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的皇帝有硬骨
大明一朝,自草根朱元璋建立后,虽不断产生不靠谱的皇帝,让人感到可笑、可叹的同时,但却又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帝王无论帝王当得合格与否,各个是硬骨头。
当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眼见无法突围后,竟然跳下战马,面向南方,向地上一坐,是“虎死不失威”,惊得那些瓦刺兵们,没一个敢上来乱动,只“簇拥”着他去见自己的老大。
须知,战场上根本就没有理性的人,只有厮杀的“野兽”,可想而知当时明英宗的气场会多强大,虽是俘虏了却依然能震住敌兵。对比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啥叫“硬骨”一目了然。
也许有人会反驳,应对比亡国皇帝。那就说明朝的亡国帝王崇祯。这位是公认的“最不该当亡国之君”的亡国皇帝,依然甩宋徽宗和宋钦宗几条街,不但致死不降,反而君王死社稷,国破之时披发蒙面自尽在煤山。
以至于崇祯死后,连李自成和随后的清廷,都对他尊敬异常,全无一点对待亡国君的样子。所以明朝虽有这样那样的不靠谱,但皇帝个个有钢骨却是被公认的事实。而关于明朝的灭亡,也皆知崇祯在临死前曾发出过“文臣人人可杀”的悲愤遗言。
许多史料也仿佛配合这句话一般,被选择性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告诉我们:崇祯的岳父怎样贪财,李自成破城后前明官员如何掏银子拍马屁等等,致使许多人都相信,明朝就败亡在这些无能且贪生怕死地人手中,崇祯说得一点没错,但事实是这样吗?
二、明朝文臣,钢骨铮铮
就在崇祯发出这声凄凉的遗言前,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已经是四天四夜没吃饭了,听闻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立刻就飞奔到皇宫,抓住一位太监就问:皇上怎样了?太监道:已经出去了。
范景文面露喜色,以为崇祯逃离京城了,他哪里知道此刻的崇祯,正赤足奔向煤山。随从人员则趁机连忙劝:如今皇上安全了,大人你也赶紧脱掉朝服,趁乱咱也赶紧逃离此地吧。范景文却一扬手,悲愤说道:“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说完,一头就栽入路边的一口枯井中,是以死殉国了!
户部和礼部的双料尚书叫:倪元璐,他同时还是一位大书法家,早就“尽鬻家产以征兵”为了保卫京城,而“募得死士数百人”了。
当今天听闻京城被破后是长叹一声,从容整理了整理朝服,又正了正头上的帽子,对着皇宫方向跪拜后,在自己的书案上写下遗言: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随后大明双料尚书倪元璐,面向南方自缢殉国。
兵部侍郎王家彦,血战至城破之时,本想跳城殉国,却没被摔死。王家彦竟又寻到一户人家,见里面没人,便自缢在这户人家内,以死殉国!
大理寺卿凌义渠,听闻崇祯自尽后,失声大哭,随后以头撞墙是血流满面,吓得身边仆人连忙拉住,解劝。但遭到凌义渠喝骂,跟着他就烧尽自己喜爱的书籍,穿上大明官府,给自己的父母留下封书信后,悬梁自尽。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在正阳门战至最后一刻,眼见无法守住,便自尽在门下。他的妻子王氏听闻后,说:“君死,妾亦死。”最后,竟然全家殉国……
同时,史书上留名的还有,兵部主事金铉,全家殉国。户部吴甘中全家殉国。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殉国.......其他全家殉国的官员还有:马世奇、刘理顺、周凤翔等等,以上仅仅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另还有数量更多的低级官员,及绅生、生员……
公元1644年,历史上著名的甲申年,何其惨烈!崇祯若知,有这么多文臣以死殉国后,必会为自己喊出“文臣人人可杀“而懊悔。因为正是他的这句话,经过各种有选择性的加工后,造成了如今许多人嘴中的“崖山以后国人再无大义、忠贞”的天大谬论!
历史有时虽残酷,但总会于残酷中,展现出希望,因为这片国土上的真正脊梁们,从来都是胸怀大义,奋勇上前,以至于许多时候,都无法留下豪言壮语,甚至是自己的名字,却支撑起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