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其前身是朱元璋身边的的御用拱卫司。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也就是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然后汇报于皇帝。很多人便会有疑问,为何建文帝朱允炆拥有这样厉害的军事情报机构,最后还是被朱棣取而代之呢?
一、朱允炆时期并没有锦衣卫
首先,这就是很多人的误区,认为朱元璋时期便设立了锦衣卫,到朱允炆时期也会有锦衣卫的存在,事实上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但这时的锦衣卫只存在了短短数年时间。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了给朱标登基铺路,朱元璋销毁了锦衣卫的各种刑具,将锦衣卫解散。
朱元璋解散锦衣卫后,一直没有再恢复,直到明成祖朱棣时,锦衣卫才得以恢复,并且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力,自此以后的明一代锦衣卫都没有再被废除。所以,朱允炆时期并没有锦衣卫的存在,但我相信,如果朱允炆当时也设置着锦衣卫的话,他不会输得那么惨。
朱元璋为朱标铺路而撤销了锦衣卫,朱允炆却因为没有锦衣卫而输给了朱棣,这也算是一种因果循环吧。
二、朱允炆深受一堆腐儒影响
自古以来就有书生误国的言论,朱允炆就是深受其害之人之一。朱允炆虽然继承了他的父亲朱标的仁爱德政,但从小就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腐儒的教导下长大,难免深受他们影响,这就导致他与他父亲的软弱不同,朱允炆是懦弱。
在为政上,他更是毫无经验,只会像个傀儡一般,听从身边各位亲信的想法。就拿他削藩王之事来说,操之过急不说,不给藩王留活路就显示出了他的幼稚。首先他们不像历史上削藩王一样采用雷霆手段,而是显得犹豫不决,可对藩王下手又太狠,对毫无威胁的藩王不留活路,却又不敢先对朱棣这样的强势藩王下手,导致了其有准备的时间。
值得肯定的是,这三人都勇敢、正直且满怀着理想,对朱允炆忠心耿耿。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实干兴国,空谈误邦,朱允炆身边有如此腐儒辅佐,即使没有朱棣篡位,日后也不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
三、朱元璋没有给朱允炆留下可用之将
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开始大肆杀伐功臣。比如蓝玉,朱标在世之时,可以镇住蓝玉,但朱允炆不行。所以,朱棣起兵之后,朱允炆手中竟出现了无将可用的局面。甚至于当听说朱允炆让李景隆当统帅之时,朱棣竟高兴的说:“有李景隆为帅,此战必胜”,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甚至于后来南京城门都是李景隆给朱棣打开的。
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而大杀大将,却没想到是为朱允炆的统治之路添堵,可谓是世事无常,朱元璋也不可预料。
事实上,不要说朱允炆并没有锦衣卫为辅,就算是有,朱允炆也不一定能够打赢朱棣。朱棣聪明,有统治力与决断力,有自己的想法。而朱允炆懦弱、身边又没有能够独当一面之人可用,败于朱棣也情有可原。
其实,如果给朱允炆一点时间,在百官的辅佐之下,他未必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但他做事太过急躁,可以说是在朱允炆最弱的时期遇到了最强的朱棣,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