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赵匡胤执意迁都,赵光义说出五个字阻止,从此埋下靖康之耻的祸根

赵匡胤执意迁都,赵光义说出五个字阻止,从此埋下靖康之耻的祸根

自赵匡胤陈桥兵变,玩了把“黄袍加身”当了皇上后,公允来言他这个皇上,做得还相当不错。但无论皇上还是老百姓,都有一个习惯,喜欢发达后来个“衣锦还乡”,赵匡胤也是如此。

据《宋史》载,赵匡胤虽跟刘备一样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但赵匡胤却出生在洛阳的夹马营,并在这里渡过了童年时光。如今赵匡胤当了皇上,自然要回来“显摆显摆”。

公元976年三月,赵匡胤回到了童年故地,随行的还有他弟弟,如今已经是晋王的赵光义,这哥俩可算风光到家了,自然酒宴不断,君臣故交联欢。

哪知这天赵匡胤在酒宴中,突然提出一个建议来,惊得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原来赵匡胤想要把京城从汴梁迁到洛阳来。须知自古迁都是件大事,赵匡胤突然间在酒宴上提出,是喝多了顺口一说,还是当真想迁都?谁也摸不准。

起居郎李符,率先反对,说出迁都有八种困难,难以克服。若是赵匡胤喝多了随口一说,或是这几天玩得太野了,那么听到这八种困难后,必会表示有道理,然后迁都这事就过去了。

哪料赵匡胤却黑着脸,怒斥了一通李符。所有人都清楚了,赵匡胤这是要玩真的!果然赵匡胤很快,就开始“赖”在洛阳,回京的日子早就到了,可就是不回汴梁。

都指挥使李怀忠有点急眼了,劝谏道:“汴梁由于通联汴渠,江南的粮食可以供给的上,我手下数十万大军都仰仗着这个便利条件才吃上的饭。可皇上非要留在洛阳,粮食从哪里供给?咱大宋的根本在汴梁,不是洛阳,走吧皇上。”

赵匡胤又一通训斥,拒绝回汴梁,事情彻底僵持住了。虽群臣都反对,但赵匡胤就是要迁都到洛阳。终于群臣都想起了晋王赵光义,纷纷请赵光义前去劝谏。

就这样赵光义头顶“主角光环”,在群臣的殷切期待中来了。哥俩说话,自然不用拐弯抹角,赵匡胤很直白的告诉赵光义:“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意思就是说:“我执意迁都到洛阳,就是想凭借洛阳的有利地形,你没发现汴梁是四战之地,没有可凭借的山川之险据守,只能靠数十万大军保护。一则,耗费国力太过,二则,久而久之京城里的大臣等就会形成依赖心理,一旦有事,便只会再追加兵马,而无人培养精锐,若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可怎么得了?所以我这是仿照周朝和汉朝的经验,不是心血来潮。”

赵匡胤的这番话,可谓说到大宋的“病灶”上了,本以为弟弟会被自己说服,转而帮着自己,哪料赵光义却说出五个字:“在德不在险!”即,想让咱大宋长久的根本是行仁德,而不是依靠什么山川之险!

追求仁德是没错的,但前提是仁德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如北宋,赵匡胤已经看出了病灶,若病灶不除,实施仁德的成本会非常高,且极易便成为了仁德而仁德的走形式。

但面对赵光义的反对,赵匡胤彻底陷入孤家寡人地步,良久后同意回汴梁,并留下了一声叹息:“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赵匡胤的这句话,透露出彻骨的哀叹,对大宋未来的极度悲观,因为天下民力会被北宋庞大的军队消耗掉,却是只追求数量,反而无法培养出多少精锐能战的大军。

这一切本来是可以极大避免的,却被赵光义用一句漂亮话给阻止了,并埋下了一个巨大祸根——公元1127年,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发生,北宋随之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汴梁,洛阳,赵匡胤,赵光义,天下,靖康之耻,晋王,迁都,仁德,大军,消息资讯,汴梁,洛阳,赵匡胤,赵光义,皇上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汴梁,洛阳,赵匡胤,赵光义,天下,靖康之耻,晋王,迁都,仁德,大军,消息资讯,汴梁,洛阳,赵匡胤,赵光义,皇上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汴梁,洛阳,赵匡胤,赵光义,天下,靖康之耻,晋王,迁都,仁德,大军,消息资讯,汴梁,洛阳,赵匡胤,赵光义,皇上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