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金融观察/中国经济增长六大潜能

金融观察/中国经济增长六大潜能

金融观察/中国经济增长六大潜能

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过去10年平均增速逾6%,全球占比升至18%。中国不再以数量增长为主,而是强调高质量发展。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许多内外复杂挑战,但总体上保持较强韧劲,处于稳步上升期,反观全球发达国家,普遍出现长期衰退、低增长或停滞。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不仅持续增多,而且具备后发优势,未来5至10年有望保持合理的增长。

一、科技创新产业持续发力

发展制造业是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04至2021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值保持约30.1%,2021年为27.4%,同期美国、日本的比值为10.7%和18.9%。过去十年,中国持续加大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加大投资先进制造业和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并陆续发布《中国制造2025》(2015年)等战略规划,明确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中国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2022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高达2.6%。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国将在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方面持续发力,有望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有17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强,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未来要实现超大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超强制造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产业是决定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

二、数字经济规模保持领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讯科技等大量应用到工业生产、零售消费以及其他领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消费模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率先发力,抢占新赛道,不仅密集推出数字经济产业的顶层设计,而且支持数字科技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数字经济规模和增速均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未来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潜力较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7.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中国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提出,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加大投资力度,由此激发了数字贸易、数字科技以及数字金融等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经济产出效率,建立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未来中国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上,既要夯实优势竞争性产业根基,也要具备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三、城市化发展释放新动能

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虽然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比虽然上升至62.5%,但相较美国(82.9%)、日本(91.9%)、德国(77.5%)仍有差距,这也就意味中国的城市化还有约10%至20%的提升空间,届时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将会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更大规模的消费内需市场。从现实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来看,东南沿海地区仍是经济重心,东北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出现产业空心化和人口大规模流出现象。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重点区域(京津冀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等)和都市圈(南京、西安等)为核心,建立更加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中国加快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2023年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统筹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化水平,并为中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新的动能。

四、促进消费内需发挥优势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需的作用将愈发重要。2021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升至65.4%,但距离建立消费强国还有差距。数据显示,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一般发达国家介乎70%至80%,未来要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消费内需的增长空间巨大。国际比较看,2021年中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约4500美元,美国、日本、德国的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分别约4.3万美元、1.9万美元、2.2万美元。从储蓄数据来看,2000至2020年中国的储蓄占GDP的平均值在45.8%,而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为18%、26.3%、25.9%。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扩内需、促消费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大重点,2022年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围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确立了重点任务,并就“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等提出具体措施,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增强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进而为促进内循环而创造更加积极的环境。

五、RCEP推动成员国贸易

中国通过后发优势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追赶目标,以生产制造门类齐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获得出口贸易机会,并积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中高端商品出口。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向贸易强国转型。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货物出口规模达到3.6万亿美元,商品出口量全球占比升至15%,而且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含金量”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未来中国的国际循环可能遭遇一些阻力,但中国凭借制造业竞争优势,深度嵌入全球贸易网络,即便今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可能实施贸易“脱鈎”或实施部分替代,仍不大可能完全替代中国巨大的出口产能。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落地,中国和RCEP成员国的高水平贸易开放将释放新的增长空间。

六、高水平开放便利外资进入

近年中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通过对标国际规则、构建国际标准引领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体制。目前,中国推出诸多富有“含金量”的对外开放政策,开拓新局面,而且在推进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区域自由贸易等领域加大主动性。2020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RCEP。同时,中国陆续发布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中国外商投资指引》,推出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举措,为外商投资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中国在扩大金融开放层面也取得较大进展,陆续推出包括取消外资持股金融机构比例限制等多项金融开放政策,为外资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便利通道。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度长期保持在30%以上。从自身角度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内生性,无论是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还是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均聚焦于解决制约增长的现实障碍,通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新的增长动能,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物质基础。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却未动摇根基,而且进一步凸显发展韧劲,对外资保持吸引力,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中国需要把握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机会窗口,既要防范外部可能出现的潜在“脱鈎”风险,也要加快拓展经贸朋友圈,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转型,未来中国将有潜力和能力推动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融观察/中国经济增长六大潜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融观察/中国经济增长六大潜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融观察/中国经济增长六大潜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