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各国都在积极孕育孵化代表新兴科技方向、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未来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近来,上海、深圳、浙江等各省市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力图增强发展动能,重塑区域竞争优势。
关于未来,充满着种种可能,何种产业才堪称未来产业?如何才能在这场关于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澎湃科技联合上海中创未来产业研究院特推出“抢占未来产业”专题报道。
自2022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后,上海各区县也在快马加鞭全面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要依托于现有基础,那么各区县都具有哪些先行优势,又存在哪些有待加强的短板,本篇以上海宝山区为例,剖析该区在发展未来产业的强与弱,以及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
2023年1月5日,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科创城首发项目一期南楼完成改造,原上钢五厂的3座高耸的钢厂烟囱作为工业遗存被保留下来,并且进行了创新设计和装饰,重获新生。 视觉中国 图
如果说上海哪个区的产业转型最具显示度和标志性,应该非宝山莫属。由原来最“重”的钢铁之城,到现在最“轻”的材料之城;由原来的传统工业基地,到现在生物医药的产业高地;由原来的“科创边缘”到如今的“科创主阵地”;近期,上海市与科创相关的大会也频频在宝山召开,包括科创生态圈大会、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合成生物峰会……各种剑指未来的高层次品牌活动频频出圈,彰显着宝山布局新赛道、发力未来的决心和信心。但“动作”如何转化为“动力”,“大衣料子”如何做成“锦衣华服”,“科创生态”如何孕育出“科创种子”,宝山区还需积极探索新路,在抢占未来产业的赛道上走出“宝山模式”,为南北转型、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一、钢铁之城正加速向创新之城蝶变
1、新材料、生物医药成新标签
宝山区的转型之路,正是通过培育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目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重点产业领域产值占宝山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已经达到58.4%。其中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成为重要的“产业新标签”,并在全上海市形成了突出显示度和独特竞争优势。前沿材料地位突出,“石墨烯”和“超导”成为两大名片,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持续推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上海国际超导建成全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生物医药加速崛起,近两年产值增速超过70%,2022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更是超过了400%,生物医药企业从2020年全区仅百家到目前近400家,呈现每年翻番之势;机器人高度集聚,汇聚了发那科、赛赫智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同时,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布局合成生物,挂牌本市第一家合成生物产业园;高端膜材料方面也在积极布局,着力打造国际膜材料产业发展高地……这些领域与上海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中提出的未来产业集群方向高度契合,也是宝山积蓄未来发展动能的重要体现。
新赛道加速起势,还表现在各类高能级和创新型企业的集聚速度方面,如宝山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022年达1475家,同比增长34.58%,总数排名提升2个位次,达到上海市第6;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3家,增速较上年翻两番;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增至500家,增长率超过90%;新认定民营企业总部数量居全市前列;在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中,宝山有7家企业上榜,位列全市第4……这些都显示出宝山在新动能领域的发力成效。
2、特色园区全市领先
在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布局中,宝山区的地位也比较突出。目前宝山区拥有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数智南大”产业园、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五大市级特色产业园,特色园区数量位列全市第二。其中超能新材料科创园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是全市首家机器人主题产业园,2022年入围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另外,还有一些特色科技园落户宝山,如上海全市唯一的创新型疫苗科技园在宝山落子;市级双创载体达32家,全市排名第3,“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在2022年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考核全市排名第1;北大科技园入选上海市2022年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等等。
3、“科创边缘”逐步走向“主阵地”
由原来科创相对边缘的城区到科创主阵地,宝山区的科创生态建设也是“动作不断、频频出圈”。主要做法包括:打好“大学牌”,宝山坐拥上海大学,积极打造环上大创新带;毗邻复旦、同济等优质高校,开展多元深度合作,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的上海创新研究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的大学科技园分园、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同济创园、与北大科技园合作的创业孵化营等,纷纷落地宝山。布好“平台局”,高能级功能平台不断集聚,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成果转化典型案例。下好“生态棋”,打造重量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布创新联合体计划(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成立)、试点“先投后股”、凝聚“创新合伙人”、成立“宝山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出台支持科技企业政策;协同“长三角”,宝山发挥区位优势深入联动长三角,协同创新持续增强,上海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与检测中心、上海大学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长三角智能与无人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家专业研究所--数字医疗技术研究所落地宝山。应该说,科创生态圈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持续迈出坚实步伐。
二、转型半程还需进一步加足马力
宝山区如今的转型成效有目共睹、实属不易,而面向科创主阵地的定位、面向南北转型的更高要求、面向引领未来的长远目标、面临内循环的激烈竞争,宝山区的转型之路还有诸多需要突破的瓶颈,有三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
1、新兴动能的支撑力如何进一步增强?
尽管宝山区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些新兴领域的集聚特色,但高端产业规模实力还需扩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前沿新材料还处在产业化示范应用的推进期,总体规模还要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增速明显,但规模尚处于百亿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尚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等;同时,宝山区的硬核企业还不多,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少;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宝山仅有2家企业上榜。另外,全区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还有一定比例的低效产出用地存在。
2、科创生态圈到产业动能的转化如何打通?
