王冲(火或),余悉封郡王。曾孙男瞻基,嗣秦王志堩,晋世子美圭,余以次册封。

夭折子女对伦序的影响

据碑文,朱元璋一共24个儿子和14个女儿,但实际上根据史书记载,老朱一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其中第九子赵王朱杞和第二十六子朱楠,以及皇第十女和第十三女未计入伦序。此外懿文皇太子朱标嫡长子、太祖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因为去世之时未满十岁,也没有出现在碑文之中。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女儿不影响伦序。

《明史》中明确记载了太祖十公主和十三公主早薨,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第十一女南康公主、第十四女含山公主,会被称为太祖第十女和第十三女吗?答案是不会。

南康公主死于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英宗实录》对其身份的记载是“公主,太祖高皇帝第十一女”。含山公主死于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英宗实录》对其身份的记载是“公主,太祖高皇帝第十四女”。

但是换到儿子身上,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朱元璋第九子朱杞,生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洪武三年(公元)四月封为赵王,当年即夭折。由于其属于幼殇,故而没有谥号。随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杞是计入伦序的。举个例子,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二月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去世,史书记载时仍称其为“第十子”而非“第九子”。但是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十一月太祖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去世之时,史书中对其的记载就变成了“第十子”。

戊申,蜀王椿讣闻。上哀悼之,辍视朝七日。赐祭,谥曰献,命有司治丧葬。王,太祖高皇帝第十子。母惠妃郭氏,滁阳王子兴之女。—《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对于这种令人疑惑的情况,有脑洞大开的专家提出一个观点,即朱棣篡位之后为了抹去大哥朱标的痕迹,所以把兄弟们的伦序都往上提了一位。话说我们有些专家是不是太容易当了?神功圣德碑上明晃晃“懿文皇太子标”六个字看不见吗?

再说朱棣在世的时候否认过朱标的身份吗?从来没有吧。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封朱标第四子朱允熙为瓯宁王,诏书中清清楚楚地写着“朕长兄懿文皇太子”。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左佥都御史刘翥对时任皇太子朱高炽不敬,朱棣随即在监察御史面前举了一个洪武年间朱标的故事,说明此事的严重性。

上曰:“御史言当理。太子,君之副。慢太子,即慢君。洪武初,懿文太子召中书左丞杨宪,不即至。皇考闻之,震怒。未几,竟坐极刑。前鉴不远,翥敢蹈覆辙乎?今姑宥之,再犯必置重典。”—《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

不但如此,朱标的陵寝:懿文陵不但享有高规格的祭祀,朝廷还会定期对其进行修缮,朱棣就是这么抹去朱标痕迹的吗?

大宗对小宗的血脉压制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从金川门进入南京城,皇帝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自焚殉国。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建文帝既然崩了,自然要有新君登基。这位新天子,自然舍燕王而其谁。不过根据礼法,需要群臣花式吹捧一番之后,朱棣才能半推半就地继位。其中有一篇劝进表是这样说的:

殿下德为圣人,位居嫡长,当承洪业以安海。虽谦德有光,复谁与让?且天命有在,孰得而辞?殿下宜早正大位,庶使人民咸有所依。不宜狥匹夫之谦,以虚天下之望。—《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靖难战争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次子朱樉、第三子朱棡都已去世,朱棣是在世诸子中年纪最长的,所以大家吹捧他“位居嫡长”。但是真正到了神功圣德碑上刻名字的时候,朱棣可不敢觍着脸把自己放在太祖诸子中的第一位,毕竟理论上说朱元璋的在天之灵可看着呢。

所以“懿文皇太子标、秦愍王樉、晋恭王棡”这三位,就得排在当朝皇帝的前面。“予小子棣,自燕藩入继大统”,这是朱棣对自己的介绍。朱老四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有撒谎,至于自燕藩入继大统究竟是合法还是非法,那就顾不上了。

到了第三代的孙辈,朱棣虽然废除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但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把“建文君允炆”排在第一位,当朝太子朱高炽只能屈居第二。至于秦隐王朱尚炳和嗣晋王朱济熺,同样大摇大摆地排在朱棣亲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前面。

经过两代人的憋屈,到了第四代的曾孙辈,朱棣终于把自己的长孙朱瞻基,排在了嗣秦王朱志堩和晋世子朱美圭前面。其实大宗也是有第四代的,朱允炆的嫡长子朱文奎出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是朱元璋在世时唯一见到的曾孙,而且还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被册封为皇太子。问题是把朱文奎放在碑上,怎么介绍他的身份,故皇太子?这太打脸了。所幸南京城破之时朱文奎下落不明,年仅7岁,符合不计入伦序的规则。

永乐十一年的年龄

能有幸列在神功圣德碑上的朱元璋子、孙、曾孙一共42人。永乐十一年距离老朱去世不过15年,但是碑上这份名单中已经有10人去世,分别为:

懿文皇太子标(38岁),秦愍王樉(40岁),晋恭王棡(41岁),潭王梓(22岁),鲁荒王檀(20岁),湘献王柏(29岁),韩宪王松(28岁),建文君允炆(26岁),秦隐王尚炳(33岁),蜀悼庄世子悦燫(22岁)。

剩下的32人中:

朱棣54岁,周王橚53岁,楚王桢50岁,庶人榑50岁,蜀王椿43岁,代王桂40岁,肃王楧38岁,辽王植37岁,庆王栴36岁,宁王权36岁,岷王楩35岁,谷王橞35岁,沈王模34岁,安王楹31岁,唐王桱28岁,郢王栋26岁,伊王26岁。

皇太子朱高炽36岁,嗣晋王济熺39岁,汉王高煦34岁,赵王高燧32岁,周世子有燉35岁,楚世子孟烷32岁,嗣鲁王肇煇26岁,代世子逊煓21岁,宁世子磐烒19岁,岷世子徽焲17岁,谷世子赋灼(不详,大致在12至16岁之间),嗣韩王冲(火或)17岁。

皇长孙朱瞻基15岁,嗣秦王志堩10岁,晋世子美圭15岁。

就在神功圣德碑树立之后的第二年,朱棣以谋反的罪名,将嗣晋王朱济熺和晋世子朱美圭废为庶人。其实哪有什么谋反,朱老四自己已经50多岁,但是嗣晋王的年纪不但比皇太子还大,甚至比自肃王朱楧以下的太祖诸子都要大。晋世子又和皇长孙同岁,而月份稍大。晋王家族本身伦序又在朱棣一脉之前。永乐皇帝不搞死你们,他在龙椅上怎么能安心?

结语:阳山碑材现已开辟为景区,若将其碑座、碑额和碑身三部分拼合,总高度将达到78米,是现存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近10倍。碑身大,上面刻的字也要同比例放大。这样一来“懿文皇太子标、秦愍王樉、晋恭王棡,建文君允炆”这些人的名字就会更加的醒目。所以阳山碑材最终被放弃,除了运输困难以外,朱棣不想时时提醒自己是小宗入继大统的事实,会不会也是原因之一呢?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统,朱元璋,公主,皇太子,太祖,开国皇帝,公元,圣德,朱棣,神功,消息资讯,懿文皇,神功圣,朱元璋,朱标,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统,朱元璋,公主,皇太子,太祖,开国皇帝,公元,圣德,朱棣,神功,消息资讯,懿文皇,神功圣,朱元璋,朱标,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统,朱元璋,公主,皇太子,太祖,开国皇帝,公元,圣德,朱棣,神功,消息资讯,懿文皇,神功圣,朱元璋,朱标,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