如前所述,宝山在科创生态圈建设方面可圈可点,推出了诸多的创新举措,如今平台已经搭好、政策已经出台、实体已经成立,下一步,如何完善机制、发挥好平台、创新联合体以及政策的作用,还要看具体的推进机制和实施效果,这些方面的探索往往难度更高、也更大。同时,宝山在面向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平台、高能级的实验室和平台布局方面还要加强,人才方面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目前宝山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博士占比和拥有高级专业技术称职的从业人员占比较低,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是下一步需要弥补的短板。
3、“大衣料子”如何做成“锦衣华服”?
对于宝山区而言,甚至对于全上海而言,南大智慧城和吴淞创新城都是难得的“大衣料子”,全市五大转型区域,宝山区就占据了两个,应该是这种资源是得天独厚的。然而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两大区域的转型步伐还不够快。吴淞创新城由于涉及多元主体,相关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制约了整体的转型步伐;南大智慧城还处于建设阶段,合成生物产业园虽然已经挂牌,但是还无法承载企业集聚,重点区域的园区建设、配套建设还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项目落地在规划环评方面还面临一些瓶颈。同时,宝山区虽已纳入主城区,但是整体的环境形象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多样化的开放共享空间和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空间还要加强,对于新兴产业和人才集聚的吸引力相对还不够。
三、聚焦四大抓手,助力宝山构筑未来竞争优势
结合宝山区已有的产业基础,按照建设科创主阵地和南北转型的要求,面向未来,建议宝山围绕四大抓手发力未来,积极抢占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先机,为城区构建面向未来的长久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支撑。
1、“大项目大平台”引领驱动
项目引领、平台赋能,是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也是宝山在推动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需要坚持的重要方向。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聚焦生物医药、机器人、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领域着力引进在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龙头型企业和旗舰型项目,同时,也要更加注重适应产业发展的研发、检测、测试、验证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好地赋能产业发展;针对未来产业,在项目准入管理方面实施审慎包容的监管,探索“政府+科学家+投资家”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探索“CTO+CEO”的跨界合作模式,更好地发挥好“科学家”科学发现、“企业家”技术创新、“投资家”助力加速、政府“引导支持”的多方作用,在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做出宝山的积极探索。
2、“大衣料子”做好支撑
吴淞地区堪称一块“大衣料子”,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能有这样可以成片更新的区域实属难得,如何利用好它,不仅对于宝山,对于全市也是重要意义的。对于吴淞以及南大两大区域而言,一方面要在推进转型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方面继续探索,形成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市场运作、专业推动的机制,在重要规划调整、重大项目布局上,应积极争取市级层面的统筹支持,在与央企、市属国资的联动中,也要发挥市级层面的统筹作用;区级层面坚持把重点区域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协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瓶颈;在具体的开发建设和运作过程中,注重引入市场化的机制、采用市场化手段、吸引市场化的专业力量,提高开发建设效率,把吴淞创新城和南大打造成为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新的地标和名片,打造成为宝山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载体品牌。
3、“大科创”做好赋能
如前所述,宝山区在科创生态圈的构建上已经做了非常好的铺垫,从机制到政策,从载体到平台,从主体到活动,下一步的着力点,是把“动作”转化为“动力”,把“效应”转化为“效果”,做更深层次的创新和探索。具体来讲,一是要做好现有平台功能作用的评估,对于已有的平台进行深入调研,找到平台功能发挥还面临哪些堵点,而成果转化、产业化做得好的要及时形成经验加强宣传推广;二是要做好政策的效果平台,对于已经出台的支持科技企业集聚和发展政策,评估市场认可度和吸引力如何,进一步对政策进行优化;三是对已成立的创新联合体、创新合伙人等要有相应的考核和跟踪机制,如何发挥其中的作用;四是在科产融结合方面做更多探索,比如考虑成立未来产业创新的专项保险、专项资金等;五是还要着力在人才突破上下功夫,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区环境,更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科技人才和年轻人才的需求。
4、“大场景”激活催化
对于新赛道和未来产业,宝山区还有一个优势可以考虑来激活发挥作用,那就是独特的场景资源,要考虑活化和利用,与未来技术、未来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融合。如宝山滨江岸线资源丰富,拥有20公里长江岸线、10公里黄浦江岸线以及16.5公里蕰藻浜河岸线,滨江区域如何布局,作为承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空间,在元宇宙文旅空间、XR终端应用方面可以做一些谋划和考虑;再比如,枢纽地位的发挥,随着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建设,宝山连接长三角的枢纽门户地位将得到强化,围绕交通枢纽建设,可以融入一些氢储能应用的示范项目。另外,宝山作为承载我国重工业历史的“钢铁之城”,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存,其中吴淞地区是上海市最大的工业遗存风貌保护区,这些资源如何变成应用和展示未来科技、体现历史与未来结合的试验场和示范地,也是对资源利用价值的挖掘与活化,并带动和催生更多的未来元素加速融合,打造未来空间和未来城市的样板。
(作者丁国杰,系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副院长;作者许倩茹,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